前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今日(25日)於《明報》撰文,表示本港近年經歷政治動盪和《國安法》的實施,令部份外國人懷疑香港仍是否如從前一樣自由的城市或市場。又指雖然其它國家亦有國家安全法,但有關法例極少影響日常討論和生活,呼籲政府在「天天唱好」之餘,亦須正視外圍觀感。

張炳良在文中提到夜經濟的話題。他指現時全球經濟放緩,大陸消費和投資不振,本地股市樓市下滑,導致人心觀望、市道疲弱。對於政府近期大力推動的夜經濟,張炳良認為政府肯作出推動總是好事,但本港原本已擁有市場自生的夜經濟,當局亦不能以為官府可支配或取代市場力量。

張炳良指出,若社會總體消費力不繼,夜經濟只是「塘水滾塘魚」,現時香港旅遊業不能過於依賴購物、美食或娛樂等傳統賣點,也不能再以為服務態度依舊仍可躺着也「旅客如雲」。香港成本高,需發展高收益旅遊,而不止是追求人數或低增值消費。

他續指,旅遊業不振只是香港冰山一角的問題,深層問題是香港昔日風采正在褪色。他指香港主權移交後與大陸加強聯繫和經濟融合帶來快捷紅利,因此忽略了其它亞洲地區的新市場開拓,而且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識,直到最近才強調與東盟國家的聯繫。反觀新加坡早已建立作為東南亞的戰略橋樑角色,也更着意走進南亞及中東國家。

另外,張炳良認為香港應珍惜其制度和人文遺產,繼續展示多姿多彩的街景、多元文化氣息及自由包容的創造空間。然而香港經歷了2019年反送中運動和《港區國安法》實施後,令部份外國人懷疑香港是否仍如從前一樣自由的城市或市場;是否日受政治控制令多元包容收縮。他直言香港的形象變得困惑模糊,外界對本港認知複雜、存在負面,變相也在改變香港的國際品牌。

張炳良又指,很多國家雖然都有嚴厲的國安法律;但是他們鮮讓這些處理極端情况的法律籠罩日常討論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避免造成容易產生驚弓之鳥的氛圍。他認為香港要從現時的環境突圍而出,除執法公正、尊重獨立司法外,亦要在上述方面比其它國家做得更好。@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