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難以治癒的免疫疾病,不僅導致關節疼痛變形,也有機會損害心、肺等重要器官。香港註冊中醫師阮愛蓮(Yuen Oi-lin)闡述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經驗,通過服用中草藥和針灸,可以補充身體的能量,讓免疫系統恢復平衡狀態。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免疫系統攻擊關節,導致關節疼痛、腫脹、變形。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一般是對稱的,左側右側都會發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會有「晨僵」現象,就是在每天早上睡醒後,關節尤其僵硬,到下午才好轉。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因複雜,現代醫學還不能完全解釋其病因,而風險因素包括遺傳、吸煙等。
從中醫角度來講,各種類型關節發炎都屬於中醫講的「風濕」,也叫作「痹症」。中醫認為,風、寒、濕等外在因素過多會導致疾病,而關節發炎就是風、寒、濕積聚在關節部位所致。中醫將人體與大自然視為一個整體。當外界有更多風、寒、濕的時候,關節部位的風、寒、濕也會更重,這就是為甚麼在陰雨天關節痛更嚴重的原因。
關節炎的誘因一方面是受到外界風、寒、濕過多,另一方面則是身體本身的能量不足,中醫稱之為「氣虛」。中醫將身體內的能量稱為「氣」,有氣才能生成血液並推動血液循環,維持全身的器官、組織以及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氣虛的人容易疲勞,也容易有慢性疼痛。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寫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導致疾病的因素,如過度的風、寒、濕以及病毒、細菌稱之為「外邪」,而身體對抗這些致病因素的能力就是「正氣」。阮愛蓮指,身體內的主要內臟和其能量系統運行不協調,尤其腎臟能量不足,就會導致正氣不足,而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都是正氣虛弱的表現。
為何女性更容易得類風濕?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女性中更為普遍。根據美國關節炎基金會(Arthritis Foundation)的資料,女性得風濕性關節炎的概率是男性的3倍,尤其是30歲到60歲的女性尤為常見。
阮愛蓮解釋,女性在月經、生育及更年期時都會耗損氣血,容易令風寒入侵身體。有些女士生產後不注意保暖,洗澡洗頭時受寒;有的少女在月經期間穿著露臍衣服,不僅容易痛經,嚴重的也會影響生育能力。
阮愛蓮醫治過一名年輕女病人,因為類風濕關節炎,手指變得畸形。通過針灸、艾灸和服用中藥,三個月後病情顯著改善,早晨起來不再感到關節僵硬,去醫院抽血檢驗,顯示血沉(ESR)已經正常,意味著炎症有所改善。彎曲的手指關節難以完全回復正常,但沒有繼續惡化。
中藥補氣血 食療也有效
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草藥和針灸補充身體的能量。
阮愛蓮說,中醫用藥注重辨證論治,即根據病人不同的身體特點,用藥往往因人而異,幫助他們補益肝腎,補足氣血。常用的藥物,例如北芪(黃芪)補氣、當歸補血,而菟絲子、桑寄生、淫羊藿、熟附子、熟地黃都有補腎陽的作用。
中醫將人體的能量分成陰、陽兩種。陰代表黑夜、寒冷,是一種負面的能量,而陽代表白晝、溫暖,是一種正面的能量,兩者保持平衡才能維持身體健康。中醫說的腎是以腎臟為中心的能量系統,當中蘊含的陽氣,如同一個火爐源源不斷地溫暖身體,對人體的免疫力至關重要。
阮愛蓮建議,患者可以用具有補氣功效的草藥煲湯飲用,例如北芪、黨參和牛大力。如果服用北芪後感到燥熱,也可以用更溫和的五指毛桃代替。
現代藥理學研究也關注到中草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作用。2022年刊登在《藥理研究(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的一項研究探究了東亞傳統醫學中的草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作用,透過分析涉及近2萬名患者的186項臨床實驗,總結出有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21種常用草藥與5種方劑,包括北芪、當歸、地黃等。這些草藥有助於緩解疼痛,抑制發炎,調節免疫系統及防止關節損傷,具有開發新藥的潛力。這項研究也指出,中藥方劑往往包含多種草藥,草藥配伍會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針灸抑制發炎 調節免疫系統
中醫認為人體的能量——氣在經絡當中周流不息,經絡上有一些特殊作用的點稱為「穴位」,用針刺或艾灸、按摩等方式刺激穴位,就可以調節氣的運行,並治療經絡循行部位的疾病。艾灸是通過點燃乾燥艾草產生的熱力來溫燙穴位,有溫暖經絡,祛除寒氣的作用,很適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阮愛蓮指,常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穴位包括腎俞(BL23)、命門(Du4),大椎(Du14)、足三里(ST36)。對於膝關節疼痛,通常也會針灸膝關節周圍的犢鼻(ST35)、血海(SP10)等穴位。
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綜述總結了針灸對免疫系統的雙向調節的作用。對於免疫力不足的患者,例如癌症患者,針灸可以幫助他們增強免疫力;對於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針灸可以抑制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恢復到平衡狀態。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由於體內長期發炎,也容易得冠心病,而針灸能降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得冠心病的風險。一項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數據的研究發現,接受針灸的患者得冠心病的風險減少了40%。研究人員認為,針灸減少冠心病的機制可能與抑制發炎有關,也可能是因為針灸增加了患者的活動能力,而運動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早晚打膽經疏通陽氣
患者也可以利用穴位按摩進行自我保健。除了以上提到的穴位,阮愛蓮建議拍打大腿兩側的膽經——即膽的能量循行路線。打膽經可以疏通陽氣,祛除導致風濕病的寒氣。
打膽經的方法是用手握拳,敲打大腿兩側,站著、坐著都可以做,也可以在床上側臥,曲起腿來拍打,更舒服一些。建議每天上午拍打,從臀部拍打到膝關節為一次,每次200下,夜晚也可以再打一次。
她強調,這個動作做起來容易,但貴在堅持。如果敲打時感到疼痛,就說明膽經不通暢,需要多敲打,打通了,就不會那麼痛了。
阮愛蓮也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不要因為疼痛就不活動,平時也要多曬太陽,保持情緒開朗,有助於病情穩定。@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