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年度歐盟咨情演講中宣布,歐委會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分析指,中國新能源汽車獲得大量政府補貼,低價傾銷歐洲市場。歐盟與中國或發生貿易戰。

中共政府補貼電動汽車 歐委會將調查

9月1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表示,世界市場充斥了來自中國的廉價電動車。「它們的價格是通過巨大的國家補貼人為壓低的,這扭曲了我們的市場運作。因此,我今天宣布,委員會正在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歐洲歡迎競爭,而非逐底競爭。」

歐委會強調,不是因應行業的要求而啟動調查,歐盟自主做出反補貼調查,對此,歐委會已研判了多個星期後發現,中共政府實施了廣泛的補貼政策,幾乎涵蓋汽車產業價值鏈所有環節:從原材料的供給,到電池生產,再到開發軟件。政府部門的補貼形式包括發放資助、降低貸款成本,或者國家直接參股。

因國家補貼,中國車商的新車價格可以降低五分之一。正是這個政策,讓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在幾個月之內上升到8%。按照這樣的趨勢,幾個月後,這個份額將漲到15%。

反補貼調查可能為歐洲開闢途徑,對中國車輛徵收額外關稅。歐洲對從中國進口的汽車徵收10%的關稅。相比之下,美國對中國進口汽車的關稅為27.5%,中國製造商已利用這一優勢在歐洲市場上快速擴張。

專家:歐盟或與中共發生貿易戰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9月15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歐盟與中共或發生貿易戰,以前也因中共補貼發生過單一產品貿易戰。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反傾銷、不平等貿易的調查,勢必引起中共對一些歐洲出口產品,例如德國汽車及其它產品進行反向報復,但手段有限。

他說:「一直以來,北京補貼一些產業,包括出口退稅、國家補助、國內稅收減免等,讓這些產業在出口時具有更大的競爭力。之前補貼太陽能板、冷軋鋼和鋁錠,很多時候發生單一產品貿易戰。太陽能板的補助問題,曾引發相當長時間的貿易戰、爭端,所以(電動車反補貼調查)可能會引伸到其它行業。例如中國從歐洲進口比較多的一些食品、副食品、服裝等,他們(中共)可能作為制裁手段。」

在黃大衛看來,歐洲搞所謂綠色能源,對電動車做了過度宣傳,如同以前的太陽能板一樣。目前為止太陽能發電都不能獨立盈利,電動車脫離政府補貼後,就像太陽能一樣,基本沒有競爭優勢。但這個行業會賺一波錢,輸出產能過剩後,最終會陷入停滯。

「未來這場貿易競爭會非常劇烈,半年到一年之內會升級。但跟太陽能一樣,很快會落寞,這行業本來就是炒概念。」

他說,北京從過去十年到未來十年都一直想在汽車工業方面能在全球佔有一定比例,但過去汽車內燃機技術非常複雜,中國沒辦法做出像樣的引擎、變速箱,而電動車門檻比較低,中共看到這個機遇就大量補貼。但電動車未來利潤會下跌,變得沒有甚麼市場價值時,貿易戰就到此為止,跟太陽能板做法一樣。

獨立時評人、專欄作家蔡慎坤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拿了大量政府補貼,以低價傾銷,在歐洲市場佔的份額越來越大,歐洲汽車廠商都非常不滿。

他說:「以如此低廉的價格傾銷,如果這樣搞下去,整個歐盟的汽車製造廠商基本上都要被它打垮,對歐盟來說這是巨大的威脅,所以它必須要調查這件事情,肯定要採取一些反制措施。」

蔡慎坤認為,中共對歐盟的制裁措施不多,它在出口貿易上沒有太多優勢,可替代產品很多,尤其是一些低廉商品,歐盟能從世界其它地方正常採購到。

德國官方支持 車企看重眼前利益

9月13日,德國經濟部長Robert Habeck說,「如果你有懷疑,除了開啟調查,還能怎樣呢?」歐委會的態度是正確的,至於中國可能的反擊,可以先不考慮。

但德國奔馳集團則發聲明表達批評,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也聲稱,歐盟的正式調查必須考慮到整體利益,以及中國的回應,「僅憑反補貼調查,對化解歐洲競爭面臨的挑戰,無濟於事。」

黃大衛表示,德國在中國與歐盟之間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目前外資在中國投資明顯減少,但德國無論投資額度、企業數量都不斷增加。「德國一直在中國深耕,它的態度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德國希望能夠增加、保留在中國的業務,所以這還是一種博弈。要看北京對於歐盟的反制措施會怎麼樣。」

「歐盟對中國市場觀點分成兩大派,主流觀點不看好,但德國的企業,例如汽車工業、工業氣體供應,及一些特殊鋼材供應,他們覺得中國市場未來的情況是理想的。這是個冰火兩重天的情況。」他說。#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