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會11日表示,撥款50億港元為初始基金,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典禮上特首李家超揚言要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慈善中心」。有評論質疑此是向大陸富豪招手,吸引他們「走資」來港。

時事評論員鮑偉聰在網上節目「風雲谷」中分析,新加坡在疫情後成為海外家族基金辦公室成立的熱門地點,指李希望以「國際慈善中心」包裝「搶客」,將他們的龐大資金帶到香港。

他舉例,碧桂園曾經在7月,向成立僅兩個月的國強公益基金會(香港)捐贈兩成股份(值64億港元)作慈善用途,被外界認為是轉移資產。他認為,一旦碧桂園在大陸破產,上述的兩成股份及相關資產不會受到影響。鮑偉聰分析,李家超的言論,是向大陸富豪招手「抬錢來香港」,成立家族慈善基金,慈善只是包裝,實則希望吸引大陸富豪,在慈善的保護傘下倖存。

他說:「這個碧桂園最近的例子,很容易令人明白李家超在說甚麼。李家超的潛台詞是在招攬大陸富豪拿錢來香港成立家族基金。因為這些家族辦公室一定做慈善,為何?因為如果能取得香港《稅務條例》第88條的慈善機構牌照,你就可以免稅,有很多事務都可以報銷,這個遊戲已經不是新鮮事」。

鮑又指,賽馬會歷來投放慈善資金不少,撥款50億港元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而不是直接做慈善,令人覺得可笑,「做慈善使乜教?捐錢就可以」。

分析:港府憂資金離開

陶傑則指,在19世界香港已經是聞名的慈善城市,有3大慈善機構從殖民地時期過渡而來,包括香港公益金、東華三院和賽馬會。亦是港英政府能夠維持低稅制,不用引入馬克思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制財富平均分配」。富人透過捐款進一步減少交稅,政府亦將社會福利的責任和平地轉移到他們身上,故香港雖然有貧富懸殊,但沒有階級鬥爭。

他續指,香港的慈善文化源於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佛家「樂善佈施」以及西方基督博愛分享的精神,令到香港中西合璧,慈善文化獲得空前成功,「基本不需要香港特首去推動或者打造」。

陶傑分析指,「國際慈善中心」的口號是因為家族信託基金離開香港,去到其它地方如新加坡作為資金避風港。他認為,港府不解決根本問題,只是喊出口號,是避重就輕、失卻焦點。他質疑港府是很想將家族信託基金留在香港,認為「特區政府內心有政治恐懼」,若港府擔心資金離開,應該反求諸己,「令我擔心,香港的財政,因為殖民地時代行成的富豪擅長自動捐獻制度會崩潰」。

疑馬會在政治壓力下出資

對於賽馬會撥款50億港元為初始基金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陶傑指出,賽馬會做慈善已有100多年歷史,對於撥款有嚴格的監管和跟進機制,認為若捐這50億元是為研究如何做慈善,「如果馬會是心甘情願的話,它絕對不會捐」,因為一看就知道,「中間有人『Cap水』」,質疑賽馬會是否在政治壓力下撥款,以及馬會是否會派人監管相關款項的使用。

對於「公益慈善研究院」聲稱其致力於「搭建平台,匯聚業界領袖、公益慈善家等主要持份者,交流和學習公益慈善領域的經驗,並積極參與本地、區域和全球的大型交流活動,連結世界各地不同範疇、不同階層的持份者。研究院會與基金會和其他機構合作,通過各種合作方式,如聯名出版、案例研究、聯合策動和共同捐助項目等,整合並傳揚有關公益慈善領域的知識」。

鮑偉聰直言「一聽就很多水份」,陶傑則形容是慈善「虛無化」,並指慈善事業的大忌是讓人以行政為名濫開職位,「讓那些姨媽、姑姐、世侄和叔仔來安插工作,然後拿高薪,以慈善為名都可以養一大堆在裏面啃食的蝗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