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中共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3%,為2021年2月以來首次下跌。同時,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4.4%。

CPI下降並非首次,2020年疫情開始時,以及2008年和2012年,都出現過通縮,但很少有經濟學家認為通縮會成為一個長期問題。這次卻引起外媒廣泛關注,認為中國經濟可能給全球帶來麻煩,但中共官方否認中國經濟存在通縮。

專家表示,中國經濟出現了一個長期通貨緊縮的預兆,但如果問題的製造者不改弦更張,這種通縮可能會走向經濟停滯,那是一個更大的麻煩。

中國經濟出現長期通縮前兆 北京否認

CPI即消費價格指數,反映的是消費物價水平;PPI即生產者價格指數,代表的是工業價格。如果CPI、PPI負增長,而且持續兩個季度以上,就意味著經濟可能陷入通貨緊縮。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7月份,食品價格下降1.7%,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下降1.3%,服務價格上1.2%。

其中,家用器具下跌1.8%,交通通信下跌4.7%,租賃房房租同比下跌0.1%。其它用品及服務、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價格分別上漲4.1%、2.4%和1.2%,衣著、居住價格分別上漲1.0%和0.1%;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分別下降4.7%和0.2%。

針對外媒廣泛報道中國出現通縮的,中共官員們將之歸咎於食品價格的波動。8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答記者問時回應說,當前中國經濟不存在通縮,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縮。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黃世聰提供)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黃世聰提供)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對大紀元表示,現在雖然中共官方不肯承認,但是我認為應該已經陷入一個長期通縮的前兆。

「他說下半年的CPI有望回升,主要原因是大家都寄望說旺季效應,比如國外訂單湧入中國,或步入所謂的金九銀十,緊接著年底過年,看看整體的消費有沒有辦法起來,所以它認為還有機會。」

黃世聰說,但是我覺得還要觀察,假設今年的金九銀十,甚至是年底的需求,甚至到明年過年,都沒有看到回升的狀況,那時候我們幾乎就可以肯定,中國應該是陷入一個通縮的超級大麻煩裏面了。

他認為,通常在一個社會步入通縮時,比較明顯的是長期耐久性產品市場,可能會萎縮非常快,包括房地產或是汽車。

「中國房地產在下滑,中國汽車的成長力道也在下滑,然後再綜合上CPI數據在下滑,這是一個整體經濟往通縮路去的前兆。我們現在只看到今年似乎有這樣的跡象出現,如果再觀察幾個季度還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可以判斷,中國大概會邁入痛苦十年或二十年的(通縮)狀況。」

疫情三年後,與國外普遍出現通脹不同,中國經濟反而出現通縮。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對大紀元分析說,疫情三年中,由於歐美的發達經濟體,大多數國家在疫情事情給老百姓一些補助,包括失業補助和企業補助。美國估計會有超過4萬億美元的補助。

「中國相反,疫情導致企業收入停頓,居民收入大幅減少,沒有採取任何補助措施。最後三年下來,老百姓沒有那麼多錢,民營企業的生意也大不如以前。通縮的原因就是消費力不足,跟歐美情況是反過來的。」

經濟殺手 通縮比通脹更嚴重

經濟學家一般認為,通縮對經濟的殺傷力比通脹更大。如果通脹是一場重感冒,通縮則是癌症。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本人提供)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本人提供)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對大紀元表示,通貨膨脹是在長期時間之內,整體物價水準逐漸緩步上漲的趨勢。通縮則是反過來,是整體物價水準往下跌的情況。

「當物價緩步上漲的時候,會產生貨幣幻覺,刺激生產力和消費力。因為大家都會說必須趕快先去投資、消費,不然的話未來物價可能還要上漲。但如果預期物價水準緩步下跌,就變成說今天的消費、投資,不如留著到明天或後天比較划算。」

「那樣就進入到所謂的流動性陷阱,現在人民銀行大量放水,可是放水的金額,跟新增的按揭金額嚴重不匹配。表明很多資金、多餘的資金,其實是留在明天,根本就不消費,也不投資了,這個錢到底到哪裏去了?」他問道。

「大家對經濟前景,已經普遍失去信心的情況之下,通縮可能像一個癌症一樣,對經濟的殺傷力,會比通貨膨脹來的嚴重。」

黃大衛表示,通縮比通脹更可怕,因為通脹代表市場對於資產價格過於樂觀,市場熱錢過多,利率過低,大家熱衷於投資投機。對付通脹的方法一般來說就是收緊銀根、上調利率、國債債券投放市場,把市場上多餘的資金暫時封存回收。

「通縮反過來是經濟過爛,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無論是消費者或企業,手頭上沒有多餘的錢,整個社會經濟活動陷入低迷,需要重新激活。經濟過熱還是正常,經濟萎縮變成經濟危機的前期狀態。」

他說,「通縮也難以用簡單的貨幣刺激來進行調整,尤其是中國是對外依存度比較高的國家,外資通縮時一撤走的話,再請回來就比較難。」

民眾應對通縮:節衣縮食、消費降級

疫情三年放開後,大陸曾出現了短暫的消費熱潮。但根據統計數據,消費的人是多了,但花的錢少了,「消費降級」說法已經成為現實。

根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五一假期中國全國國內出遊合計2.74億人次,較2019年增加了19.09%,但國內旅遊收入總額人民幣1480.56億元,僅較2019年增加0.66%。

今年中共央行發布了三份報告,顯示58%的銀行存戶選擇「更多儲蓄」,選擇「更多消費」的只有23.2%。2023年一季度,出行類、飲食類的消費復甦較快,但汽車、電子、家電等耐用消費品表現疲弱,教育、養老、醫療等服務性消費更是停滯不前。

四川張先生告訴大紀元:沒錢了,對未來預期不好,未來賺不到錢了,差不多大家就是那樣吧。未來預期不好就儘量多存錢,選一些穩健增長的理財產品,比如貴金屬,或換成美元,弄到國外去,以應對未來的危機。有帳的先還帳,有餘糧的也儘量不動餘糧,消費自然就降級了。

「能減少的開支,都是不必要開支,反正就節衣縮食。物價變化不明顯,基本生活物品吃穿有小幅增長,尤其是吃的,其他東西降價了呀。」他說。

大陸西南某地製造業主李先生對大紀元表示,「現在反正是不好,工廠還在開,都不是很忙。三年前廠裏還有百多人,現在只有五十幾個人,有時候都是虧著在做。經濟真的不是很好,市場不是很興旺,各個行業都不好,現在很多餐館酒樓都倒閉了,有的改做洗浴桑拿。現在大家都沒錢,房子也不好賣,那幾年是買到就賺到,現在情況變了。」

圖為一位女子正在安徽省阜陽市的一家超市裏買菜,攝於2022年3月9日。(STR / AFP)
圖為一位女子正在安徽省阜陽市的一家超市裏買菜,攝於2022年3月9日。(STR / AFP)

上海市民黃先生對大紀元說,上海的情況不是很好。去外面兜了一圈,過去第二大商業街四川北路門面大多數關門了,很好門面的都關門,整個街全部關門。過去上海市很有名的第六百貨都關門了。

「老百姓必需品在漲,菜價啊,油油鹽醬醋,好像在漲價。反正問題不大、不是漲得很厲害,老百姓基本上還可以接受。但是大宗商品都在降價,房子啊,汽車啊,家電啊,都在降價,總體都在降價。」

外國人沒有了,幾乎看不見了,除非有做生意的或者有甚麼親戚的,其他沒必要都不來上海了。

「現在進入下降通道,人家知道今天有工作,不知道明天有沒有工作,人心惶惶。應該不敢消費了,過去你想貸款買樓子,貸款買車的都不敢了,貸款買傢俱,誰敢?」 他說。

「你說沒錢的也有點錢,對吧?否則銀行存款會這麼多,人家不敢消費,一方面病看不起,學生讀書讀不起,養老養不起,都是問題,因為對未來沒有信心,誰敢消費啊?關鍵是老百姓的信心,對未來預期很可怕了,他們就緊縮開支,不敢消費了。」

黃先生說,「中產也在消滅當中,疫情消滅掉一批,現在又在不停地消滅,誰還有錢消費呢?人家都不敢結婚不敢生娃了,哪裏來消費信心呢?」

中國經濟 由通縮走向停滯?

黃世聰表示,「通縮通常代表人們消費慾望長期下墜,因為消費力道會下滑,代表可能工作機會變少、工資減少,可能更多是整體經濟面出現一個危機訊號。」

他認為,通縮可能變成惡性循環,比如說人民消費力道減緩之後,市場經濟就沒有活絡,市場經濟沒有活絡之後,沒有新的活水投入,房地產也不景氣,汽車也不景氣,然後又會帶動一波往下滾的惡性循環,進入一個惡性循環過程。

「這可能會持續很久,除非中國找到改善方法。目前我們已經隱約看到有這樣的狀況,比如說人民消費力道不足,沒辦法去買樓地產,最近像碧桂園恒大都爆煲,碧桂園、恒大爆煲殺價,殺價之後人們還是沒辦法買,沒辦法買的話再殺價,就變成一個惡性循環。」他說。

「房地產殺價的過程,或是汽車殺價的過程,又會導致進一步通縮,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類似日本在1990年之後出現的狀況。」

對於中國這次通縮,英國《經濟學人》認為,中國目前正在與增長放緩和危險的低通脹率作鬥爭的是停滯(stagnation),而不是滯脹(stagflation)。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un Huang)(黃大衛授權)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un Huang)(黃大衛授權)

黃大衛分析說,在經濟學界,停滯比通縮、通脹更加麻煩,類似於我們說的躺平,就是經濟活力低下,維持著一個基本生存狀態,像半植物人狀態,這種就非常麻煩。

「相對來說通脹比較容易處理,通縮比較難處理,停滯的話就更加困難。通縮到一定程度之後,就變成了停滯,所以程度更加深入,需要要長時間去恢復。無論是定義目前中國經濟是通縮也好,停滯不前也好,都是一種類似於通縮的狀態。」

邱萬鈞對此解釋說,在整個疫情期間,反覆不定的控制政策,嚴重地損害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供應鏈,也嚴重破壞中國經濟秩序。一旦經濟基礎建設被破壞,要再重建很難。

國際上來講,因為中國的供應鏈斷裂,造成大家對中國製造業失去信心,出口也受影響。再加上中國本身先天的經濟體制,不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經濟,有相當多的公營事業或囯營事業在主導經濟發展。這會造成大家對於消費和投資的信心都會喪失掉。

「另外,中國近年對民營企業的打壓,已經達到沒有法律上可規範的程度。很多巨商包括馬雲、包凡等,都被莫名其妙地失蹤、關押、被禁聲。這對企業家、投資者、小額投資者等來說,會對未來情形失去信心,造成大家不消費、不投資的情況。」他說。

問題的本身 就在問題製造者本身

黃大衛表示,要解決問題的話,首先第一個可能來說就是要重新刺激市場,要老百姓去消費,要民營企業趕活動,讓經濟活動活躍起來。

「第一個就是增加老百姓的醫保、社保,養老、保險各方面保障,讓老百姓容易消費。第二是增加就業,增加就業就要打破國企對目前市場的壟斷,增加民營企業的活力。第三就是進一步去拓展和改善國際關係,讓中國出口能夠恢復。最後就是減免稅收,依法保護保障企業,包括對外資企業和外國人法律保護。」

黃世聰表示,中國會陷入通縮這樣一個局面,如果你沒有回到市場經濟的路上,在經濟政策上偏左,當然會打壓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

「大家都知道問題在哪裏,可是問題是今天這些問題是沒辦法解決的。這就是為甚麼中國(中共)會陷入一個超級大麻煩,就是在這樣。問題的本身,就在問題製造者那個人身上。」他說。#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