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升級,短期內沒有緩解跡象。事實上,無論是政治、經濟或戰略方面,都在推動雙方走向長期對抗。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五(9月7日)表示,他準備對2,67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徵收另一波關稅。如實施,這將是第三波關稅,意味著對中國產的每一件進口商品加稅。

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告訴隨行記者,這會改變平衡,「我們(之前)談論的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重課稅一事,很快就會生效。」

「某種程度上,甚麼時候生效,是取決於中國(中共)。」他說。針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公眾意見徵詢期剛在前一天(6日)到期。

更早,中美雙方已分兩波對雙方價值5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美國的焦點越加集中到中共產業政策

白宮對華貿易鷹派代表,美國貿易代表萊蒂澤(Robert Lighthizer)和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長期以來一直把中國(中共)視為美國對外貿易問題的核心。

從政治上看,美國總統特朗普拒絕接受中方的象徵性協議,另一方面,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關係跟其它國家跟美國的關係完全不同,比如:美加、美墨之間不存在技術(知識產權)爭議問題。

除了美國商界對中國(中共)的抱怨比對歐盟或墨西哥多得多,而且還涉及中共對特定保護的產業,以及中國的整個經濟框架。

萊蒂澤曾表示,不要低估「中國製造2025」計劃,並指這是中國(中共)在國家層面發起的與有相應產業的國家的競賽。更有美國商會的人士一語中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是一個國家與一個公司之間的競爭。

換言之,特朗普政府反對的不僅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本身,實質上更是美國反對中共利用產業政策創造未來行業的國家冠軍,例如自動駕駛車輛或人工智能領域。

《金融時報》指,美國是希望北京「中國製造2025」計劃能在國家和產業之間出現深刻轉變,因為中共的經濟模式往往同時伴有政治和經濟的考慮。

這種對華的強硬立場不光是特朗普對華貿易政策的個人意見,也是美國內部更廣泛的對華情緒轉變的一部份。除特朗普政府外,美國大部份地區的企業都認為經濟介入是應對中國(中共)的最佳方式,甚至國會的民主黨領袖也呼籲特朗普對中共加徵關稅和進行貿易制裁。

中共表面硬扛貿易戰 是算計後的產物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周一(9月10日)表示,如果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採取新一輪加徵關稅的措施,北京將必然採取反制措施。稍早,中共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指,貿易戰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有平等、誠信的對話和磋商才是正確選擇。

這種表態也曾多次出現在美國宣佈對華商品加徵關稅,以及中方對美商品採取報復關稅的場合。

普林斯頓社會學博士、政治與經濟學者程曉農表示,中國(中共)決定不讓步,並非簡單的情緒型反應或誤判,而是經過理性算計之後的決策。

從中共角度來看,就貿易方面,不讓步和讓步的結果都是對美出口減少,結局相同;而知識產權方面,讓步就意味著無法在科技發展上通過侵犯知識產權「彎道超車」,而不讓步則不僅免於認錯,而且可以繼續從西方國家千方百計「撈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未來的主要產業計劃「中國製造2025」,其主要支柱之一就是依靠收購國外技術、科技公司和先進技術產品,來發展中國國內科技,靠撈國外技術來發展中國科技。

紐約時事評論員朱明表示,中共除切實利益盤算外,還想打著產業發展的幌子煽動民族情緒,在美國不斷對「中國製造2025」計劃施壓的情況下,中共現在是私底下要求減少「中國製造2025」的曝光頻率,緩和美方帶來的壓力。

中國經濟何時探底是未知數

不過,目前的經濟局勢顯示中方開始負重前行。分析機構IHS Markit駐新加坡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比斯瓦斯(Rajiv Biswas)預計,美國繼續增加關稅將重創中國出口,拖累經濟。他估計,中國2019年GDP增長將會受挫。

香港經濟學家胡偉俊預料,中國出口增長在未來數月將放緩5-10%。而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則指出,增值出口貨品佔中國GDP的一成左右,增長放緩將對北京構成壓力,中國經濟增長或需更長時間才能恢復。

就連前中共央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亦告訴彭博社,儘管普遍分析認為美國對貿易的即時影響有限,但市場信心可能大為受損。

他擔心股票市場出現動盪,表示︰「人們或感緊張,不知道將發生甚麼。突然發生了貿易戰,股民可能會突然改變主意。」

因關稅具有滯後效應,專家預測,貿易戰對兩國經濟衝擊最早可能在2019年年初浮現。

投資銀行野村證券(Nomura)分析師預測,中國的出口增長「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跌至個位數甚至負數」。他們在最新一份研究報告中寫到,中國經濟現正遭遇嚴重逆風,出口下滑將給中國帶來更多壓力。

對比美國,受減稅以及提振美國就業的影響,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8月將2018年美國GDP增幅由2.5%上調至3%,高盛也預測2018年全年GDP增幅可達3.15%。

也許有人會說,中共的2018年年均GDP增長率預測仍定在6.8%左右,即使受衝擊,也比美國3%的增長率高很多。這裏必須指出一點,經濟不能只簡單對比數字,更要洞徹背後的意思。

前里昂證券(CLSA)上市衍生品和合成股權部門的董事總經理豪伊(Fraser Howie)日前撰文解讀中國經濟數據時指出,「中共的GDP數據必須被理解成它是政治目標,而不是經濟產出的衡量標準。事實上,幾乎任何由(中共)政治領導推動的數字都會達到目標。」

換句話說,要洞徹中國經濟,沒有一個單一的指標可用,但從出口訂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人民幣匯率以及中國國內消費降級來看,已透露經濟下行的諸多寒意。

政治與經濟學者程曉農表示,打個比方,現在是在恤衫外加件襯衫、離穿羽絨服還遠,但問題是中共經濟的下行通道不見得必定是「四季輪迴」。貿易戰下的寒冬中,要是春天遲遲不來該怎麼辦?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