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疫後的零售、餐飲市道,仍然未重回疫情前水平,晚間客流更為疏落,街上冷冷清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揚言,短期內要與業界「合力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引來多方質疑,當中有飲食業界擔憂夜市「遍地開花」搶客,帶來反效果。就算附和的建議,例如重開旺角行人專用區、或設立「大笪地」等墟市,以往均以失敗收場。

陳茂波周日(13日)在題為「鞏固經濟復蘇  堅定力拓新局」的網誌,重申私人消費和訪港旅遊業預計仍然是下半年的主要增長動力,短期內政府要與業界合力,「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更好鞏固復蘇中的各個經濟環節,保持復蘇動力」云云。

不過陳並無明言「夜市」是指市集形式的「夜市」;還是描述晚上經營的生意及夜生活的「晚市」。但是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經民聯議員林健鋒已經紛紛支持,後者更建議設立「大笪地」。

另外,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建議在旺角重開行人專用區,允許街頭表演;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主席陳錦榮則建議在尖東海旁辦夜市,晚上9時後擺100個熟食檔,營業到凌晨4點。

但是亦有飲食界表示憂慮。叙福樓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傑龍反指,香港現時經濟處谷底,整體消費客群數目沒有增加,食肆晚市未能客滿,又認為如果在全港多區辦夜市,就會分薄人流,對正在付出店租的食肆商戶不公平,更憂慮有反效果。

行人專用區、「大笪地」 以往均失敗收場

翻查資料,旺角西洋菜南街的行人專用區在2018年,正正因為多年來以大陸大媽為主的街頭表演的噪音問題,滋擾該處的居民及商戶,經當區區議會投票通過「殺街」,取消晚間的行人專用區安排。

另外2002年,香港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後經濟低迷,政府曾提倡要藉推動本土經濟,刺激內部消費。

旺角西洋菜南街的行人專用區在2018年,正因為多年來以大陸大媽為主的街頭表演的噪音問題,滋擾該處的居民及商戶,所以經當區區議會投票通過「殺街」,取消晚間的行人專用區安排。圖為2018年的旺角行人專用區。(蔡雯文/大紀元)
旺角西洋菜南街的行人專用區在2018年,正因為多年來以大陸大媽為主的街頭表演的噪音問題,滋擾該處的居民及商戶,所以經當區區議會投票通過「殺街」,取消晚間的行人專用區安排。圖為2018年的旺角行人專用區。(蔡雯文/大紀元)

政府為推動本土經濟發展,在上環重建「大笪地」,設立跳蚤市場,但是遭批評有懷舊之名、無懷舊之實,除了開幕初期一度有一晚有9萬人次入場,其後經營欠佳,更碰上沙士疫情一度停業。

到2003年12月底,大笪地承辦商更累積拖欠政府213萬元租金及利息,政府向法庭申請收地清場,引發檔主憂慮,終由中西區民政處接管「救亡」,並重新招標。但是接管後的2003年12月13日至2004年2月1日,一個多月間總入場人次只有68,880人,最後在2004年2月1日黯然收場。

騰龍墟被指與附近商戶爭生意

當年同樣為推動本土經濟,當局推動在黃大仙廟旁設騰龍墟,為失業人士提供創業機會。不過即使人流不成問題,其在2002年12月開業後短短數月,即被附近商戶批評「爭生意」。當時政黨前綫的調查顯示,騰龍墟附近超過100個商戶的生意,下跌至少兩成。

騰龍墟如期在2003年3月結束,原訂同年9月重開,但一直拖延到2004年,政府以經濟改善為由,突然要求開設墟巿的機構,每年繳交約50萬元的租金,重開計劃告吹,到2005年11月方變身「創藝坊」嘉年華會式墟市復業,2007年租約期滿後結業。

經濟不景 市民消費意欲減

傳媒人鮑偉聰14日在網上節目「風雲谷」指出,1997年前的氣氛好、對將來有希望,並能夠預期加薪,故願意花錢,夜市生活興旺;但現時市民對未來經濟不樂觀、加息下增加供樓成本,消費方面顯得審慎,加上飲食業服務變差,令人覺得物非所值,使港人轉往大陸消費。

文化人馮睎乾15日撰文指,港府官員突然提倡「夜市」,相信是想模仿大陸搞「地攤經濟」。但是認為香港未能仿效大陸近期最熱門的山東「淄博燒烤」,透過大學生、網紅在社交平台製造話題,從而成為熱潮。他認為「香港現在的晚市已經乾塘」,主張再搞夜市的人,如伊索寓言中,兩隻青蛙在池塘乾涸後尋覓新居,一隻看見一口井時就急不及待建議跳下去,但被另一隻問「若裏面的水也乾了,我們還可以怎樣上來?」

另一傳媒人陳珏明15日在D100網台節目「聽君一夕話」稱,現時香港工時長,市民下班後沒有心力逛夜市,而是到夜生活場所,例如酒吧、通宵營業茶餐廳。他並指出發展夜市的隱憂,包括夜市引來的衞生問題,政府、居民能否接受;經濟不景,市民無心情夜晚外出,「不是有夜市存在就有人幫襯」。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15日在民主黨的網上節目,質疑政府舉辦的市集,除了中國新年的花市,罕見成功例子。他指台灣、大陸均有大量夜市,質疑為何遊客要選擇香港。

意見憂重蹈美食車覆轍

「夜市」意念一出,亦有網民將之同政府的小販及美食車政策相提並論,有人質疑政府規管過多,或重蹈美食車覆轍。光榮飲食更在其Facebook貼文,「美食車準備執,小販又嚴格執法,大排檔牌照停止發放,搞旺夜市?」質疑政府「搞不死夜市」都要「還神」。

政府曾經在2017年2月推出「美食車先導計劃」,定位為推廣旅遊的項目,但是業務發展並不理想。以所有美食車的總收入而言,除了第一年有2,336萬元,其後第二及第三年,分別只有約1,690萬元及約1,062萬元,到疫情在2020年爆發後的3月至7月,更只得17萬元。

先導計劃於2017年推出時有15架美食車投入運作,其後先後有美食車退出或加入。到政府在2021年12月宣布,因美食車發展未能達致政策目標,要在2022年6月結束先導計劃時,餘下的12架美食車中,只有6架較常營運,在當時12個場地中,只有3個較常有美食車到場營運。旅遊事務署旅遊事務助理專員周韻琴2022年5月承認,即使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前,美食車整體生意額已經下跌超過五成,認為市民新鮮感已過。@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