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日前禁止美國投資流向中國三大敏感技術領域,以阻止支持中共軍事現代化。中共強烈反彈。專家認為,美國打擊了中共高科技野心,北京並無有效方法應對。而美國投資者撤出中國將成定局,西方國家也會跟隨。
美限制擴至三大領域 分析:打擊中共野心
周三,白宮發布行政令:禁止美國的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公司等對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資訊科技,以及某些人工智能系統等三個領域的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投資。
拜登總統在寫給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領袖的信中表示,他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以應對中國等國家在「對軍事、情報、監視或網絡能力至關重要的敏感技術和產品方面的進展」所構成的威脅。
財政部在聲明中表示:拜登政府「保護對下一代軍事創新至關重要的技術來維護美國的安全,捍衛美國的國家安全。」
目前,這些規則將進入公開徵求意見階段,這些規定將在幾個月後才會生效。
台灣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吳瑟致8月10日對大紀元分析,很值得留意的是,美國限制項目從半導體擴增到量子運算以及AI人工智慧等,具備一定程度的嚇阻效果。
「尤其在人工智慧、AI系統上,美、中的發展基本上是伯仲之間。如果從全球的AI系統發展和研發投入來講,美、中算是頂尖國家。對美國來講,北京這部份威脅美國。」
但是,AI系統的研發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落實應用,量子運算如何進入到應用也很關鍵。這些應用會涉及到軍事相關的設施或是武器研發,也將影響其它供應鏈以及相關生產鏈的整個系統。
資深時事評論員唐靖遠10日也對大紀元分析,這三個領域是非常重要的最前沿的當代科技,最頂尖的技術,而且互相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量子電腦,可以為人工智能去提供更為強大的一種算力和新的算法,而半導體技術其實是提供硬件的,可以為量子電腦提供更為穩定、更加可靠的一個硬件平台。」
他說,這三者結合起來,幾乎可以視為決定著冷戰競爭雙方,誰能夠佔據優勢,誰能夠最終壓倒對方。所以這個行政令實質上打擊了中共在高科技領域上的野心,進行了一次釜底抽薪式的打擊。
中共強烈反彈 分析:北京投資限制比美國範圍更廣
拜登這項行政令的出台耗時近兩年,最近幾個月逐漸成型,中共官員一直敦促美國不要推出。周三此限制令出台後,中共強烈反彈。
中共駐美大使館周三聲明,美國「不斷升級對中國(中共)的打壓和限制」,「我們敦促美方言行一致。」
周四,中共外交部發言人稱,美方的做法「真實目的是剝奪中國發展權利,維護一己霸權私利,是赤裸裸的經濟脅迫和科技霸凌」,並稱「堅決維護自身權益」。
中共商務部也聲明,「美方限制本國企業對外投資,打著『去風險』的幌子在投資領域搞『脫鉤斷鏈』」,「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嚴重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但是實際上,《紐時》分析說,北京自己的投資限制比美國的新規定範圍更廣——它們適用於所有境外投資,而不僅僅是美國的投資。
分析還說,北京阻攔或停止了大多數低技術含量的對外投資,例如購買樓地產甚至歐洲足球俱樂部。但允許甚至鼓勵進一步收購可帶來地緣政治優勢的科技企業,包括投資涉及飛機生產、機械人、人工智能和重型製造的海外企業。
唐靖遠認為,拜登的這個行政令可以說是有目的而來,對中共越來越嚴格地選擇性脫鉤,採取相對比較緩和,比較軟性,不那麼刺激的方式,在慢性地絞殺中共高科技的戰略。
中共或「運動式」對抗 專家:失敗機率高
自二戰以來,美國一直是技術發展和創新的「全球領導者」。美國早前一直鼓勵投資者加深與中國經濟的聯繫,但是中共在經濟高速發展後,要「顛覆」美國的領導地位。
獨立政經學者、《旭光時評》主持人鄭旭光10日對大紀元說,美國感覺到二戰之局、國際秩序可能會被顛覆,中共是最重要的挑戰者,美國判定,既有意願又有能力的挑戰者,目前只有中共。
2021年11月美中高峰影片會時,習近平對拜登說,「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發展。」
其實中共自建政就把美國定為敵人。鄭旭光認為,美國不可能與中共共治太平洋,或者說世界足夠大,各自發展,不存在這個可能性。這就是此消彼長的問題、話語權的問題,不存在共贏。
近年來,中共對外戰狼外交、軍事擴張和挑釁,讓世界感到威脅,美國率先採取了抵制行動,西方國家都在跟進。
特朗普時期,中美貿易戰爆發,刺激習近平政府花巨資推出龐大的「晶片國產」計劃。然而大煉晶片三年後,一地雞毛。
「這項『大煉晶片』運動2022年宣告失敗。那一年就有將近3000家投入半導體生產的中企倒閉。」吳瑟致說,北京採取內捲化或以內部市場為主的方式,最後失敗的機率非常高,也象徵著中國的國力會慢慢削弱。
吳瑟致認為,除非中共改變對外策略,否則對未來發展會越來越不利。
美國投資者大幅撤出中國 將成定局
過去兩年,美國投資者已經大幅撤資。《華爾街日報》報道,風投基金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今年早些時剝離了其中國業務。還有其它一些公司也陸續放緩或暫停了在華交易。
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數據顯示,去年美國對華直接投資為82億美元,創下20年來新低,而去年美國對華風險投資僅為13億美元,亦創下十年來低點。
追蹤此類趨勢的PitchBook數據顯示,對中國的風險投資已從2021年第四季度438億美元的高位驟降至今年第二季度的105億美元。
《紐約時報》說,為了減緩對手的能力,同時加快美國自己的投資,美國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拜登新行政命令將加劇這一勢頭。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Gary Clyde Hufbauer對美國之音說,「這只會強化已經和正在發生的一切。我不認為公司會增加(對華)投資,大企業不會大幅增加對華投資,這會成為定局。」
唐靖遠說,其實在這三大領域,中共目前還非常嚴重地依賴於美國為首的西方公司和一些西方科技,甚至包括西方給它的資金。
而拜登這一舉措,吳瑟致說,是很重要的戰略布局,「中共發展將受限。如何在短期內快速地提高科技技術能力,這個障礙很難去突破。」
分析:西方或跟隨「去共化」 中共難有作為
美國官員基爾克雷斯對美國之音說,這是邁出的重要第一步,當務之急是如何有效執行和落實。目前,西方國家正在考慮是否跟隨美國收緊對華投資規則。
據《金融時報》報道,英國政府發言人周四(10日)表示,拜登的行政命令非常明確,「在繼續評估某些投資所帶來潛在國安風險的同時,英國將仔細考慮這些新措施」。
歐盟委員會也表示將分析拜登的命令,開始審查其對外投資方式,並計劃在年底前提出自己的方案。
「我相信會有許多西方國家加入。」吳瑟致表示,「當前國際經濟的運作,以及相關的科技發展,還是以美國為主導的模式。不管是半導體或是相關的科技產業發展,依舊是國際標準生產的作業模式。」
去年美國晶片法案出台後,日本、南韓、荷蘭等歐洲國家也相繼配合美國相關措施。吳瑟致認為,拜登對中共科技的壓制範圍再擴大,勢必會有更多的G7或是西方先進國家,融入美國的策略。
吳瑟致說,「這也關係到美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布陣,這樣的衝擊勢必對中共越來越大。而中共短時間內能夠抗衡的能力非常有限,很難讓自己的科技研發找到新的出口。」
「從中長期來看,中共要拓展國外市場,或是建構一個以中國為基準的國際生產標準。但從研發到應用,或在國際市場擴展都受到侷限,也很難有任何作為。」
唐靖遠也認為,最終結果,這三大最前沿的高科技領域會出現整齊劃一的「去共化」,把中共基本排斥在世界高新產業鏈之外。中共不得不變成只能依靠自力更生的內循環模式去發展。
但是,他說,這種高科技領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誕生的,沒有哪個國家有這樣的本事,就連美國都做不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幾乎不可能,「所以拜登這個禁令,相當於基本上,已經掐滅中共可以建立起完整的高科技產業鏈的希望。」#
(大紀元記者駱亞對此文有貢獻)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