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將於今年底舉行,選舉事務處本月1日公布地區直選登記冊載有大約433萬名選民,18至20歲組別的登記選民人數,按年大跌約52%。資深傳媒人吳志森分析指在「完善選舉」後,直選議席大減,候選人經過多重篩選才能入閘,令港人的投票意欲大減,變得「躺平」。

吳志森3日在其YouTube頻道上指出,登記選民人數連續第2年下跌,按年下跌約8萬人。18至20歲的登記選民的跌幅最大,由去年的5.5萬人減至今年的2.6萬,減幅達52%;相反,61歲以上的選民人數增加了5.2萬人,升幅達3.88%。

吳志森分析指「首投族」已經不想登記做選民,再加上很多港人已經移民,實際上會有更多人不會去投票;生育率下跌亦可能影響選民數字。對於有建制派稱疫情和經濟不景氣影響年輕選民登記積極性,吳志森反問,為何長者登記選民人數上升,「他們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經濟影響?」

吳志森指出,在港府「完善選舉機制」後,立法會直選議席大減,候選人經過多重篩選才能入閘,令港人的投票意欲大減。他憶述,當時有不少市民主動寫信到選舉事務處要求取消選民登記,「究竟這批人有多少?選舉事務處卻沒有公布」。他又指,年輕人會覺得「政治很危險」、「關我甚麼事?」,所以不再登記做選民。而今次區議會的情況相似,故當然會令港人投票意欲下降。

對於有建制派建議強制市民登記做選民,吳志森反駁指除非強制投票,否則投票率只會比現時更低。他又指,現時港人只能「躺平」,「不做你想他做的事,不講你想他講的話,沉默是金」。

下屆區議會直選議席大減

政府今年公布區議會新組成方法,下屆區議會將恢復委任制,委任、地區委員會(間選)及直選比例約為4:4:2,其中委任議席為179席;地區委員會成員議席為176席,而三個地區委員會成員本身亦由政府委任;直選議席則由452個大減至88個,選區亦由452個小選區合併為44個選區,另有27名當然議員。新方案下,直選議席比例較1982年首屆區議會成立時低,相反委任議席比例則創1982年以來新高。

2023年地方選區臨時選民登記冊載有約432.97萬名選民,較去年正式登記冊人數下跌1.87%。按年齡劃分,較年輕的18至30歲的登記選民數目為558,286人,按年下跌10.3%;而31至60歲登記選民數目則下跌3.5%;至於較年長,年滿61歲的選民數目增約3.88%。

功能界別方面,有約20.58萬名選民。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方面,有約7,600名投票人。@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