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夜旅客較疫前流失82萬人次

政府經常聲稱香港已經恢復正常,究竟實際數字是怎樣的呢?

自從中港恢復通關至今已有半年時間,根據香港旅發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的過夜旅客人數由疫情之前的2019年6月約222萬人次,跌至今年6月只有140萬人次,比疫情之前依然減少37%,共流失了82萬人次。政府預期的強勁反彈根本無出現。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表示,中國大陸旅客仍然是香港最大的客源,應根據他們的需求改變市場策略。他建議業界可以考慮以香港本土文化為賣點,推出本地深度遊,重點宣傳香港大城小區、歷史建築群,推出西貢地質公園、新界東北世界地質公園、沙頭角墟等全新旅遊路線,增加旅客逗留意願。

他亦建議下半年秋冬時繼續舉辦嘉年華,同時增加晚間活動,例如演唱會、煙火晚會等,以吸引更多遊客。

香港PMI年內首次跌穿50

除了過夜遊客數量下跌之外,標普全球最新公布的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也下跌。由6月的50.3降至7月的49.4,今年首次跌破50,創下自2022年11月以來的新低,同時也是自政府宣布全面復常以來最差的PMI數據。

有分析稱,50是PMI的分水嶺,50以上反映經濟擴張,50以下反映經濟收縮。而標普全球經濟研究部副總監潘婧怡形容,香港私人公司在疫情之後重啟的增長動力似乎在2023年下半年初耗盡。

香港不單只整體營商環境轉差,同時還有原材料價格、運輸成本、僱員薪酬同時上升,很可能進一步抑制商業信心,影響市場未來幾個月對商品、服務的需求。新訂單數字下降導致企業活動再次收縮。不過她覺得市道景氣下滑的速度是溫和的。

另外,《星島》的專欄《大棋盤》最近引述前自由黨主席田北俊的話指出,商界最近流行用「冬眠」來形容香港。意思是全球各國商界對香港市道持觀望態度,暫時不敢大舉投資。再加上高息環境持續、環球經濟困難、市場對香港短、中期的經濟表現看淡。

田北俊又指出,香港政治氣氛仍然相對高壓,高消費力、高增值的人口持續流失,進一步影響營商環境。另外,最近地產市道冷清,商業用地的入標反應未如理想,更連續遇上流標、取消預訂事件。

田北俊強調,過於著重政治鬥爭會影響人才、資金,削弱香港既有的優勢。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跟《自由亞洲電台》分析,目前美國利息率相當高,導致投資意欲不高。高利息率也影響了買樓的意欲。再加上眾多人對未來幾年的情況不太確定,這進一步抑制了香港人在房地產市場和股市上的投資熱情。考慮移民的香港人也不太傾向於購買樓房。因此,香港的樓市和股市都面臨較為不利的局勢。此外,印花稅的問題以及賣地的表現也引起了許多憂慮。

政府最近公布的今年4月至6月財政年度首季錄得553億元赤字。李兆波認為,政府發債短期可能勉強可行,但只是暫時擺脫寒冬的辦法,借錢不能長期當收入。最重要是營運,即是靠著印花稅、利得稅等來解決問題。政府只是試圖拖延時間,希望香港會再恢復到較好的狀態,樓市、股市回暖,解決問題。

然而,李兆波認為這次情況比較難,因為香港經歷過疫情、抗爭運動、移民,面對著多重挑戰。政府的收入基礎並不夠穩固,如果不重返正軌,去開源節流,長遠只能靠借錢過活,可能會引發更多社會問題,甚至面臨債務危機。

另外,摩根士丹利最近發表的新一份報告將中國股票的評級下調至與大市同步(equal-weight)。建議投資者應該利用政府刺激經濟的承諾所引起的反彈獲利,然後離場。報告又形容市場情緒重新關注中國的結構性挑戰,包括地方政府、失業問題。

大摩分析師Laura Wang和Fran Chen認為,7月份中共政治局會議發出鴿派信號,但投資者的信心仍然非常脆弱,對3月份以來相當無力平淡的寬鬆措施感到失望。報告又建議中共需要改善房地產業、地緣政治局勢等問題,才能吸引可持續的資金流入。

俄羅斯公司在港仲裁需求激增

在外資撤離香港的同時,大家都可能知道有越來越多俄羅斯公司來香港投資。《光傳媒》引述本土研究社去年的調查報告發現,註冊在香港的含有俄羅斯或者Russia的新公司有35間,相比前年同期只有13間。

而《日經亞洲》最近報道自從美國、歐盟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之後,有很多大型的西方律師事務所都放棄了與俄羅斯客戶合作。這讓俄企轉向在香港尋找仲裁服務。超過6位律師向《日經亞洲》確認,他們見證了俄企在香港進行仲裁的需求激增。

俄企認為香港是一個成熟、實施普通法的司法管轄區,而且香港沒有制裁俄羅斯公司。

城大貿易法教授夏竹立(Julien Chaisse)分析說,香港仲裁制度的核心目的是提供一個中立的平台解決爭端,但間接上也幫助了一些受制裁的公司做生意交易。俄企通過在香港有聲譽良好的司法管轄區解決爭端,可以確保俄企的合約在世界其它地方都可以執行,即使面對制裁也仍然可以順利進行商業交易。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研究助理Brian Kot分析指出,相比其它司法管轄區,香港對於俄羅斯企業並未進行嚴格審查,這使得俄羅斯企業對在香港經營和保持商業聯繫充滿信心。
然而,在上個月,俄羅斯法院曾經表示香港的仲裁中心實際上並非制裁中立,而且有普通法的存在,無法保證俄羅斯實體能夠得到公正的審判。

另外,有律師向《日經亞洲》表示,西方國家和日本的企業都擔心在實施《國安法》之後香港的司法獨立性,所以已經將很多法律糾紛轉移到新加坡處理。

烏克蘭有2至5萬人截肢 人數達一戰規模

接著,我們轉去關心一下俄烏戰爭的消息。

《華爾街日報》最近引述位於基輔的公益組織胡波基金會的估計,俄烏戰爭已經令20萬烏克蘭人受傷,其中大約有一成人需要截肢。約有2萬至5萬名烏克蘭人失去了一條或者多條肢體,規模等同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時,大約有67,000德國人和41,000英國人失去肢體。

這個數字也反映出俄軍大量使用地雷、大砲、飛彈和無人機,無差別地攻擊士兵和一般市民,造成了幾十年都無可挽回的損失。

報道提到義肢的價格不便宜,有些要超過5萬歐元,而烏克蘭政府只能夠向每位截肢軍人支付2萬歐元的費用。治療費用對平民來說往往難以負擔,所以要靠慈善機構幫助。

烏克蘭人3D打印炸彈

另外,《經濟學人》最近報道由於戰鬥持續,很多工廠的彈藥庫存已經不夠用,但是未加工的炸藥仍然有存貨,令到業餘的軍火工業蓬勃發展,幫助製造簡單的武器來對抗俄軍。

三個月前,基輔的業餘武器製造商Lyosha和他的朋友設計了一種叫做「兔仔」或者「糖果炸彈」的新炸彈,重量為800克,使用3D打印技術生產炸彈外殼,然後裝入C4塑料炸藥、爆炸物和鋼彈片。
製造「非爆炸零件」的成本每粒只需要3.85美元,爆炸時金屬碎片會向外飛。不過,這款炸彈仍然在測試階段。

這個團隊每星期打印大約一千個「糖果炸彈」的外殼,而烏克蘭軍隊每日需要1,500枚。
還有一個叫做「野蜂(Wild Bees)」的組織在拉脫維亞成立,由一班來自烏克蘭境外的自願武器工匠組成,估計自從2022年11月以來至少向烏克蘭運了65,000枚炸彈。

有一名義工表示炸彈「大蛋」(Big Egg)27厘米高,不包括爆炸物,外殼成本不用3.5歐元。3D打印機的成本大約是1,200美元,不需要改造生產線,都可以輕鬆生產不同尺寸的糖果炸彈,方便無人機運送。有些「糖果炸彈」甚至可以用來對付裝甲車。當炸彈爆炸時,銅和鋁金屬可以穿透裝甲。

有頓涅茨克的士兵估計無人機已經投擲了大約200種不同類型和尺寸的糖果炸彈。報道說業餘愛好者的工作越來越專業,現在努力減少糖果炸彈的種類,並想將種類標準化,希望這場俄烏戰爭可以快點結束,減少人命傷亡的數字。@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