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多家鋰礦上市公司發布預告,2023年上半年業績普遍預減。

截至7月21日,Wind鋰電池板塊的逾90家上市公司中,有27家企業披露了半年報業績預告,業績預減的有20家。其中公布業績預告的11家上游鋰礦上市公司中9家預減,佔比超八成。

對於2023年半年度業績下降的原因,上述鋰礦公司普遍表示,報告期內受鋰行業供需變化,鋰鹽價格大幅下降,而鋰原料價格仍處於高位,鋰鹽產品的盈利空間被壓縮,導致公司的經營業績整體較去年同期下滑。

據《第一財經》報道,截至7月21日收盤,鋰礦股普跌,中礦資源跌超5%,盛新鋰能、西藏礦業等跟跌。

消息面上,7月21日,廣期所碳酸鋰期貨正式交易,截至當日收盤,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收跌12%,非主力合約開盤全部跌停。

在需求端減弱的背景下,上游原材料價格暴跌令生產企業利潤率、盈利能力顯著下滑。

具體看來,目前上游鋰礦企業中有兩家上半年業績錄得虧損。ST金圓因申請破產重整暫時停產,預計產生虧損2,000萬元~4,000萬元,同比下降182.35%~264.69%。

江特電機預計2023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4,000萬元~6,000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碳酸鋰是鋰電產業的核心原材料,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等領域應用廣泛,從今年上半年來看,中國碳酸鋰價格上演「過山車」式行情。

2023年一季度,產業鏈下游極致去庫存導致需求走弱,碳酸鋰現價相比去年11月份的每噸60萬元價格高位,一度大幅下跌近70%,隨後有所回暖,目前貨價格穩定在每噸30萬元。

碳酸鋰價格暴跌不僅對鋰礦的開發產生了影響,實際整個電池產業鏈都有了連鎖反應。

由於碳酸鋰價格暴跌,電池公司寧願違約也不提貨。據《財經》雜誌在2023年4月中旬的報道,4月以來,整個產業鏈開始出現了下游廠家向上游違約的情況。

4月28日,熟悉中國製造業的旅英金融資深從業人士方奇對大紀元表示,鋰價持續大跌給中國電池行業帶來越來越深的衝擊,中共當局一定會犧牲掉小企業來保國企和大企業。

方奇認為,事實上中共已經開始進行管控了,被譽為「亞洲鋰都」的宜春在今春的停產就是在當局推動下進行。而中共在宜春整頓鋰行業的做法,與中共當初控制稀土產能以及進行所謂的供給側改革時的做法類似。#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