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翻看胡適日記,發現了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情。如在他1952年2月24日的日記中,記述了當年1月6日《香港時報》的一篇新聞,題目是:《清除十萬積柩 留作幹部宿舍》。從題目大概可以推斷,就是有十萬具靈柩被處理,空出來的地方被當作了中共幹部的宿舍。
先說一下新聞的背景。中國古代社會是禮制社會,古人非常重視「禮」,西周周公制禮包括五個方面,其中一個方面是喪禮。古時喪事辦理通常是由自家人或親戚鄰里朋友互助的方式進行。
喪家在操辦殯葬的過程中,除了熟人幫忙外,還會僱請一些專門從事婚喪嫁娶事宜的群體幫助操持,如布置靈堂、舉行儀式等,民間稱其為「紅白槓」,老上海自然也有這樣的群體。
除了「紅白槓」之外,20世紀初,老上海還出現了「貰(shi)器店」(貰意思是出賃,出借),其主要業務就是出租紅白事所用器物,如碗筷、桌椅和餐具等,以彌補喪葬短缺之需。
後來其規模逐漸擴大,提供了更多的喪事服務,和「紅白槓」一起為喪家提供服務。
不過,「紅白槓」和貰器店主要面向本地上海人,而那些旅居上海的外鄉人一旦亡故,就缺少類似的服務。上海作為自清朝中晚期以來重要的商埠,吸引了各地各行各業的商人。
據鄒依仁《「舊」上海人口變遷的研究》考察,根據1885年至1935年的上海人口統計資料顯示:上海公共租界非上海籍人口佔上海總人口的80%以上,而中共竊政後的1950年的上海人口,上海本地籍僅佔15%,其中國內移民以江浙移民人數最多。
中國人講求葉落歸根,客死他鄉的外鄉人,自然希望死後靈柩能運回家鄉,葬入祖墳。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來自相同地方的人組建了旅滬同鄉會館、公所,並在清朝時期逐漸增加,這些會館設立寄柩所,可以寄存靈柩,並協助將靈柩運回家鄉安葬。
除了會館、公所,還出現了由地方富商和鄉紳資助的善會善堂,為那些無力殯殮的喪家提供無償幫助。
老上海規模比較大、也比較有名的是四明公所,它是由旅滬寧波紳商錢隨、費元圭和潘鳳佔、王忠烈發起,在今天上海八仙橋以東、人民路以西、淮海路以南的小北門一帶。
會所於1797年開始建設,買了30多畝地建廠寄柩,到1803年建成。其後,又先後在上海各地增建寄柩所或丙捨。這些寄柩所或丙捨被戲稱為「死人宿舍」。
據1933年的統計,四明公所丙捨保管的棺柩達3,435具,已運回鄉的有3,834具。
資料顯示,上海每年外運的棺柩在6,000至7,000具之間,由此看出,四明公所的實力確實很強。
到了1952年,四明公所丙捨保管的棺柩已有三萬具,其中還有部份清朝人的遺骨。加上上海其他民國時期開辦的71家丙捨,保存的遺體已達十萬具。
為甚麼這麼多呢?自然與戰爭有關。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民政府軍與日軍在上海等地展開了多次較量,國軍浴血奮戰的可歌可泣的事跡,永載史冊。
國軍較之偏於西北一隅、不打日軍的中共,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本想1945年抗戰勝利後人民可以安居樂業,寄存在上海丙捨的靈柩也可返回家鄉,但業已壯大的中共又率先挑起了內戰,並利用國民政府內部問題,利用第五縱隊,利用學生運動和虛假宣傳,運用「民主自由」說辭欺騙美國等手段,將國民政府趕到了台灣,竊取了政權。
從此,中國老百姓被中共欺壓、殘害至今。
十幾年戰爭讓多少家庭流離失所?讓多少旅居在上海的外鄉人客死他鄉,無法落葉歸根?
照理,當戰亂平息,寄存在丙捨中的棺柩的外鄉人,部份多少還是能被親人或朋友等送回家鄉,入土為安的,只不過需要一段時間。
資料顯示,中共佔據上海前,不少人將寄存的棺柩通過鐵路、公路、水路送回家鄉,但速度顯然不夠快,上海丙捨依然寄存了高達十萬具的棺柩,而這背後應該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的。
作為一個新王朝,也理應尊重逝者,讓生者完成逝者的心願,即入土為安。古代歷朝歷代的開國者都會做此選擇。
然而,作為外來幽靈、不信神佛鬼神的中共,卻採取了一個驚天行動,那就是將十萬具遺體徹底清除。
怎麼做的呢?根據《香港時報》的報道,共黨先在1950年先後頒布《清除積柩暫行辦法》與《補充辦法》,限制將寄存棺柩一律清除,但不知何種原因,1950年只清除了三萬八千口棺柩。
這其中遇到甚麼事情,或者遭遇甚麼抵制,因為史料有限,我們不得而知。但顯然1951年共黨加快了清除速度。
1951年10月19日,上海市衛生局召集嵩山、閘北、長寧等區政府,普善山莊、四明公所、浙紹永錫堂等寄柩所以及公安局行政處治安股召開會議,決定由公安局、民政局、衛生局、人救分會等部門組成清除積柩督導小組。
在當年7月,加上此前的,共清除了七萬一千口棺材;直至12月,才將十萬口棺材全部清除。
此外,到1952年底,中共還清除了分布在19個郊區,5個工房建築工地和2個回民公墓內的浮屍209,708具,清出土地約1千畝。
清除的手段一是火化,同意火化的免費;二是將「寄居人」一律驅逐到大場江灣等地的公墓區進行集體埋葬,但要收取一筆費用,每具積柩收三十折實單位。
折實單位是中共篡政初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實行的,是以一定種類和數量的實物價格總額組成的保值計價單位。
鑒於當時物價上漲、幣值不穩,中共人行每日公布折實單位的價格。1949年春首先在天津實行,以後逐步推廣到京、滬、漢、寧、蘇、杭等地。
而在這個過程中,共黨是否採取威逼手段,逝者的親人朋友是否願意,亦或是懾於中共的鐵拳而不得不同意,我們同樣因為史料的有效而同樣無法知曉。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信奉入土為安的中國人內心一定不會贊同共黨此舉的,而共黨此舉讓百餘年來一直以此牟利的四明公所等寄柩所,信譽掃地不說,而且收入銳減。四明公所卻「不敢說半個不字」。
除此而外,共黨還規定:寄柩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天,逾期就不發護照,還要吊銷寄柩所執照。這明顯是在逼公所、會館關門的節奏。
在中共編撰的《上海民政志》中承認,1952年之後丙捨營業清淡,有的主動停業,有的因非法營業而被處分停業,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四明公所。
所謂的「非法營業」可能是指沒有按照中共的規定,接收寄柩的時間過長、違規運送棺柩等。一些丙捨被併入中共成立的公辦殯儀館中。
1955年7月,中共掀起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也終於砸到了這個行當,私營公墓、私營殯儀館全部公私合營,剩餘的9家丙捨被淘汰,其職工與運柩船民合併組成上海棺柩外運站。
11月,中共上海市政府在制定《上海棺柩外運站章程》(試行)的同時還制定了 《上海棺柩外運站業務組工作制度》、《上海棺柩外運站總務組工作制度》、《上海棺柩外運站運柩調配製度》。
至此,上海的棺柩外運業務全部掌控在中共當局之下。
對於中共當局通過突擊手續,將所有積柩拉到公墓區集體安葬或火化,當年《香港時報》如此評論道:談「死人的事」看似無聊,其實「畫龍點睛」主題在揭穿共產黨真正企圖,這在紅色文告中可以找到,它忠實地招供:「清除十萬具積柩,可以多出五千間房子,解決了一部份幹部住宿的問題,精打細算,這是一個實例,應該吸收這寶貴的成就。」
對此,胡適卻認為這種短期內「根本解決」,其實是「蠻幹」:「須知十萬個死人棺材的根本解決,確是可以用『大力』辦到的。幾萬萬個活人的生活與生活方式,是不能這樣蠻幹的。」
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中共的德行。正如胡適當年斷言的那樣,中共不僅對死人蠻幹,對活人也是如此,其一次次蠻幹的後果就是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比如為了「超英趕美」,毛澤東在1958年野蠻地發起了「大躍進」,其結果就是隨之而來的三年大饑荒,造成了至少3,500萬人被餓死的慘劇。
比如毛發動的消滅黨內異己、摧毀中華傳統文化的文化大革命,幾百萬乃至幾千萬人非正常死亡……
迄今,中共仍然是折騰不休。中共一會兒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寧可百業凋敝,一會兒驟然放開,哪管那哀聲震天;一會兒退耕還林,一會兒退林還耕;一會兒高喊對外開放,一會兒強調甚麼都要自力更生;一會兒支持民營企業,要做企業家的後盾,一會兒卻將其打壓至斷臂求生……種種蠻幹的後果就是民不聊生,人人看不見希望。這樣的共黨誰不盼著快點退出歷史的舞台呢?◇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