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1826─1900年)就像其他哈德遜河畫派(the Hudson River School)風景畫家一樣,喜歡描繪多數人從未親眼見過的美國荒野景觀。丘奇非常注重細節,以致於他的畫作令當時的社會非常著迷。
他強調光在大自然景觀中是多麼的生動活潑。這種對光的呈現方式在他創作尼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時展露無遺。他經常造訪瀑布,感受滂沱的水流如何翻過懸崖峭壁,然後傾瀉而下注入水潭的壯觀景象。
丘奇造訪大瀑布期間繪製了許多油彩素描和圖畫習作,包括根據棕褐色老照片描繪的習作。藝術顛峰之作是兩幅令人印象深刻的畫:1867年的作品《從美國看尼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 From the American Side)和1857年的《尼加拉》(Niagara),或稱《從加拿大看尼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 From the Canadian Side)。
尼加拉大瀑布由尼加拉峽谷(the Niagara Gorge)南端三個令人驚歎的瀑布群組成,由大到小分別是馬蹄瀑布、美國瀑布和較小的新娘面紗瀑布(Horseshoe, American and Bridal Veil),橫跨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國紐約州。據說「尼加拉」(niagara)一詞源自印地安易洛魁語(Iroquois),名副其實的「雷鳴般之水」(thundering water)。
美國瀑布(American Falls)
丘奇在1856至1858年間繪製了許多大瀑布的素描和圖畫習作。他把這些習作應用在1866年紐約藝術代理人邁克爾‧諾德勒(Michael Knoedler)委託他繪製的《美國瀑布》。這幅畫先後在紐約市與倫敦展出,造成轟動。
為了讓觀眾體會瀑布的規模有多巨大,丘奇在一塊長8 1/2呎、寬7 1/2呎的大型畫布上作畫,這是他最大的作品尺寸。畫面中有一個小如斑點的人物站在岩石邊觀看瀑布,滾滾水流夾帶澎湃能量傾瀉而下。小人物賦予瀑布一種規模感,一種觀畫者可以盡情欣賞的意涵。從這個視角看瀑布,既震撼人心又令人敬畏。
瀑布的曲線橫跨整張畫布。左邊前景的畫面充滿細節;右邊的瀑布籠罩在薄霧水氣中。根據藝術故事網站(The Art Story)的說法,畫家希望我們能如同「親臨現場般,聽見波濤洶湧的水流聲,感受瀑布濺起的水霧。此外,遠處的地平線起到聚焦目光在奔騰水流的作用」。
懸崖頂墨綠色的樹叢分散了湍流不息的水流。由於翻騰的瀑布匯聚了所有的目光,夾帶陽光的雲層只得退居幕後。畫面底部藍色的水潭非常引人注目。瀑布腳下水霧繚繞,而畫面中央更是密布著團團的水霧。
畫面右下角出現一道彩虹,當水花不斷濺起時幾乎將岩石遮檔。整幅畫讓觀畫者感受到壯闊無比的水景。
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
丘奇在1857年的畫作《尼加拉》描繪的是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瀑布絕大部份位於加拿大,但仍橫跨兩國邊界。馬蹄瀑布是尼加拉三個瀑布中最大的一個,也是畫家首幅大型瀑布作品。
這幅畫作曾在曼哈頓某漆黑畫廊(a darkened Manhattan gallery)展覽,在那只有這幅畫有打光照明,展出兩周就創下超過10萬人次觀賞。十年後,這幅作品在186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Exposition Universelle in Paris)上獲得銀獎,奠定丘奇在國際上的聲譽,成為傑出的美國風景畫家。
畫作以寬度為高度兩倍的畫布呈現全景,畫布寬7呎7英吋。水平的畫作令觀畫者感受瀑布的無限延伸。
觀畫者應該也會感受到愈靠近瀑布懸崖邊緣愈危險。這個角度是從加拿大岸邊一塊突出的巨大岩石層桌岩(Table Rock)看過去。
天色陰沉烏雲籠罩,彷彿暴風雨即將來襲。水流奔騰洶湧搭配天空暴風雨前的景象和聲響,加劇瀑布給人的巨大敬畏感。一道水白色的彩虹劃過漸暗的天空與湍急的水流。
畫面右上角的地平線上有許多建築物;左上角矗立著龜塔(Terrapin Tower),平台上站著一個微小的人物,這個比例再次呈現人類在如此巨大、令人敬畏的自然環境裏是多麼的渺小。
丘奇累積大量瀑布習作後,以出色的寫實手法描繪霧氣和湍急水流等效果,作品公認是一項技術成就。他把擾動的水流畫得活靈活現,知道何時沉降與落下力量的大小。藝術史學家大衛‧亨廷頓(David C. Huntington)表示,在這幅瀑布畫中,畫家捕捉到尼加拉的「靈魂」和「精神」。
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The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在網站上介紹丘奇造訪瀑布時繪製的習作,以及他是如何掌握對自然水體的描繪:
「丘奇展現他描繪水體快速流動的高超技巧。評論者早期欽佩丘奇的雄心壯志,卻批評他不會畫水,促使畫家於1856年動身前往尼加拉大瀑布研究流動的水,為繪製《尼加拉》做準備。最終證明他技藝精湛。」
對大自然的反思
尼加拉大瀑布是丘奇詮釋光與水如何交互作用的最佳典範。他觀察、研究並記錄霧氣茫茫的早晨,樹木和水等以甚麼樣的模糊形象呈現。歷史學家將這種風格稱為「透光主義」(或「光亮主義」)(Luminism)。藝術學者兼策展人約翰‧鮑爾(John I.H. Bauer)首次於1954年闡述「透光主義」是描寫大自然的風景跟海景時,以透光(發光)的方式描繪所有的自然光。
丘奇受早期美國作家影響,尤其是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根據愛默生的說法,自然光讓世界變得「透明」,因此「更高法則(神)之光」(light of higher laws)可照耀大自然。正如藝術故事網站上所描述的,哈德遜河畫派的畫家希望呈現「充滿神聖光芒的大自然」。
自然現象有充滿光的靈性一面,如同人類蘊含靈光一般。丘奇描繪大自然中看不見但重要的一面。他視大自然為上帝的禮物,還向我們展示人類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其實只是浩瀚造物中的一粒微塵。
丘奇的畫作喚起人類對壯麗的自然現象進行反思。他以個人的觀察繪製自然界常被忽略的部份,例如陽光、月光、雲彩和薄霧,幫助我們看到自然之美。丘奇運用油彩顏料像畫水彩畫般稀釋顏料的稠度,創造出天空因輻射光照亮的效果。他對色彩的運用精準,作品表面看不出藝術創作過程留下的筆觸。如果作品是白天的場景,那麼陽光就是一抹黃;如果是晚上,月光呈水白色,夜景看似剪影。
丘奇繪製尼加拉大瀑布將我們的思想和心靈提升到更高境界,如同當年他採用大型的畫布描繪壯觀的瀑布景觀,讓觀畫者沉浸在優雅的光線、水氣薄霧繚繞和氣勢磅礡的水流等大自然的奇景之中。
當我們對丘奇描繪的大自然寶藏進行反思時,也許會看到他所看到的:尼加拉大瀑布的存在充滿光、愛和創造的活力。丘奇的作品鼓勵我們暫時擺脫物質的追求,好好欣賞上帝為人類創造的一切。#
原文:Frederic Edwin Church Captures the Pounding Presence of Niagara Falls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