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億萬富豪潛艇探險失蹤 美加展開搜救

五名探索「泰坦尼克號」殘骸的富豪,他們所搭乘的海底潛艇,6月20日截至新聞發稿,仍未尋獲,目前搜救行動仍在進行。

搭載「泰坦潛艇」的船隻,準備潛入海底約12,500英尺處,探索泰坦尼克號殘骸。不幸的是,下潛1小時45分鐘後失聯。

潛艇裏有英國億萬富豪哈丁、巴基斯坦富豪達烏德父子和法國探險家納爾熱奧萊特。

英國外交大臣James Cleverly:我想代表英國政府,對目前在北大西洋潛艇中的人表達最深切的關心。我們祝他們好運。

美國「海洋之門探險」公司策劃,公司創辦人兼CEO拉什也在失蹤的潛艇中。

19日,加拿大派出一架P-8潛艇搜索機,投下聲納浮標參與搜救,希望確定潛艇位置。同時美國、加拿大海岸警衛隊也向周圍商船求助。

美國海岸警衛隊海軍少將毛格:我們正在部署所有可用資產,確保我們能夠找到潛艇、營救船上的人。

據了解,潛艇攜帶的氧氣最長可維持96小時。到19日下午,已經用掉三分之一左右。專家表示,潛艇有七種辦法可以浮出水面,依然有希望。

英國富豪哈丁出發前曾在社交平台Instagram發帖說:「這可能是2023年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載人潛艇前往泰坦尼克號的任務。」

民眾表示,但願不會一語成讖。

爛尾樓維權 浙江居民圍堵市委書記 警察跪求「不要鬧了」

據Twitter帳號「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發布的消息,6月20日,浙江省東陽市摩爾城的居民,因聽聞當天市委書記要來周邊視察,於是爛尾樓居民一大早聚集在周圍拉起「我們要入住」等橫幅,圍堵當地市委書記,要求解決爛尾樓問題。

維權居民:我們要入住!樓書記為民做主!我們要房子!

據投稿人稱,這些居民已經繳納了十餘年貸款,但是房屋爛尾始終無法入住,也一直無人問津。

很快,江北派出所的一隊警察趕到現場,與居民進行對話,試圖勸離居民,但是居民不買賬,雙方僵持之際,突然一名警察下跪,求大家「不要鬧了」。

有民眾留言表示,「警察下跪是因為市委書記要來,不能太難看,換平日早拉起遮羞布維穩了,還得抓幾個殺雞儆猴。」

也有民眾表示,「這名警察應該是共產黨中的異類,算是還有人性的,不像土匪那樣大打出手。有共產黨在,體制內的人也沒法活了。」

布林肯剛訪中緩和關係 拜登稱習近平是「獨裁者」

布林肯訪中與習近平會面,接通了緩和美中對話的平台,美國總統拜登即稱呼習近平為「獨裁者」,並直言今年早些時候中共間諜氣球被美軍擊落時,習近平非常生氣。

路透社報道,拜登6月20日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場籌款活動中,發表了上述講話。

拜登還說,間諜氣球被擊落這樣的事「對許多獨裁者來說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當他們沒有掌握實際情況的時候。那個氣球本不應出現在那個地方,它是被吹離了航線。」

今年2月,中共間諜氣球飛越美國領空後,被美國空軍戰機擊落,導致美中關係進一步緊繃。原定2月訪華的布林肯也隨即取消了訪問行程。

直到本月18日,布林肯才飛抵北京,修復了美中激烈對抗中,防止引發衝突的對話渠道,不過這次訪問並沒有取得任何重大突破。

沒錢了!中國興起「罰款經濟」 異議人士:內捲慘烈 公安被逼提前退休

近年,中國經濟持續衰退,帶來激烈競爭,最終損害了大多數人的權益。中國社會把這種現象稱為「內捲」。在此背景下,中國各地政府為了創造稅收,把「內捲」發揮到了極致,演變為「罰款」,繼「地攤經濟」之後,各地出現了「罰款經濟」。各地民眾或店家屢因小事被重罰成為常態。

美國之音報道,上海近來多家餐廳因為在涼皮等熟食上放了冷食黃瓜絲而被罰款,其中有一家叫做米帆餐飲的業者因此被重罰5,000元人民幣,並沒收違法所得119元,理由是「未取得冷食類食品製售許可」。

消息一出,在微博炸開了鍋,有民眾寫道:「如果他們想罰你,加醋都是錯的。」也有民眾嘲諷:「涼皮和黃瓜絲已經吃了半輩子,這種組合竟然被罰了,原因就是沒領證,非法『同居』。」

然而,荒誕的罰款不只發生在上海,其它地方的罰款更是巧立名目、花招百出。其中,交警以電動單車不符合新國標或者無牌無證,對車主實施罰款、沒收單車的事件,每天都在中國各地大量上演。

此外,貨車司機也是「罰款經濟」的主要受害人群。今年5月,河南省的大貨車司機就因為貨車超重被罰多次,有人在過去兩年就收到了高達27.5萬元人民幣的罰單。他們的貨車明明在出發前都沒有超重,但半路被攔下檢驗時都變成過磅超重而吃下罰單。

2021年5月,河北省也有一名卡車司機因北斗定位系統掉線,在唐山市被罰款2,000元並扣車而自殺身亡。不到一個月,又有另一名來自山東省的卡車司機,因受不起5,000元重罰的刺激而當場服藥自殺,所幸及時獲救。

住在武漢、從事傳媒行業的國祥(化名)對美國之音說,對於政府的荒謬罰款感到十分反感,認為政府財政困難是政府低效和浪費所造成,政府需要做的是削減財政開支,而不是在普通民眾身上繼續加大壓榨力道。

彭博報道,中國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巧立名目,對居民大開各種奇怪的罰單,以增加收入。

根據中國「財經」雜誌產業研究中心的數據,僅廣西在2022年就收取130億元的罰款,相當一年稅金收入的14%左右,高於2021年的9%。

台灣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地方政府想要利用收費的方式,或者罰款的方式來解決財政問題,一來緩不濟急,而且基數太大,根本是沒法彌補,我們可以看到,它還因為這樣的作為而擾民。

異議人士林生亮日前對大紀元揭示出地方政府的財政困境,他說,體制內的「内捲」更加慘烈,「機構改革」、「精兵簡政」這樣的運動即將推出。

據他所知,很多公安人員沒到年齡就被逼著退休。讓他們提前退休意味著能減輕中共財政支付的費用,將他們推給社保。

林生亮認爲,老百姓之間的「內捲」是一種內耗,而共產黨體制的「内捲」真的是血淋淋的,是一種「看不見的戰爭」,都是以「潛規則」的形式在內部展開,也不允許對外公開。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地方政府現在的做法是「借新債還舊債」,但由於現在借貸的違約風險比較高,貸款的利息也較高。也就是說,在地方政府經濟越困難的時候,借新債所要付出的利息反而更高,因此「罰款經濟」的亂象只是更加凸顯地方政府想挽救債務危機已窮途末路。

李強訪德踢到鐵板 德國發報告指:中共間諜是最大威脅

中國經濟形勢嚴峻,中共新任總理李強首次出訪選擇德國尋找突破口。德國一向在經濟上對北京友好,然而,自日本廣島G7峰會,歐美國家達成對中「去風險」共識之後,李強剛到德國就踢到鐵板。6月20日,就在李強與德國總理朔爾茨商談合作之時,德國情報機構發布報告指出,中共的經濟和科學間諜是德國的最大威脅,令正在訪問的李強陷入尷尬。

20日,李強與朔爾茨會談之後舉行新聞發布會,雙方均強調了中德兩國開展合作和對話的重要性。

朔爾茨表示,德國並不追求同中國的經濟脫鉤,但雙方經濟關係仍面臨一系列挑戰,一些問題亟待得到改善和解決。

朔爾茨總理呼籲北京發揮對俄羅斯的影響力,儘快結束俄烏戰爭。

與朔爾茨相比,李強的發言非常簡短。他表示,中國注重發展中德關係以及中歐關係,也願意將德中關係提升到新的高度。

外界注意到,在中德共同新聞發布會上,沒有安排記者提問環節。據了解是應中方要求做出的安排。

此外,就在李強與朔爾茨會談當天,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BfV)國內情報機構發布調查報告指出,網上攻擊和散布虛假資訊等間諜活動正在瞄準德國。儘管報告提到了俄羅斯帶來的安全挑戰,但該報告最強烈的警告是針對中共。這份情報報告說,中共是德國在「經濟間諜和科學間諜活動以及外國直接投資方面的最大威脅」。

報告警告,這些破壞性活動「最終可能導致(德國)喪失繁榮,並因此危及民主、社會凝聚力和德國的獨立性。」

儘管德國每年都會發布這類評估報告,然而今年的報告在示警強度等方面,措辭更加強烈。

這份報告中德高層會談當日發表對正在試圖說服德國政府加大中德合作的李強來說,是一個尷尬時刻。

與此同時,歐盟也同一天提出了經濟安全計劃。該計劃旨在說服歐盟27個成員國同意,對那些可能被中共等對手用於軍事方面的出口和技術外流,進行更有力控制。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在某些領域包括貿易和投資,對我們的經濟和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特別是在中共明確將軍事和民間商業部門融合背景下,這就是為何我們制定的未來中國戰略核心目標,必須是經濟去風險化。」

「德國之聲」報道,中國仍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2022年兩國貿易總額達到近3,000億歐元,其中德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超過800億歐元,不過現在雙方卻從合作逐漸演變成競爭、戰略對手的關係。

有政界人士直接對中德政府磋商這一機制提出質疑。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洛特指出:「與北京進行定期政府磋商這一機制是否有未來,值得我們進行審核。因為政府磋商這一機制原本僅限於關係密切的價值觀夥伴。」

中共政治局會議內容恐不宜對外公開 引發各種猜測

中共高層去年二十大換屆以來,外界推測中央政治局罕見地至少有3次沒有舉行每月的例會,不過近期有分析指出,會議是舉行了,但極有可能是會議內容不宜向外公布,這一異常現象引發各種猜測。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是中共最高決策層重要會議。按照規定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召集,會議通常在每個月的月底召開。

不過外界注意到,自去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後,中共政治局會議分別在去年11月、今年1月和5月未見對外公開,官方也沒有報道曾召開會議,引發外界猜測。

明報6月21日的文章分析說,這種猜測建基於中共官媒對政治局會議的報道,實際上不排除政治局開會但未作公開報道。

文章認為,未報道開會的原因,很可能是會議的主題不宜對外公開。會議討論的敏感議題,可用「其它事項」含混帶過,沒必要秘而不宣。但事實上,對外公開的會議議題,通常都是為政策宣導或傳遞高層聲音,有時會議議題往往只有「其它事項」。

另有香港傳媒分析,政治局會議「一般定期召開」,如果總書記認為本月沒有甚麼重大事項要議,也可以不召開。尤其經過10年執政,習近平在中共黨內地位「定於一尊」,一錘定音,集體決策客觀上是弱化了。

言外之意,隨著習近平權力達到頂峰,中共政治局的地位已經被逐漸弱化。

其中1月底和5月底,中共官媒新華社只報道了政治局委員在中南海參加的兩場集體學習,但沒有報道相關的政治局會議。

時政評論員鍾原在大紀元以題為「中共政治局會議有甚麼事不敢公開?」撰文表示,5月29日,新華社只報道了中共政治局下午的集體學習,卻迴避了上午的政治局會議,到底有甚麼事不敢公開呢?從5月30日,習近平主持的新一屆國安委會議中,多少透露了一些端倪。

當天,習近平稱,「當前我們所面臨的國家安全問題的複雜程度、艱鉅程度明顯加大」,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鍾原認為,這反映了中共高層對目前國際形勢的一種判斷,G7峰會後,中共面臨進一步被封堵的局面,外部壓力明顯變得更大了。

鍾原表示,內外形勢頗為嚴峻,中共高層束手無策,黨媒實在難以宣傳。

鍾原表示,中共高層對外部安全問題沒有破解之道,對內部安全問題也提心吊膽。中共高層大搞「習思想」學習、政治教育,不斷扶植親信,以及實施更嚴酷的政治高壓,但這些保黨之法都與世界潮流和歷史大勢完全背道而馳,只能令中共垮得更快。@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