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早前接連發生意外,包括有石屎剝落及有手術燈塌下,醫管局3月成立「檢視醫療儀器及設施保養維修事宜委員會」,檢視公立醫院醫療儀器及設施保養維修事宜、應對及通報機制。委員會昨日提交報告,提出23項改善建議。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認為,報告建議中有3點「比較重要」,其一是在高風險的醫療儀器保養方面,過往局方是找原廠承辦商維修保養,現建議除此之外要加強緊密監督,建立內部緊密監督機制;第二是設施的保養維修方面,以往是由外判承辦商每3年檢查一次,但委員會認為不理想,建議局方的內部員工負責樓宇勘察,並就樓宇情況加密檢視;第三是引入更多科技協助工作。
另外,就今年2月聯合醫院手術燈跌下意外,高拔陞指對原廠維修工作非常不滿,不論是局方邀請的獨立專家,及承辦商提交的報告,均顯示維修過程不符合標準。醫管局會按合約條款追究承辦商的責任。
委員會倡樓宇安全檢查
「找同事自己做返」
檢討委員會主席、醫管局大會成員、註冊專業測量師溫文儀表示,醫院每日24小時運作,加上過去3年的疫情,牽連到樓宇及儀器維修工作。醫管局轄下有300多棟建築物,當中過半樓齡逾30年,局方現委託一間外判顧問承辦全數7個聯網、42間醫院的工作,平時因有病人在場,拆開假天花檢查等有難度,委員會認為要「分散去做」。
委員會建議,樓宇安全的檢查要局方「找同事自己做返」,現時負責樓宇結構安全保養的職員有740人,最近3年前請的顧問只派出「二三十人」。溫認為自行檢查會更到位,內部檢查會更暢順,依照需要調整檢查密度。
溫文儀透露,醫管局每年有35.1萬次預防性及儀器需要修正的維修,平均每間醫院每天有33至34次維修保養工作要做,數量相當大,故要擴大「醫學工程師」人數,監督承辦商工作。
通報機制方面,溫文儀認為現行機制行之有效,局方4月已經加入樓宇事故的通報機制。對外的通報方面,現每一聯網並無專業人員負責與傳媒聯繫,建議加強訓練職員,分別甚麼事情需要立即通報。
高拔陞指會積極跟進報告建議,儘快落實相關措施。其中一個重要方向為引入科技系統,協助檢查設施。
倡增一倍醫學工程師
委員會建議,擴大「醫學工程師」人數,監督承辦商工作。高拔陞指,「醫學工程師」的工作範圍廣,涉及儀器採購、維修保養、監督原廠承辦商維修。
委員會則認為,醫管局可以由總部集中採購,報告則指,聯網的醫學工程師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工作時間,要為醫療儀器的採購提供技術支援,少部份時間參與監督保養維修,建議理順分工,醫學工程師專注於維修保養。
溫文儀說,暫時不能估計涉及增加的人手,要交由醫管局決定,但認為「起碼要加多一倍人」,並表示要追回私家醫院的醫學工程師人手比例。
被問到香港現時人才流失,是否能夠請到人,高拔陞承認現時「人才不容易請」,但稱會儘快去做,如果請人進度未能趕上,則要分事情的緩急,及運用科技提升效率。
石屎剝落事件後
完成800多處維修保養
另外,高拔陞透露,葵涌醫院3月病房天花板石屎剝落事件後,跟進工作大致完成,完成800多處的維修保養,包括狀況不佳的外牆及內部牆的預防性維修,但是一些樓齡較久的地方,要更頻密地維修。
至於青山醫院去年11月有天花板石屎剝落,4個月後方被揭發,高拔陞認為內部、對外的通報「都是遲了」,委員會建議及局方亦改善通報系統,職員現被要求在24小時內,透過早期事故通報機制通報,訊息會到達聯網及總部管理層,及總部相關負責的職員。
溫文儀補充,兩件意外中,以往的檢查報告均有拍照,但是事發當日與上次驗測相距一年多,當時也預測不到會有石屎剝落。委員會曾經邀請建築測量學會的資深會員解釋,對方指即使6個月前檢查亦未必預測到,故委員會建議在近廁所、浴室的地方,檢查的頻率要比6個月短。◇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