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39歲男子,涉於本月2日在鑽石山荷里活廣場,捅殺兩名女子。心理治療師李婉兒指,如果遇到同類情況,首先要保護自己,如果現場有凳或枱等,可用來阻擋兇徒,或用被子蓋住疑兇,令對方冷靜。她並指,大叫或尖叫對疑兇是一種刺激,如在安全情況下,可仿效事件中的酒樓廚師擊打對方身體。

李婉兒又教如何分辨危險,她指要留意表情和手持的物品,長期精神病患者如果吃了藥會比較呆,沒有什麼表情,目光呆滯,其實很容易觀察。她又指精神病人通常不會考慮得很仔細,例如疑兇他買了刀後直接將刀拿在手中,而不會將刀藏起來,所以市民要留意陌生人手上拿著的東西。她又提醒,不要總是在街上看電話或者打電話,形容是令自己處於一個危險的狀態。

至於有報道指,酒樓職員在用酒樓椅子擊打疑兇後,對方曾大哭。李婉兒分析,當時情況可能是疑兇心理倒退到20歲很衝動的時候,但突然間意識到自己做錯事,犯了彌天大罪,故好像小朋友做錯事就哭,亦可能與情緒爆發、以往的憤恨湧現有關。

李婉兒指出,精神病患者大部份情緒是對自己,所以抑鬱症、焦慮症佔多數;精神分裂、有暴力傾向或者躁狂症只占很少部份,發病率只有4%,而當中嚴重的只有1%。「咁我哋無謂為咗1%,而搞到自己咁驚恐呢」。

她又指,精神病患者通常在21至23歲發病,轉折點在讀完書然後投身社會,或求偶階段,事業或選擇伴侶情況有轉變的「critical moment」(關鍵性時刻)。另外她指出,精神病患或精神分裂症,源於心理創傷或家族基因影響,加上周圍環境影響,例如受同學欺凌、與伴侶分手等突發事件。

李婉兒說,其實很多香港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部份人可能意識到自己是情緒病患者,自主去求助,但大部份人都是家人或朋友發現,例如突然出現轉變,喜歡呆在家裏、不喜歡應酬、不想吃飯等等,持續一個月。她建議若出現類似情況,家人應先進行諮詢,例如向綜合家庭服務中心(IFSC)、婦女中心、兒童會、醫管局的「Shall we talk」服務。大眾亦可通過衛生署的資訊了解精神病患,並建立同理心,「加害者其實都是受害人」。

她表示,輔導服務對精神分裂患者有控制作用,並強調一個積極面對治療的人是與正常人無分別,積極治療10年後可能會康復,但亦有機會復發,故可能要持續用藥控制。

不過她指出,政府投放在輔導跟進、精神病院的資源有限,自己在香港沒有見過一名社工會長期跟進病患者10年。以往曾經有個案患精神分裂20年,但無社工一直跟進,而且現時移民潮下社工有流失,相關個案可能被轉手,「好難想像之後那些個案怎樣去跟進」。

李婉兒又指,醫務社工行政工作多,在情緒支援工作方面少時間處理,例如忙著為相關家庭申請豁免醫療費或津貼,一個月能看見服務對象一次「已經好好」。

求助熱線︰
明愛向晴軒:18288
利民會: 3512 2626
生命熱線︰23820000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社會福利署︰23432255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 2466 7350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2222 (多種語言)︰28960000

青少年專線:
青少年身心導航服務:3413 1543
生命熱線青少年生命專線:2382 0777
香港輔導及心理學會:WhatsApp 6218 1084 (粵語及英語輔導服務)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噏」:www.openup.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