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傷健共融網絡」5月28日舉行「賽馬會殘障家長子女支援計劃 2.0」成效分享會。計劃為一群失明、失聰、肢體殘障或精神健康狀況不足的爸爸媽媽,配對年輕志願者為他們的健全子女提供學業和成長指導。研究團隊形容,家長、子女和「聰明使者」對計劃的滿意度相當高。

支援計劃旨在幫助當履行親職時遇到困難的父母,他們可能是失明、失聰、肢體殘障或精神健康狀況不足的人士。團體會為這些家庭配對年輕志願者,為他們的健全子女提供學業和成長的指導,同時提供家長培訓和輔導服務,協助他們提升教養技巧和改善親子溝通,亦希望解決殘障家長面臨的跨代貧窮問題。

香港傷健共融網絡主席林衛邦表示,自2016年起推出「賽馬會殘障家長子女支援計劃」,在過去6年間,有超過200個殘障家庭參與了這項計劃,200多位大學生志願者參與配對成為「聰明使者」。這個支援計劃建立了一種新的共融模式,讓殘障家長、子女和年輕人三方共學和互助。

「香港傷健共融網絡」委托香港都會大學的人文社會科學院公共及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為計劃進行成效評估研究。負責研究的高級講師陳緯梁博士形容,參與計劃的家長、子女和「聰明使者」對計劃的滿意度都相當高。結果顯示,家長在計劃最後一年評價最高的是與「聰明使者」有良好關係,學到親子溝通技巧,與子女更「親近」,整體生活質素和心理質素都顯著提升。

受訪的健全子女認為與「聰明使者」互相信任;學會與人相處;與父母的關係正面。他們亦認同參加計劃後自信和自尊心顯著提升,參與社區和認識了更多朋友。

至於「聰明使者」 則表示,參與計劃是他們反省自己的生命及經歷個人成長的機會,並學會珍惜。

另外,「香港傷健共融網絡」今日亦發布新書《我的爸媽不聰明II》。故事主人公之一、聽障媽媽田淑玲分享指,自己是家中主要的照顧者,但對兒子功課無能為力,在參與計劃後,兩名兒子的成績進步,性格也有正面轉變。

作為兩個殘障家庭的「聰明使者」高宇星說,曾引導聾人家庭的男孩完成DSE考試,而這些經驗讓剛成父親的他明白親子溝通是雙向的。◇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