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今年首季錄得1,408宗「釣魚詐騙」相關案件,損失金額約2,600萬元。警方指逾九成個案均與手機短訊和即時通訊軟件有關,佔整體科技罪案兩成,受害人年齡介乎18至78歲,以51至60歲為主。但當中亦有大學生誤信網上平台贈送加密貨幣的貼文,點擊登入虛假網站及下載程式,被騙徒盜走其戶口內市值250萬元的加密貨幣。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署理高級警司陳純青表示,騙徒主要冒認電訊公司和零售集團獎賞計劃,去年底開始,更會伸延至假冒金融服務平台、「易通行」及外地串流影音平台等,可見犯罪集團會根據市民生活習慣,而改變犯案模式。

大部份短訊內容均會指收件人帳戶有異常、積分到期要兌換禮物等,要求市民點擊短訊內的連結,進入假網站輸入個人資料,信用卡資料等。當騙徙取得資料,大部份會在海外網站購買機票,點數卡或虛擬資產,又或於本地購買電子產品。

警方提醒市民,收到來歷不明的短訊要小心,不要胡亂進入短訊附有的連結,收到積分即將到期等短訊,應向官方機構查證,積分餘額是否與短訊相符。通訊辦表示,正就短訊發送人登記制度制定技術方案及實施細節,目標是年底前開始試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