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美國海軍領導人一直明確表示,美國航母將航行到地球上需要投射力量的「任何地方」。面對中共宣揚的所謂「航母殺手」反艦導彈威脅,美國航母擁有多種武器和先進技術,令中共導彈無能為力,美國海軍繼續堅定地維持航母打擊群和航母航空機聯隊的作戰效能。
美國航母戰鬥群作為美國戰略快速機動力量,可以執行軍事威懾、對敵攻擊、兵力投送、保護海上運輸安全、人道救援等一系列戰時和和平時期的任務。
正常情況下,美國海軍一支航母艦隊包括一艘航母,一艘萬噸級巡洋艦,四五艘驅逐艦,除此之外,還有一艘攻擊核潛艇以及若干補給艦,有時還會配上一艘兩棲艦。一艘「尼米茲級」航母可以搭載一個艦載航空聯隊,包括9個艦載機中隊,其中4個攻擊戰鬥機中隊,1個電子戰中隊、1個預警機中隊,1個後勤補給中隊和2個運輸機中隊。
雖然中共媒體一直在渲染東風-26(DF-26)反艦導彈經中共軍方測試和「演示」,能夠飛行2,000英里以摧毀航母。然而,許多媒體炒作忽略了東風-26導彈很少公布細節,以及美國現代海軍為回應或「反擊」中共經常討論的A2/AD(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而做出的各種調整。
美國航母的防禦非常嚴密,warriormaven.com網站5月1日刊文,介紹了美國航母的強大防禦能力,使得航母在未來幾十年仍將是卓越的地緣政治戰爭武器,既是威懾工具,也是擊敗侵略的工具。
船舶防禦、電子戰(EW)和宙斯盾
多層艦船防禦有許多相關要素,出於安全原因可能無法提供詳細信息,但海軍高級領導人、創新者和武器開發商已經非常清楚地知道,如何廣泛增強航母的安全性。
一般而言,其中許多細節都屬於電子戰技術的範疇,能夠找到並定位接近的敵方彈道導彈、空中導彈和巡航導彈的特徵,並對敵方導彈射頻信號或制導系統進行「干擾」,或令其「無法使用」,以此消除威脅。
許多海軍水面艦艇都配備了激光武器,這些武器既能執行光學功能,又能以光速焚燒或攔截來襲威脅。
一艘航母會受到驅逐艦和巡洋艦的保護,無論是「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還是「伯克」級驅逐艦,都使用「宙斯盾」作戰系統進行防空反導作戰。其中AN/SPY-1D(V)雷達,能夠探測到165公里外的高爾夫球大小的目標。如果換算成1平方米的目標,則可以探測到740公里外的目標。「宙斯盾」系統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可以裝載標準-2系列、標準-3系列、標準-6系列艦載導彈。其中標準-6最大射程達到370公里,這個打擊能力,使得它完全可以將低軌道衛星打下來。
除了攔截飛機、巡航導彈等空氣動力目標外,標準-6還有針對彈道導彈進行優化的改進型,可以在末端對中近程彈道導彈進行攔截。
航母打擊群還使用升級的甲板發射攔截導彈,例如RIM-162進化型海麻雀導彈(RIM-162 Evolved SeaSparrow Missile,ESSM)「Block 2型」,這種導彈可以以掠海模式運行,摧毀平行於水面飛行的來襲巡航導彈。
因為潛艇無法從數百公里外攻擊航空母艦,只有在接近的時候才能攻擊。航母搭載的反潛直升機和水下護航潛艇主要針對航母周圍的反潛作戰。
數百顆近地軌道衛星也形成一個「網狀」監視網絡,可以識別航母殺手導彈的移動發射器,並提示能夠在發射時或發射過程中摧毀它們的武器。
航空母艦和多域網絡
五角大樓和美國軍事部門負責人都得出相同結論:數據是未來戰爭的主要「貨幣」。能夠比對手更快地收集、處理和共享數據的軍隊將擁有巨大優勢。
多域網絡系統和無人系統也是航母防禦的基礎,因為它們可以在更大的網狀系統中作為水面和空中「節點」運行,從而更早地識別逼近的威脅,這些威脅往往來自水面艦艇雷達視野之外。
舉例說,一架無人機在距離航母打擊群數英里處發現敵方潛艇浮出水面,立即將目標數據傳輸到艦載指揮和控制系統,為指揮官提供一個立即攻擊潛艇的打擊窗口。所有這些看似獨立的實體——一架無人機、一架戰鬥機和一個基於艦載的指揮和控制系統——如何能夠協調目標數據並實施足夠快的攻擊以成功摧毀來襲威脅?這正是美國海軍現代化戰略所尋求實現的。
海軍的現代化戰略旨在建立跨越空中、水面、海底甚至陸地的多域連接。
無人機,甚至一些有人駕駛飛機,如F-35或鷹眼(E-2空中預警機),可以將威脅數據中繼到艦載火控系統,以發射攔截器。
武裝無人機和戰機甚至可以自行發射攔截武器,對付來襲的中共導彈。
艦載無人加油機帶來的優勢
MQ-25「黃貂魚」艦載無人加油機,是為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戰鬥機提供無人加油的關鍵裝備,實際上可以將艦載機作戰半徑擴大一倍。
例如,F-35C或F/A-18超級大黃蜂的作戰半徑可能達到數百英里。大型載人加油機可能太脆弱,無法在距離敵方海岸數百英里的地方運行,但相比之下,無人駕駛的MQ-25無人機可以毫無風險地為戰機加油,基本上可以將戰機的投射距離「加倍」,以此增加攻擊火力。
所有這些因素說明美國航母可以威脅敵方領土,同時更不容易受到岸基反艦導彈的攻擊,例如中共的所謂航母殺手導彈。
東風-26導彈相關信息不足 其能力令人質疑
感應器感知範圍、武器射程和安全的多域網絡一直在改變艦艇防禦的範式,這一現實引發人們對中共「航母殺手」所構成威脅真實程度的質疑。
儘管中共媒體經常引用東風-26航母殺手導彈的各種測試和演示,但還有許多未知的問題,包括這些導彈的瞄準和制導系統有多精確等數據,外界無從得知。
其它未知信息包括,這類反艦導彈是否聯網到可以跟蹤和擊中移動目標的程度?它們是否採用跳頻等電子對抗措施,可以克服「干擾」企圖?#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