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4月5日),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將和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加州會面,令中共惱羞成怒。近日來,中共外交部、駐美使館以及總領館紛紛發表威脅言論,試圖阻止這一事件的發生,但未能取得任何成果。

蔡英文將成為第一位在美國本土上會見美國眾議院議長的台灣總統。

據中央社報道,蔡英文在完成對危地馬拉和伯利茲的訪問後,於周二(4月4日)晚上抵達洛杉磯,並將於當地時間周三上午10時(香港時間周四凌晨1時)在加州羅納德列根總統圖書館(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與麥卡錫會面。

麥卡錫辦公室說,蔡英文和麥卡錫將在閉門會議後發表聯合聲明。此外,與會議員將在周三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

這是自1979年台灣與美國結束正式外交關係以來,台灣總統第三次與美國政壇第三號人物眾議院議長會面。第一次會面是1997年時任眾議長金里奇(Newt Gingrich)在台北會見台灣總統李登輝;第二次會面是2022年8月時任眾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在台北會見蔡英文。

蔡麥會面 中共為何氣炸

對於中共和習近平來說,台灣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儘管中共沒有統治過台灣一天,但一直宣稱對台灣擁有主權。

任何外國代表團訪問台灣,中共往往都會作出不同程度的反應,常見的做法是派軍機擾台。中共也一再威脅美國官員和其它國家官員不要與台灣接觸,並將此視為支持台灣獨立的信號,但西方國家一直否認這一指控。

中共從未放棄使用武力統一台灣的選項,並在2005年通過了一項法律,賦予北京在台灣脫離大陸或看似要脫離時對台採取軍事行動的法律依據。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一直將統一台灣視為為自己留下歷史功績的一件大事,並在近年來不斷加大國防預算,試圖提高軍事現代化,同時加大對台灣的軍事威脅。

周二(4月4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說,中方堅決反對「美國政府第三號人物、眾議長麥卡錫同蔡英文會見」。

毛寧甚至將蔡英文此行說成是「過境竄美」。她譴責美國違反「一中原則」,並要求美國不安排美政要和官員同蔡會面或接觸。她還說,中方將密切跟蹤事態發展。

美國一直強調,美國在台灣問題上遵守「一中政策」。美國的「一中政策」與中共聲稱對台灣擁有主權的「一中原則」不同。「一中政策」並未接受中共對台灣的主權立場。

美國法律規定要確保台灣具有自我捍衛的能力,因此,美國致力於向台灣出售武器,這引發中共的強烈反對。

儘管中共施壓,但西方國家還是力求加強與台灣的關係。捷克共和國最近派了約150名政要組成代表團訪問台灣。美國、法國和英國等國的議員也時不時訪台。德國教育部長3月也曾到訪,這是自1997年以來,德國官員對台灣的最高級別訪問。

中共動作連連

去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後,中共在台灣周圍海域舉行了空前的軍事演習,並威脅說,如果麥卡錫和蔡英文會面,中方將進行報復。

台灣和美國官員表示,在台灣以外的地方舉行會議可能有助於緩和中方的反應。

北京時間4月5日,也就是蔡英文和麥卡錫會面之前,中共宣布啟動台灣海峽中北部「聯合巡航巡查專項行動」。

中共央視當天報道說,由台灣海峽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6」領銜的海事執法船艇編隊,已開啟台灣海峽中北部聯合巡航巡查專項行動。

與此同時,中共駐美大使館向麥卡錫和其它計劃於周三會見蔡英文的國會議員寫了一封威脅性電子郵件。

霍士新聞說,中共大使館與美國國會聯絡人李香(Xiang Li,譯音)寫了一封近四頁的電子郵件,警告議員們與蔡英文會面將帶來後果。

根據「PunchBowl News」獲得的郵件副本,李香揚言,中方對此事不會袖手旁觀,「很可能會採取必要和果斷的行動來應對這種不必要的情況」。李敦促議員們要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

中共駐洛杉磯總領事館在周二向麥卡錫發出警告,稱與蔡英文會面破壞一中原則,將進一步損害中美關係。中共還警告麥卡錫不要執意「打台灣牌」。

麥卡錫早就向中共明確,北京無法對他的行程發號施令。

「中國(中共)不能告訴我去哪裏或甚麼時候去。」麥卡錫說,「如果(台灣)總統碰巧在美國,那麼我會去見她。」

本月早些時候,麥卡錫告訴記者,在美國會見台灣總統「與我是否去台灣無關,與我的旅行無關」。#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