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冇搞錯》。3月16日。

北京兩會結束,政府換屆,李強果然按照劇本出任國務院總理。這個總理,會是一個甚麼的角色?

在第一次的記者招待會上,李強首次露面談論中國經濟,他透露出來了一些我認為相當有趣的內容,或許對未來觀察中國有些幫助。

李強的講話,實質內容大概有七個方面。

第一、確認國務院變成了中央的辦事機構。李強說,國務院未來的任務,就是把中央的經濟規劃藍圖,變成可施工的工程圖。這個意思用一個比喻,習近平是地產商,中央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是開發商,國務院則是建築承包商。這個關係大概確定了。

第二、李強重複了「改革開放」,他說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改革開放,這兩個詞一起說,就成了鄧小平理論的代名詞。現在「新時代」,「習近平思想」表述不是這樣的。李強說了,這說明些甚麼?

第三、關於人口紅利,李強強調未來中國的「人才紅利」,9億勞動人口,2.4億有大學文憑。他的意思是,未來習近平要求的「高質量經濟發展」,有了高質量人口的保障。

第四、談到農業和農村,除了保證中國沒有糧食問題,但要鼓勵農民種糧食之外,李強也說到農村建設,要突出「地方特色」,不要千村一色,千村一面。這一點,以前中共官員沒有人提過。

第五、支持民營企業。李強說自己從溫州起家,和民營企業關係密切,所以特別重視民營企業家。他提到浙江商人的「四千精神」,所謂「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他保證未來支持私營經濟的政策不會變,還敦促地方官繼續支持私營經濟。

第六、李強說,官員不要坐在辦公室裏面做計劃,而是要去民間,向民間問計。他說,「坐在辦公室裏面都是困難,下到基層去都是辦法」。這個大概和他在浙江的經歷關係很大了。

第七、李強強調法制建設,要求官員依法和企業家打交道。

說實話,李強的講話,確實更像是一個地方的開明省長或者市長的講話,對於大家都關心的國家經濟大局,宏觀數據,對未來困難的解決辦法等等,基本都是照本宣科,沒有任何內容。而對一些相對較小的問題,卻有相當生動的描述。

李強新官上任,照本宣科是必然的,但那些不同的地方,才是看點。

比如「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這個基本體現了李強對中國經濟過去幾十年發展的看法。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確實和中國南方的民營企業,或者說私營工商業者關係極大。

八十年代,在西藏一個不通公路的縣,人口只有兩三千,我就遇到過來自浙江的商人。不通公路,他們要背著包裹,步行翻山越嶺三四天才能到那裏。縣城裏大概只有幾百人口,居然也有人去做生意,實在難以想像。所以有人說中國人缺乏冒險精神,我是不相信的。

當年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體制中的精英總是批判中國人思想封閉,認為中國經濟不好,都是「小農經濟」造成的。但實際上,小農經濟是中國的寶貝,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高速成長,基本依靠「小農經濟」。

西方有學者,把這個小農經濟給了另外一個概念,就是企業家精神。八十年代,英國戴卓爾夫人還特別讚許中國人的這種企業家精神,她認為如果中國允許這種企業家精神成長,中國經濟一定會快速發展,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也有學者認為,這是「東亞水稻田經濟」。種植水稻特別辛苦,他們研究認為,中國南方農民一年平均工作時長大約2,300小時,比歐洲農民的1,300小時多出近一倍。而東亞地區的經濟制度也塑造了這一群特殊的人群。

以中國為例,南方農民大多是自耕農,就是自己種自己的地。而國家稅收是固定的,比如一畝地收一百斤稻穀不變,所以收穫越多,自己得到的越多。這就鼓勵中國農民特別辛勤勞作。而在南方沒有冬閒時間,冬天也要修理耕地和水渠。中國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部門,擁有一個企業全部的功能。首先是預測來年的天氣,這些由老人負責,通常是家中年長的男性,他決定種植甚麼作物,然後安排家中勞動力,誰負責種地,誰負責出去做生意、賣東西。女人這邊,負責手工製品,還要負責家裏面的食物,這個通常由婆婆負責。

這個過程,是一個典型的小企業運作,有生產計劃,有勞動力安排,有市場預測,有生產部門,有銷售計劃和銷售部門,還有後勤供應等等。所以,一旦環境改變,中國南方幾個省的鄉鎮經濟會迅速發展起來,絕對不是沒有道理的。

其實,中國自元代後期,南方的這種生產貿易就已經逐步成形了。到了明代,中國長江流域的私有經濟已經相當發達,而且,這種經濟還很大程度依靠對外貿易。

明代的「倭寇」之亂,其實很大程度就是閩浙皖三省工商業者的暴亂。初期,倭寇是日本浪人為主,到了中後期,主力已經是中國人了,主要來自浙江、福建和安徽,真正的日本人和琉球人,「十不及三」,而且都是小角色,並非大頭目。

理由也很簡單,明代海禁,外貿出口頓時停頓,嚴厲打擊了三省的工商業者。要知道,當時浙江舟山六橫島,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港口,來自西洋東洋南洋的商人達十萬人之多,島上還有教堂和法庭。後來嘉靖年間,明朝派兵剿滅,把一個東方商業中心徹底摧毀。

到了隆慶年間,明朝才重新開禁,允許從事海上貿易。明朝曾經有鄭和下西洋的龐大船隊,海禁之後不再出海,後來中國的船隊都是私人的,規模極大。明末鄭成功父親鄭芝龍,就是海上私船的大頭目,也叫做海盜,和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的船隊不相上下相互競爭,其規模之大,可想而知。

談到浙江商人,提到明朝的歷史,就是想要說明江浙、福建、安徽一帶的民風,經商風氣極重,溫州商人後來崛起,絕不是偶然的事情。

李強是溫州人,又在溫州起家,當然也是商氣十足的官員,在記者會上談到民營企業,他有感而發也是情理之中。

李強講話中,還談到農村建設的「特色」,也很有意思。地方特色,重點是地方,而不是中央,機制上是自下而上,民間社會發達,才有地方特色。中國南方山很多,交通不便,有些地方,相隔30公里,大家講話就很難相互聽懂了。因此才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只是這種特色,往往和中央一統有矛盾。比如廣東的嶺南文化,和廣東話絕對分不開,但北京視為不利大一統的因素,過去想盡辦法打壓粵語,希望能夠取消廣東粵語文化。

這是北京官員的當然想法,李強說的地方特色,和習近平中央的一統江湖,恐怕又有些路數不對。

還有他說「坐在辦公室裏面都是困難,下到基層去都是辦法」,要求官員不要坐在辦公室裏空想,要到民間去「問計於民」。這當然是中國南方改革成功的重要方法,但卻和現在「新時代」的「習思想」有些格格不入。

北京近年流行的是「頂層設計」。專制體制的金字塔,決定了政經權力的「由上至下」的路徑。中央是習近平最「英明」,地方當然也是市委書記最「英明」,一級一級,層層壓制。計劃經濟之所以最後無法運作,原因也在於此。只是,北京朝堂之上坐滿了「共產主義原教旨」者,都覺得自己天縱英明,上知天文地理,下知歷史興衰,指點江山,豪氣萬千,他們喜歡「頂層設計」,又如何能「問計於民」呢?

所以,李強的一場記者會,說的東西不多,但卻可以看出幾個結論。

第一、他是典型的江浙實用主義官員,四面圓滑,精於處理具體問題。

第二、他和習近平關係絕非一般,否則不敢脫稿談論自己的真實看法。一方面,李強講話處處維護習近平,凡事都圍繞著強化習權威去說。另一方面,他卻好不忌諱講自己內心的真心感受。

第三、李強並未能夠掌握國務院,起碼目前還沒有搞定北京的官僚系統。

第四、對於國家層面的問題,他現在尚不敢下定論,或者也由不得他去下定論。

因此,李強未來幾年的執政特點也就躍然而出了。他一腳踏進了北京的「權力八卦陣」,水深池大王八多,絕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

除了李強之外,還有四位副總理。丁薛祥出任常務副總理,還有何立峰、劉國中和張國清。丁薛祥過去一直是中辦主任,熟悉北京官僚系統,主要負責駕馭國務院盤根錯節的各個派系。何立峰原先是發改委主任,他是廈門大學財經專業畢業,估計未來會主管經濟、金融、財政。而據說劉國中會負責教育、衛生、文體,張國清負責農業、商務等。

但實際上,劉國中和張國清都出身軍工系統,都是國有經濟和官僚系統中的老手。他們當副總理,可能有兩個考慮,一個是李強不熟悉國務院和北方經濟模式,也不熟悉大型央企,所以要靠這兩位幫手;第二、兩位軍工出身的官僚,或者也凸顯了習近平「準備打仗」,以及國民經濟軍事化準備的考慮。因為未來一旦爆發戰爭,打的就是整體經濟,如何把民營製造業納入戰爭體系中,這個事情,李強不行,還得靠這些老軍工。

石山角度: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f9m2ego2d87xwxnRkfIjqs3j1th0c
#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