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產片屢創佳績,更誕生本港歷史上首部破億票房港產片。「香港國際影視展」今日(16日)邀請到《毒舌大狀》導演吳煒倫、《飯戲攻心》導演陳詠燊及《一路瞳行》導演朱鳳嫻對話,探討港產片是否邁入「小陽春」階段。吳煒倫認為,全球觀眾流行在串流平台收看影片,本土題材講述其他地區沒有的文化,故拍本土題材是新出路;陳詠燊認為,最近港人願意入場觀賞港產片是好現象;朱鳳嫻表示,近年投資者的投資增多,新導演更易踏足電影業。
三位導演都是以編劇身分開始第一部電影。吳煒倫認為,香港電影業從去年開始的確有「小陽春」的趨勢,但自己比較保守,至少觀察3至5年,勢頭若能持續,才可斷定已達到小陽春。
陳詠燊表示,最近現象是一個好的開始,因為最近數年港人更願意入場觀賞港產片,甚至會拍照打卡上載到社交平台,他們未必只看荷里活電影,只要質量好的或吸引的都會去看。
朱鳳嫻表示,商業公司的投資意向近年有很大轉變,新導演更容易踏足電影業,無論是大片、小片,或個人故事,投資者的投資都有增加,「所以我覺得都是一個好的開始,接下來會看到很多不同的題材種類正在推出」。
吳煒倫亦認為,新導演入行的難度降低,以往新人需要在行業工作一定時間,師父認為你勝任時才有機會,但現在各類的電影比賽等方式,很多導演都能展現自己,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主持對談節目的資深影評人單志民補充,香港政府資助的首部劇情片計劃,也促進了小陽春的局面,新導演靠劇本比賽贏得一些政府的資金而開始第一部作品。
吳煒倫深信智叔話:做戲就是學做人
三人談及,近年香港電影整體都偏精品化,可能數量沒有以前那麼多。但今日在香港電影業留得住的人,其實真的都很喜歡電影。對於最艱難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轉行,陳詠燊表示自己轉過五年行,曾一度放棄香港電影。吳煒倫表示亦捱過一段很困難的日子,「當時香港電影圈的狀況真的差得很厲害,那段日子銀行只剩下幾百元」。
對於作品,吳煒倫表示,其實是真的會先想觀眾喜歡什麼,再選那個題材,才慢慢滲入自己要說的話,「我不覺得那樣東西會沒有了自己,因為其實只不過是次序問題。」提到怎樣令投資者肯投資,吳煒倫強調劇本的重要性,「到頭來都是劇本」。陳詠燊表示,自己的一個準則是,有沒有辦法將故事三句講出來,三句話其實需要起承轉合和戲劇矛盾都很清晰。
吳煒倫表示,在師傅那裏學到最大的就是溝通,做導演有一半時間是做創作,另一半時間完全就是溝通。提及對電影業的傳承,吳煒倫深信智叔(演員廖啟智)的一句話:「做戲和拍戲是一樣東西,做戲就是學做人,我覺得他這句話要傳承下去。」
至於對一些年輕人想入行的忠告,吳煒倫表示,年輕人新入行,付出和收入是一定不成比例的,但如果真的有心要去做這件事,是捱得過的。朱鳳嫻表示,自己努力時外人是看不到的,犧牲了很多自由時間,她強調堅毅和自律。陳詠燊表示,電影是一個追夢的過程,充滿著不可理喻,「要在一個不可理喻的世界裏面去成功,你的付出就是另一份的不可理喻」,「所以你一定要很熱愛這件事,也要很有心去令自己變得更好。」
世界各地人會選擇看本土題材
近年大賣的港產片多為本土題材,被問及如何走向國際。吳煒倫認為,小眾或本土題材的電影,是行業未來的一個出路,因為全球觀眾流行在Netflix平台收看影片,小眾及本土的題材講述其他地區沒有的本土文化,世界各地不同的人是專門選擇這些來看,「他們未必明白,他們未必有共鳴,但是他們好奇。所以我覺得拍本土題材是每個地方的新的出路。」吳煒倫又指,串流平台更容易令本港電影流通全球,電影和演員均在全球市場間曝光度大增。
陳詠燊亦認為拍戲要「先做好自己」,不是去討好對方就可以拿到票房,反過來本身價值就是香港這個特色,他強調用心去拍好最相信的故事,因為無論文化是怎樣變,裏面的情懷是一樣的,自然可以觸動觀眾。@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