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今日(7日)發表一項關於青年就業和收入等的調查報告,發現有四成受訪青年自認貧窮,亦表示最低工資的調整幅度大低而來能受惠。嶺大建議政府重啟標準工時的立法程序,並將最低工資的檢討和調整過程透明化。
嶺大政策研究院、文化研究及發展中心,由去年5月至12月透過問卷調查訪問約400名18至29歲有工作經驗的青年,並與60多名青年進行深度訪談。結果發現絕大部份受訪人士都認為自己的工資太低,待遇與工作不相稱。深度訪談人士的收入中位數為15,200元,問卷調查的收入中位數則為6,000至9,000元。
有約四成接受深度訪談的年青人自認貧窮,他們都對貧窮的定義有多元化的理解,有青年認為三餐不繼才算得上貧窮,有些人覺得人工未達到港人月入中位數就算是貧窮,亦有人認為很多目標未能達成,導致「精神貧窮」。
絕大部份已有全職工作的受訪青年都表示,最低工資的調整幅度太低自己未能受惠,認為每小時的最低工資應該要能夠負擔「一餐飯的價錢」才算合理。嶺大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以青年的個人月均生活支出為16,789元,扣除教育開支,平均每月支出約14,894元,按一個月工作26日、每日8小時推算,若要滿足受訪青年的開支水平,最低工資的時薪應達至71.6元,與目前的最低工資仍有很大差距。
嶺大文化研究系系主任兼講座教授潘毅表示,總結今次調查結果,不難理解年青人為何對最低工資政策無感,即使最低工資由5月起提升至時薪40元依然是「低無可低」。「當賺取最低工資不足以生活,是何等諷刺。既然政府制定青年發展藍圖,試圖在就業等『四業』上為後生仔女開拓出路,當局很應該在目前唯一保障工資水平的最低工資法例檢討上,多聆聽青年的心聲和建議。」
她續指,留意到社會上越來越多聲音認為,應該讓最低工資的調整程過程加入方程式,令調整的基礎更公開透明。
負責是次調查的嶺大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研究)梁仕池則指,現時本港最低工資政策只是防止「工資過低」,定位保守。「政府數據顯示,最低工資實施至今10年,本港貧窮人口上升超過10萬,反映最低工資水平與現實生活脫節,無法真正減少貧窮人口。」他建議當局應將最低工資改為扶貧政策的核心。
研究團隊倡議政府檢討最低工資的定位,與其它扶貧政策互相配合。最低工資的檢討亦應改為一年一檢,並將過程透明化。另外,團隊亦建議重啟標準工時立法,訂明每周工時為50小時,加班工資為正常工資的1.5倍等。@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