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緊張局勢加劇、歐洲對北京日益警惕,以及西方國家對中俄關係升溫擔憂之際,中共最高外交官王毅展開歐洲之行,企圖修復和歐洲日益破裂的關係。但專家表示,王毅此行無法達到和解目的。
周三(2月15日),王毅在愛麗捨宮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會面,隨後將訪問意大利、匈牙利和俄羅斯,在本周晚些時候出席慕尼黑年度安全會議。
俄羅斯已入侵烏克蘭將近一年,歐洲對這場戰爭的擔憂更加深切;因為莫斯科與北京的密切關係,這種擔憂已經使得歐洲與北京的關係降溫。
2月4日,美軍在南卡海岸擊落一個中共間諜氣球,並表示中共氣球艦隊在全球實施監視任務,拜登政府稱間諜氣球是中共大規模間諜活動的一部份。雖然中共否認指控,但氣球的出現也令歐洲警覺。
「王毅的訪問不會是和解。」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Herrero對《華爾街日報》表示,「歐洲沒有戀愛的心情。」
北京對俄烏戰的態度令中歐關係難以緩和
在一年前,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習近平和普京宣布兩國友誼「無止境」,令歐洲和美國警覺。此後,北京呼籲和平解決俄烏衝突,但並未譴責俄的入侵,同時將北約和美國描繪成主要煽動者,導致中歐關係趨於緊張。
「對於那些並不(總是與)北約結盟的國家,比如匈牙利和意大利,它們與中國一直在惡化。(中共)與中東歐國家的一些經濟關係,如16+1貿易集團中的經濟關係,也一直很緊張。」上海的關係在過去兩年裏也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張欣(Zhang xin,音譯)對《南華早報》說。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為俄羅斯陷入困境的經濟提供生命線。中俄貿易額預計最快今年將超過2,000億美元,而2021年則超過1,400億美元。北京已經購買了大量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抵消了莫斯科對歐洲出口的部份下滑。
此前,歐洲是俄羅斯最大的市場。
俄羅斯還增加了對烏克蘭戰爭至關重要的技術進口,包括來自中國的半導體和微晶片,以及中國的無人機。 俄羅斯、中國和南非也將於周五(2月17日)開始在印度洋舉行海軍演習。
在去年11月峇里島G20峰會期間,馬克龍曾要求習近平試著說服俄羅斯總統普京回到談判桌。但俄羅斯近一年前入侵烏克蘭至今,習近平一直沒有譴責俄羅斯對其鄰國的侵略。
習近平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態度,成為中歐關係難以緩和的焦點,也令美歐關係更加密切。德國正準備在包括貿易和技術在內的關鍵領域實施更加強硬的對華政策,法國有意願與美日印澳四國就安全問題展開合作,意大利新總理也對中共的「一帶一路」持強硬態度。
法新社報道,馬克龍在去年12月初訪問美國期間,曾與美國總統拜登一致承諾,兩國將「協調」應對「中共帶來的挑戰」。
自去年秋天上台以來,跨大西洋關係的堅定支持者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批評中共在歐洲的影響力,稱意大利永遠不應該簽署一帶一路倡議,她將不得不決定是否延長該協議,該協議將於今年年底到期。而北京正在游說實現延期目標。
「中國(中共)的公共外交是失敗的,現在歐洲政界對中國(中共)的恐懼越來越大。」赫爾辛基大學中國研究教授陳玉文(Julie Yu-Wen Chen)對《華日》說,「在過去,討論是關於我們如何擁有不同的價值觀,我們如何民主而它們不民主。現在已經轉移到一個不同層面,安全已經成為一個問題。」
間諜氣球事件曝光 加劇中歐關係緩解難度
隨著中共間諜氣球事件繼續發酵,各國提高了對中共間諜的警惕。美國副國務卿Wendy Sherman上周一(2月6日)史無前例地向40個國家的大使館、近150名外國外交官介紹了間諜氣球的情況,而在北京,美國大使館在2月6日和7日召集外國使節,介紹美國關於中共間諜氣球的調查結果。
《世界周日報》報道說,目前,德國聯邦內政部尚不清楚德國是否發生過中共間諜氣球飛越的情況。然而,聯邦內政部一位女發言人告訴該報,據推測,德國是中共最重要的情報和影響目標之一。
「政客」(Politico)報道,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智庫歐洲政策中心(European Policy Centre)「世界中的歐洲」項目負責人Ricardo Borges de Castro指出,隨著中美競爭尖銳化,對北京態度相當多樣化的歐洲各國,將面臨更多的壓力,不得不選邊站。
《南華早報》報道,鑒於中共間諜氣球帶來的新緊張局勢,以及美國國內對拜登政府採取更強硬態度的壓力越來越大,國務卿布林肯取消了中國之行。駐莫斯科的政治分析家(Andrew Korybko表示,北京可能會尋求澄清與莫斯科的關係,以消除所謂結盟的看法。
他說,習近平似乎仍想修復與美國的關係,並且對被認為是針對西方的「中俄聯盟」持謹慎態度。
「這也解釋了為甚麼王毅將訪問俄羅斯作為更廣泛的海外逗留的一部份,而不是僅僅去莫斯科。」他說。
台灣問題是中歐關係難緩解的核心
台灣和歐洲國家一直保持良好的經貿關係,中共持續騷擾台灣,干擾西方領袖訪問台灣的舉動,給中歐關係蒙上陰影。
2021年立陶宛退出「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並不顧中共強烈反對,允許以「台灣」名義在立陶宛設代表處,導致中共隨後在經貿上報復立陶宛,兩國關係降至冷戰結束後最低點。但這並未影響歐盟及其成員國不斷地支持台灣。
捷克共和國當選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是一名前陸軍將軍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高級官員,他指責中俄有「帝國野心」,並警告不要在戰略上依賴它們。
在當選後,帕維爾致電台灣總統蔡英文,並「向她保證,台灣和捷克共和國共享自由、民主和人權的價值觀」。
時事評論員王赫在中上撰文說,台灣的戰略重要性日益上升,中共封殺台灣國際空間、圖謀武統是逆勢而為。歐盟與台灣走近,跟中共的戰略對抗就難以避免。
《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前景黯淡
《華爾街日報》報道,王毅此行還可能推動重新考慮與歐盟的投資協議《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雙方原則上同意該協議,但在歐盟於2021年因中共鎮壓新疆地區維吾爾人和其他群體而對中共官員實施制裁,而北京以報復性制裁作為回應後,歐洲議會批准該協議的工作陷入停滯。
歐洲議會在2021年5月高票通過決議,只要中國(中共)對歐洲議會議員和學者的制裁仍在,就拒絕對此投資協定的任何考慮。
中共駐歐盟大使上周提議雙方同時解除制裁,但歐洲對北京對新疆政策擔憂仍然很高。在王毅出訪前幾天,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主席艾爾肯‧吐尼亞孜計劃訪問歐洲引發軒然大波。
吐尼亞孜因在中共鎮壓數十萬維吾爾人、哈薩克人和其他突厥人中的作用而受到美國制裁,他不在英國和歐盟制裁的中共官員之列,因此他有資格前往歐洲旅行。但他訪問倫敦和布魯塞爾的計劃,本周因歐洲議員和人權組織的投訴而被取消,這些團體呼籲逮捕吐尼亞孜。
王赫表示,這一個經濟協定問題,已演變為中歐經濟往來、意識形態之爭、全球產業鏈重塑等複雜問題的集合體。中共不做實質性讓步,只想通過雙方同時解除制裁來重啟協定,可謂異想天開。
王毅此行在俄羅斯的停留,再次說明中俄抱團取暖的心態。俄羅斯官員表示,預計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將在3月中共人大會議之後訪問莫斯科,但北京沒有確認這個消息。
Korybko對《南早》表示,出乎意料的挑戰是,習主席將如何應對西方、尤其是美國對他在氣球事件後不久會見普京總統的看法。#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