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後香港社會環境風雲突變,為了下一代的教育,曾任職中學家政老師的Christy Yeung辭去穩定的教職,籌備移民台灣。在台灣要做回近廿年的老本行已不可能,「投資移民」是僅有的選擇。她帶著兒子來到台北,花掉大半生的積蓄,在一個沒有親人的城市重新開始。過去沒有想過做生意的她,從零開始經營甜品店。離開學校,她仍喜歡別人稱她為Miss Yeung(楊老師),這個熟悉的稱呼讓她感覺到親切。
2021年元宵節前夕,Miss Yeung和大兒子扛著沉重的行李箱搭上了去台灣的航班。身在異地沒有親朋好友陪伴,孤獨感湧上她的心頭:「有一段時間真的很失落,每天放工回到家都覺得很不知所措,特別是過時過節,人家都是一家人熱熱鬧鬧,我就跟兒子冷冷清清的在家。」一年後的元宵節,一家四口終於團圓,她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她感受到有親人在的地方就是家,一家人齊齊整整就是幸福。今年來到第二年,一切變得更好,工作漸入軌道,生活上認識了更多新朋友,台灣也成了她的第二個家。
投資移民台灣 無心插柳轉型蛋糕師
談及開甜品店,Miss Yeung笑言是「無心插柳」,過去在港做家政老師時她就很喜歡蛋糕,無論是做蛋糕、吃蛋糕都是她的最愛,家政課堂會教學生做蛋糕,平時也在家做來招待客人,她的手藝漸漸在朋友圈中流傳開來:「我從來沒有想過將蛋糕變成生意,只是想跟大家開心分享,後來就有朋友想跟我訂蛋糕,我收一些成本費用,只做給熟人,或者是朋友的朋友。」
過去Miss Yeung常常到台灣旅行,對當地的印象很好:「我每一次到台灣旅行感受都很好,每次見到台灣人都可以有很多話題談。覺得台灣無論從氣候還是生活習慣方面,都是一個很宜居的地方。」但到了真正要移民的時候,擺在她眼前就出現了不同的難題。
「你剛剛來台灣,沒有人認識你呀,不如做『YouTuber』先積累點人氣。」在準備移民期間,Miss Yeung的移民中介建議她開一個網上平台介紹自己和店舖,從未想過做「YouTuber」的她放手一搏:「過去教書的時候學生講到理想職業時總會提到『YouTuber』,我就覺得是天方夜譚,不切實際,沒想到我就要自己試了。」過去對剪片一竅不通的她,因香港早前疫情停實體課堂,轉為線上教學,教職人員都要自學剪片,這個技能正好成為她經營社交平台的好幫手。她到台灣後就著手創建了「Cake Yeung」網絡平台,以香港老師移民台灣開甜品店的角色與網友見面。投資移民開實體店舖,過去在港做蛋糕的經驗對她頗有幫助。
「大家好,歡迎來到琳記甜品,我是Miss Yeung。」這個熟悉的開場白,不知不覺到今年二月已出了125集,Miss Yeung分享:「最初我只是想,如果有幾百人看過我的影片,當中有些人買蛋糕就夠了,後來沒想到在這裏好多人留言,很多的台灣、香港的網友鼓勵我,讓我感覺好溫暖,陪我度過了好多個漫漫長夜。」
首次創業在「撞板」中成長 帶給台灣人特色甜品與蛋糕
選址北投的「琳記甜品」店舖裝修完成後,Miss Yeung原本滿心歡喜計劃在2021年5月20日這個甜甜蜜蜜的日子開張,怎料遇上疫情大爆發,街頭空無一人,員工也無法來上班,為了交租,唯有做網上訂單,自己親力親為,試過一日獨力做7個蛋糕。
第一次做生意,Miss Yeung並不清楚台灣的物價狀況:「人生第一次開舖,我撞了很多板,我以為甚麼都很便宜,因為我用香港的消費水準來對比,就覺得台灣甚麼都好便宜呀,但是其實在台灣來說不是這樣比較,我的員工對我的決定都很驚訝,總是說我買貴了。」
她漸漸發現,自己無論賣出多少蛋糕,好像都賺不到錢,因為每一個蛋糕的成本都很高。「我很習慣用在香港蛋糕的原材料,都是進口的奶油,覺得如果不是選用這些材料就做不成我原本的味道,這樣成本就變得很貴。這兩年來雞蛋的價格也成倍增加,我都有一刻決定今年過年後不再做蛋糕了。」在Miss Yeung貼出可能不再賣蛋糕的通告時,收到很多的反饋,許多客人表示不捨:「加價就好了,不可以不做啊。」「全部物價都加了,你加也沒關係啦。」面對客人的信任,她決定繼續下去:「畢竟我最喜歡的是做蛋糕,如果大家都能明白材料漲價,願意繼續幫襯,我也不想放棄。」
過去在香港做蛋糕給身邊朋友的時候,香蕉卡士達蛋糕是頗受歡迎的一款,Miss Yeung亦如法炮製將香蕉蛋糕帶來台灣,沒想到被潑了一記冷水:「台灣人一聽到『香蕉』口味,就好抗拒啊,我就問他們為甚麼,原來這是他們太常見的水果,覺得太普通了。」雖說如此,她仍堅持將這款招牌蛋糕推出,讓大家品嚐後再做評價,令她感到欣慰的是收到不少好評,所以這款蛋糕仍然保留在菜單上。另外一款台灣人不熟悉的蛋糕是「木糠蛋糕」,這款蛋糕是Miss Yeung的原創:「我很喜歡澳門的木糠布甸,就想能不能用來做蛋糕呢,『木糠』是瑪利餅餅碎,最初就在家裏做,第一次做就失敗了,那些碎碎飛到整張枱都是,好像沙漠化一樣。後來我就想到了辦法,能夠讓『木糠』不再飛出來。」這款蛋糕上架後,沒想到深受台灣客人的歡迎。
另一款的「朱古力魔法」,加上熔岩的效果,有的客人評價「驚艷」,這是Miss Yeung學到的新詞:「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形容,他們說好『驚艷』,讓我很驚喜呢!」
除了蛋糕外,「琳記甜品」還推出了一系列的港式甜品,例如木瓜雪耳糖水,最初亦不被台灣人接受:「台灣人覺得木瓜只能搭配鮮奶,或者生吃,要是拿來煮會很奇怪。但我們在香港常常吃這款糖水,就做出來給他們試,他們也覺得還不錯。」飲食是一個很好打開對話的窗口,Miss Yeung很喜歡與客人互動,當中了解到更多台灣人的特質和當地文化。
有親人的地方就是家
「媽媽2月24號飛台灣,她離開我們一個月了。」「又到24號,她離開我們兩個月了⋯⋯」仍在念小學的小兒子翻著日曆,在電話那頭計算著母親離開香港的日子。一想起小兒子的聲音和身影,Miss Yeung的淚水就止不住流下來,海的那頭,她品嚐著思念家人的苦澀。和所有移民港人家庭一樣,她熬過了一段艱難的起步期。
她描述,最初為了節省開支,她和大兒子先到台灣生活,隨後再將小兒子接過來唸書,丈夫可以在香港賺錢養家。「之前沒有想過疫情導致封關、隔離政策的問題,原計劃丈夫可以逢周末飛來台灣見面,疫情一開始就入不到境了,我們唯有分居兩地。」這一分開就將近一年,Miss Yeung感覺無比漫長,當時晚餐時間她會打開視訊跟丈夫和家人吃飯,「看著他們蒸魚,我都好想吃,但是我每天店舖關門都買不到新鮮魚了,這個時候就特別想家!」一年後,Miss Yeung的丈夫和小兒子都辦好了居留證,一家人可以在台灣團聚,丈夫也做出了犧牲,辭去香港的工作定居台灣:「這樣兩地分離都不是辦法,有家人在身邊才完整。」
學會知足常樂
在台灣生活,Miss Yeung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改變自己的觀念:「香港人到台灣,就不應該抱著『賺大錢』的心態,台灣的薪金真的好低,台灣人對工作的態度也跟香港不同,他們覺得工作是生活的一部份,開心是最重要的,如果那份工作他們幹得不開心呢,有錢都不會做的。」過去在香港很多店舖幾乎是全年無休,因為租金太貴,店舖休息成本會很高,但是在台灣幾乎都有雙休日,平日的假期也不少。
這次揣著150萬港元來台投資,Miss Yeung承認是「豁出去」的,經營了半年方達到收支平衡,相對香港賺的錢是沒有那麼多,但她感到了充實和快樂。她分享:「我的感覺是這裏的人很少要求周身名牌,但是香港人是很喜歡名牌的,台灣人不是沒有,相對少吧。香港人如果要移民台灣呢,一定要放下『錢很重要』這個態度,要學會生活,台灣人真的很重視生活品質,做人要開心舒服,不要傷害人就好,學習台灣人的知足常樂,我們也可以更快樂。」◇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