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機的飛行員能享受飛行和旅遊的樂趣,而且領有優渥的薪資,所以是很多人羨慕的職業。我何其有幸,能於二十多年前在台灣一家大型航空公司擔任招募外籍飛行員的職務,進而一窺他們富有神秘色彩的工作與生活。

多年來,這段特殊的經歷不時在我的腦海中浮現,恍如昨日,似乎在等著我動手寫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決定重拾記憶中的點點滴滴,希望能拼湊出一個清晰的輪廓,讓讀者們領略這份工作的甘與苦,同時也能對外籍飛行員有多一點的了解。

緣起

也許是緣份吧,我在剛出社會時考進這家航空公司,但事先並不知道我的工作內容是甚麼。

在我進公司的第二天,我的女同事L小姐就叫我跟她去帶來台應徵的外籍飛行員到航醫中心體檢,但那時候我連他們為甚麼要體檢都不知道,甚至連英文也不太會說。

L小姐帶我走了一趟體檢流程,熟悉一下航醫中心的環境與工作人員,便叫我隔天自己去帶體檢。她說,有任何問題可以打電話回辦公室求救。

就這樣,在我上班的第三天,我就硬著頭皮帶外籍飛行員到航醫中心體檢。但我只會在與他們碰面時說:「你好嗎?」(How do you do?)在告別時說:「再見。」(Good-bye.)而在中間過程中卻一句話都不會說。

說真的,我那時候很怕他們跟我說話,尤其是問問題。這是因為我怕我聽不懂他們在說甚麼,或是我聽得懂,但不知道應該說甚麼。我更怕他們問我有關公司或飛行員的任何事情,因為我一無所知。

在我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之後,我在預定的時間內回到辦公室。L小姐看我還能活著回去,似乎挺高興的。她除了說一些勉勵的話之外,還送了一個「禮物」給我——從下個星期開始,帶體檢的工作就給我包了。

行經機場航站大廈的外籍飛行員。(Shutterstock)
行經機場航站大廈的外籍飛行員。(Shutterstock)

包括面試安排等招募工作,後續也都由L小姐交接給我,而她主要負責一些服務性質的工作,並協助老外解決疑難雜症。對於曾經擔任空姐的她而言,把老外「伺候」得服服貼貼,可以說是小菜一碟。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這個非正式編制的招募小組只有4個人,隸屬於航務處,而非人事處。這是因為飛行員的招募涉及比較多專業知識,也必須經常與航務處的相關單位聯絡,所以被劃分到航務處。

而人事處只制定政策或規定給我們遵循。換句話說,他們只出嘴巴。這也難怪我的同事會開玩笑說,他們是我們的上級指導單位。

除了L小姐與我之外,我們這個團隊的另兩名成員是T先生和K先生,他們都是資深員工。T先生的父親是台灣很早期的空服員,而K先生也擔任過空服員。

跟這些有航空背景的同事相比,我就像一張白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一點一點地學習,也一天一天地成長。幾個月之後,我就能把我的業務做得很順了。

雖然我的同事們多次誇獎我,甚至說我做得比他們好,但我不敢自滿,因為我還是個菜鳥,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

航空公司很重視年資,無論是空勤或地勤都是如此。所以,想在航空公司出人頭地的人,如果沒有顯赫的背景或卓越的能力,只能期待「媳婦熬成婆」。

飛行員的種類

在民航機的駕駛艙裏,飛行員的座位有左右各一個。機長(captain)坐左邊,副機長(copilot或first officer)坐右邊。在他們身後還有一些可以摺疊的彈跳座椅(jump seat),可供其他組員甚至乘客搭乘。

機長或副機長的身份可以從他們的制服來判斷。機長的肩章有四條金色或白色斑紋,而制服外套的袖子會繡有四條金色條紋。副機長就是三條槓,包括肩章和制服外套的袖子。

這是民航機的駕駛艙。機長坐在左邊,他的肩章有四條槓。(Shutterstock)
這是民航機的駕駛艙。機長坐在左邊,他的肩章有四條槓。(Shutterstock)

在波音747-200等老舊機型中,除了正副機長之外,還有一名飛行工程師(flight engineer)負責控制油料等系統。此飛行工程師的肩章和制服外套的袖子都是兩條槓。

由於飛行員有工時的限制,像台灣飛往美國這樣的跨洲長途航班通常需要兩組飛行員來輪流駕駛和休息,也就是兩名機長和兩名副機長。

然而,為了節省人力,有些航空公司會啟用巡航機長(cruise captain)。此巡航機長的職務介於機長與副機長之間。他們只在飛機水平飛行時值勤,不負責比較困難的起飛和降落。

當機長休息時,巡航機長可以接管機長的工作,而當副機長休息時,巡航機長就充當副機長。這樣的安排可以讓飛行員的調度變得比較有彈性,也能讓一個航班所需的人力從四人減少為三人,也就是機長、巡航機長和副機長各一人。

既然巡航機長的職務介於機長與副機長之間,那麼他們的制服是幾條槓呢?這個問題就留給聰明的讀者自行推敲。

一名機長在駕駛飛機。他制服外套的袖子上有四條槓。
一名機長在駕駛飛機。他制服外套的袖子上有四條槓。

說到飛行員的種類,順便提一下飛行員的證照。就像開車一樣,駕駛飛機也需要駕照和行照。飛行員的駕照代表他們有資格駕駛飛機,而飛行員的行照——正式名稱為機型檢定(type rating)——則代表他們能駕駛哪些機型的飛機。

飛行員通常在年輕時從單引擎螺旋槳飛機開始學習飛行。隨著飛行時數與經驗的增加,他們會更換機型,逐漸地從窄體客機換到廣體客機,越換越大。所謂窄體客機是指客艙中只有一條走道的客機,而有兩條以上走道的客機則稱為廣體客機。

飛行員必須通過某種機型的機型檢定才能駕駛該機型,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重新接受檢定才能維持檢定證有效。所以,他們這一生中可能飛過很多機型,但手邊擁有的合格檢定證通常只有一種,也就是他們目前駕駛的機型。

而駕駛相同機型、擁有相同檢定證的飛行員會被歸類在同一個機隊,以方便管理。比如說,波音747-200和波音747-400是不同的機型,也使用不同的檢定證,所以是兩個不同的機隊。

另外,飛行員通常每六個月就必須體檢一次,體檢合格才能取得體檢證,也才有飛行的資格。

(未完待續)#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