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香港由捕魚轉向工業,生活相對簡單。捕魚為生的人提早「上岸」,製造業起飛,香港的工業實業家冒起。80年代,金融和地產急速發展,中英談判開始,英國戴卓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外跌了一跤,香港在倒數中。

與此同時,武俠巨星李小龍在73年7月逝世,香港的pop culture文化不斷演變。諧趣功夫劇到無厘頭電影,中港合資片,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香港人的閱讀習慣,也實在百花齊放。作家金庸和倪匡先生相繼離去;評論的殿堂級人物,有李怡先生,數月前也返回天家。

鍾意看功夫漫畫的,當然少不了張萬有、黃玉郎等漫畫人。至於老夫子,是王澤先生的心血結晶:秦先生、大蕃薯及老夫子,比較年長的朋友,那些年在上海理髮店剪髮時,必然一讀這些刊物,作心靈排毒。

文章出版的今天,殿堂級音樂人顧嘉煇先生數天前在加拿大溫哥華去世,終年92歲。有好的歌曲創作,另一邊必然要有好的填詞人。黃霑先生和顧嘉煇先生合作無數,好的樂韻,加上令人難忘的歌詞,創造了廣東歌的文化。

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反映了香港曾經有過「煇黃」年代;經歷了八九六四,幾經波折,九七回歸,黃霑2004年去世,終年63歲,死於肺炎,香港的代表人物,不斷離去,香港人的Identity是甚麼?

或許,以上所說的一切,這就是五六七十年代人的集體回憶。歌手方面,有70年代的許冠傑,到80年代的林子祥、羅文、徐小鳳、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到後期的「四大天王」,中間夾雜了王傑、許志安、周華健、任賢齊、Twins、容祖兒,到現在的Mirror及晴天林,舊時的香港,真的沒有太大的「藍黃」之分。

香港過去10年,出現巨變。先有2012的反洗腦國民教育,2014的和平佔中及雨傘運動。

在2013年開始到現在,為了爭取民主與公義,不少藝人也曾經或到現在也在堅持:黃秋生、何韻詩、葉德嫻、杜汶澤等等。藍到變黑的,不乏曾經知名的藝人:成龍、肥媽、譚詠麟、曾志偉、鍾鎮濤、陳小春,真的估你唔到。

一國兩制在2020年,在6月30號,《港區國安法》實施前完結。香港除了要去殖民,現在更大的問題是「被換血」。

中共港共的心戰室,把香港舊有的文化,徹底改變。這個巨變,其實極度和1959年西藏一樣,是根本性的改變。所以更要有,香港人歷史宮的存在;不是官方的說法,而是絕大部份香港人的集體記憶。

2023年剛開始,問了一些朋友,他們對未來的香港,沒有太大的漣漪。我反而覺得,世界的香港,正在延續,無論荊棘滿途,我相信,明天會更好。◇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