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高收入國家或地區的「原發性腦癌」發病率較高,而且發病率亦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人類發展指數(HDI)、外傷性腦損傷個案、職業致癌暴露程度及手提電話使用率較高有關連。研究建議,應針對高危人口採取疾病風險因素控制,和早期癌症檢測措施。
「原發性腦癌」並不普遍,但生存率遠較其他癌症低,醫學界至今仍不清楚原發性腦癌的成因。根據香港醫管局數據顯示,於2011至2020年間,本港每年平均有240宗「原發性腦癌」新症,死亡個案則有115宗。
研究團隊利用「全球癌症觀察站」、「世界衞生組織死亡率數據庫」及「世界衞生組織全球衞生觀察站」等國際資料庫數據,計算及分析經年齡調整的原發性腦癌發病率、死亡率和各風險因素的流行率,發現「原發性腦癌」於各地造成的疾病負擔存在差異,當中南歐地區的發病率最高,西亞地區的死亡率最高。
此外,原發性腦癌與GDP、HDI、外傷性腦損傷個案、職業致癌物暴露程度及手提電話使用率呈正比,意味著相關風險因素水平較高的國家或地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亦較高。
研究亦發現,發達地區的年輕男性發病率有上升跡象,當中男性發病率的「平均年度百分比變化」以斯洛伐克升幅最多,達4.4%;而女性發病率增幅則以丹麥最多,達3.4%。而50歲以上男性發病率較其他年齡層有更明顯的上升趨勢;而死亡率則於過去年10年未有明顯下降。
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黃俊杰博士表示,「原發性腦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地區差異,可能與各地的醫療診治水平和風險因素流行率有關,但是否存在因果關係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而研究的高級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黃至生教授則補充,各地的政策制定者應實施具針對性的循證預防策略,以控制有關風險因素。
研究由中大與環太平洋大學協會合作,研究詳情亦已刊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神經腫瘤學》發表。@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