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今日(19日)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5項改革方向,包括建立社區基層醫療系統、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管理、整合基層醫療健康資源、規劃基層醫療人手,及一人一健康戶口。其中預計明年第二至三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市民可以在《基層醫療名冊》中尋找家庭醫生,取得政府資助治理慢性病,當局會先就高血壓和糖尿病推出試行計劃。

上述方向包括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加強慢性疾病治理,使市民毋須每次均到醫院求醫。另外健康戶口可以使市民知道自己患上的疾病及要服用的藥物,並分析整體社會健康狀況的數據,調整資源投放。藍圖又提出,推行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可在私營醫療界別診斷和管理,政府會資助市民。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表示,基層醫療不單照顧基層或者草根市民,而是全港700萬人,著重預防,希望「在社區中搞掂一些小病」,家庭醫生為每個人提供一站式服務,市民毋須經常出入醫院。

及早發現、治療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指出,現時的醫療體制重治療、輕預防,公營醫院專科服務佔醫療總開支超過八成,基層醫療則不足兩成。他認為不及早發現、治療慢性病,一旦惡化就會令公營醫院不勝負荷,更使專科門診輪候時間持續上升。新冠疫情出現後,更明顯顯示多年來過度倚重公營醫院第二和第三層體系的後遺症,故必需改革以提升市民的健康壽命。

盧寵茂表示,香港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長地區,慢性疾病隨人口老化日益普遍,估計十多年後,慢性病患者會由目前220萬,增加至300萬,佔總人口37%。

李夏茵指出,約一半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是隱性,而每3名患者,就有一人有併發症。如果及早發現、治理,可避免出現併發症,減少醫療負擔。

政府亦提出鼓勵長者使用醫療劵,目前一半的金額即1,000元,在用作特定用途預防疾病或管理健康,包括就慢性病看醫生後,戶口才會自動增加500元。

當局亦希望推廣醫健通作個人健康戶口,以建立一站式醫療服務電子平台,加強社區和公立醫院雙向轉介。

另外,當局會在《基層醫療名冊》下制定培訓要求和持續進修機制,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培訓,並逐步加強中醫師、社區藥劑師等專職醫療人員,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的角色。李夏茵指出,本港現有約1.5萬名醫生,《基層醫療名冊》會由現時的《基層醫療指南》上過渡,當中有約2,700名西醫及中醫與其他範疇的人,相信計劃推出後,會有更多醫生加入。

政府計劃改組醫務衞生局轄下的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成為基層醫療署,和成立策略採購統籌處。基層醫療署負責管理基層醫療健康服務質素和標準,並推出基層醫療名冊,及建立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轉介流程。策略採購統籌處則負責策略採購和監察合約下的表現。@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