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派兩大黨3日進入新階段。公民黨的執委會改選到截止報名時,未有收到任何有效提名,將會進入解散程序。民主黨則選出新一屆正、副主席及中委,黨主席唯一候選人羅健熙成功連任。但有消息稱民主黨未來將不獲政府接納,或最終亦走向解散。學者黃偉國分析,民主黨要思考未來的發聲空間,如果在一個不是正常政黨政治生存的環境下解散,「光榮結業對一個政黨都是善終」。

超過16年歷史的公民黨,即將在本月17日舉行第十七次周年大會。但該黨主席梁家傑上月已經表明,如果無人參選新一屆執委會,將研究公民黨清盤。

梁家傑確認執委會、守則及標準委員會及紀律委員會選舉,在報名期內都沒有收到任何有效提名表格,按黨章現屆執行委員會將於周年大會後,成為「臨時執委會」,履行權力不多過一年,會處理後續清盤工作,例如委任清盤人、定出特別會員大會時間等,解散決議屆時須獲四分之三出席黨員支持通過。

梁家傑:清盤是預料之中 黃偉國:公民黨興衰代表法治興衰

梁表示,「臨時執委會」運作時有人「接莊」是唯一轉機,但由於大環境轉變及過去一年半載的發展,相信只有清盤一途。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前助理教授黃偉國說,公民黨創黨時以法律界人士為主,例如吳靄儀、湯家驊、余若薇、梁家傑等,以「法治」為象徵符號,公民黨的興衰亦代表法治的興衰,解散是香港法治死亡的證明。

公民黨亦有陳家洛等學者、專業人士,很大程度是精英為主的政黨。解散亦代表支持民主、自由、法治,有不同意見的精英,在香港政壇甚至香港社會上消失,「好像現在香港社會只有官方或官方喉舌的聲音一樣」。

黃指出,當年公民黨的成立,代表泛民陣營不再只有民主黨,或民主色彩不是那麼濃厚的民協。

他形容,公民黨進取度比民主黨大,梁家傑與曾蔭權競選時構成威脅,亦突破泛民參選限於議會的情況。

黃偉國表示,民主黨和公民黨對香港的民主化,依賴理論、透過增加議席、用《基本法》賦予的權力制衡政府,到2014年後,本土 / 自決派興起後,更顯出沒甚麼從體制以外的社會運動等爭取。

此外,他認為公民黨的基層政治參與比民主黨弱很多,可能因公民黨當初成立時無對黨的長期路線、經營策略有很大的想法,只針對立法會,直到2014年後才有多一些人透過公民黨參與區議會。

民主黨羅健熙連任主席:儘量做 消息:政府擬封殺民主黨

另一方面,民主黨舉行的周年會員大會,先通過將中央委員會人數下限修訂至10人,再選出新一屆正、副主席及中委。

黨主席唯一候選人羅健熙成功連任後解釋,縮減中委人數下限是因為黨內的工作量比以往少,並希望減少需承受風險的人數,即使現時不會感受到很強烈的風險,但風險仍然存在。

對公民黨正面臨清盤,羅認為不能排除民主黨日後會否面對同樣情況,但目前仍會繼續盡力工作,為港人發聲。

羅強調,民主黨對地區工作有長期承擔,由90年代港同盟至今,沒停止地區工作,有空間儘量做,無論政府怎樣想。

《明報》政情專欄「聞風筆動」上月21日曾引述政府中人消息,民主黨對「愛國愛港」的標準應該心中有數,加上該黨在「民主派初選案」中參與程度很高,未來政府亦未必予其走入建制甚至參與選舉,相信其「生存空間有限」,最終走向解散「不足為奇」。

羅健熙在上周四(1日)刊出的《明報》專訪中表示,國安法實施後太多政黨組織解散,民主黨面臨解散也不足為奇,毋須苟延殘喘。

黃偉國:民主黨要思考發聲空間

黃偉國則指出,公民黨解散或其它民主派政黨因政治審查不能參選,代表香港的政治體制和選舉認受性「基本上是零」。

他並說,要視乎羅健熙、劉慧卿等活躍的黨員,如何看在國安法下「新香港」的存在價值,雖然民主黨稱會繼續發聲,不過「都是一種說辭」,國安法後民主黨發聲是否個別人士接受訪問,「觀點是否都是小心奕奕對政府的做法給意見,而不敢批評?進行批評可能被告煽惑罪,甚至收到國安部門警告」。

黃又說,如果對評論時事避忌,「有限的空間,他自己都心中有數,其實同無空間基本上是一樣」,又提出疑慮:「等甚麼時候國安跑完之前的數後,會否要針對民主黨?」

他認為,民主派如果不是如馮檢基「乃共(舔共)投誠」,都不會心存僥倖認為「不講不做」就能生存下去,因為當局可以秋後算賬,針對其很久以前的作為。

黃分析,民主黨即使不解散,其中的危機是部份黨員會「掛住民主黨的名走去乃共(舔共)」,「扮(假裝)民主派」,如果就此懲處,會否打擊黨的聲譽亦是疑問。

他續指,如果在一個不是正常政黨政治生存的環境下解散,「光榮結業對一個政黨都是善終」。

公民黨創黨宣言提致力與中央溝通

回顧面臨解散的公民黨在2006年3月19日成立,前身為探討落實2007、2008年雙普選的「45條關注組」,更早可追溯到反對2003年《基本法》廿三條粗暴立法的「23條關注組」。由於骨幹多為資深大律師,坊間有「大狀黨」之稱。

其創黨宣言提到,香港「民生與管治出現的問題,法治與憲制受到的挑戰,民主普選的遙不可及,令香港人陷入悲觀的情緒」,認為要發揮團結精神,完成「在中國主權之下,按照『一國兩制』原則,建立真正由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新制度,在《基本法》規定之下,以普選產生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維護法治、並確保所有香港居民均享有受到有關國際公約保障的一切自由和權利的制度」,又稱「定必致力與中央政府緊密溝通」,與公民社會發展夥伴關係,積極鼓勵社會各界各階層參與公共事務。

到2016年,該黨的《公民黨創黨十周年宣言》以「為香港而立:本土、自主、多元」為題,提到「一國兩制」正在走樣,立志做好長遠的準備,「誓必捍衛港人權益,守護我城價值,維繫香港整體的福祉」,並說曾相信「致力與中央政府緊密溝通,有助妥善調整城市和大陸之間的平衡點」,但是中央的政策愈趨重一國而輕兩制,衝擊香港一制的獨特性和完整性,該黨必要時會訴諸公民抗命的方式,抗衡崩壞的制度。

參與特首選舉 發動五區公投

講到公民黨的「經典」之一,可謂時任立法會議員的梁家傑成功入閘,參與2007年的特首選舉,對撼當時獲北京祝福,競逐連任的曾蔭權,並舉行電視特首候選人答問大會。不過最後在小圈子選舉下,梁家傑以123對649票敗選。

2010年,公民黨和社民連5名立法會議員辭職,發動「五區公投」,以「儘快落實雙普選,廢除功能組別」作為全港補選立法會議員的變相公投議題。

但是在特區政府的冷處理和親共派杯葛下,投票率最後只有17.19%。但5名辭職參與補選的立法會議員,全數重返議會。

同年,在立法會表決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前夕,時任公民黨黨魁余若薇應特首曾蔭權之邀,參加政改電視辯論。

曾辯才不及作為資深大律師的余若薇,港大調查顯示七成受訪者認為余若薇表現較佳,認為曾蔭權表現好的只有15%。但是該次政改方案在民主黨與中聯辦密室談判後,最終仍獲通過。

由泛民第二大黨到解散

公民黨成立後,成為泛民主派繼民主黨後的第二大黨。議會選舉方面,2012年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中,皆於全港5個地方選區取得議席,法律界的功能組別席位亦是該黨的囊中物。直到原訂在2020年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公民黨楊岳橋、郭榮鏗、郭家麒報名參選尋求連任之際,被指原則上反對《港區國安法》、尋求外國干預、拒絕承認中國主權或香港憲制地位等遭DQ,最後被中共人大常委宣布喪失議員資格,引發立法會民主派議員總辭。

2021年1月,警方國安處大舉搜捕參與民主派初選人士,當中有4名公民黨成員,包括前立法會議員楊岳橋、郭家麒、譚文豪、區議員李予信。他們被起訴一項「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4人之後退黨。他們向前黨友發公開信,表示保釋期間已提出解散公民黨;隨著被人大DQ議員資格,及初選案中法庭和控方態度都表明,公民黨在立法會層面已再無參政空間。

「寫在牆上的政治事實是:公民黨已經完成了歷史任務。」當時梁家傑回應表示,就解散公民黨的想法,黨員曾多番在黨內真誠溝通。經歷反覆及深入討論後決定保留公民黨,並積極重整發展方向,願繼續與香港人和公義良知並行,感謝各位曾經和將繼續為公民黨貢獻的人。

區議會方面,相比民主黨,公民黨被認為地區工作較弱,但在反送中運動期間的2019年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公民黨取得32個議席,成為繼民主黨後的區議會第二大黨。不過,自從2020年中共強立《港區國安法》,陰霾下該黨區議員紛紛退黨及辭職,現該黨並無區議會議席。

公民黨在其網頁提到以「執政黨」為志向,「意義是表達我們以有建設性及負責的思想和態度面對問題,而非為反對而反對」。不過在中共「愛國者治港」旗號下,強行改變選舉制度,加上日後特首選舉和立法會選舉辦法和表決程序的修改權,遭中共改動落入人大常委會之手,普選遙遙無期下,此「志向」將隨公民黨告終成為絕響。◇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