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轄下國家實驗研究院(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自主研發的台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今天(25日)完成最後一項「全功能測試」,預定明年3月運送至法屬圭亞那發射升空。

獵風者氣象衛星由太空中心自行設計、製造,歷經8年努力後,成為台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也是繼福衛五號後的第二顆自製衛星。國研院太空中心今天表示,獵風者衛星包含酬載共有82%是由台灣研發製造,若加上地面設備,共有超過20家台灣的研發單位及廠商參與。升空後除執行海面風場的觀測任務外,也將驗證由台灣自主設計製造的10項關鍵元件與技術。

獵風者衛星全功能測試完成

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表示,「獵風者衛星」,今天完成全功能測試,代表衛星已通過所有模擬太空環境的考驗,依然能維持最初設計的性能。預計將於明年1月初召開「運送前審查會議」,檢視所有測試結果,若通過審查,獵風者即進入備便狀態,將配合火箭發射時程起運至位於南美洲的法屬圭亞那,搭乘法國亞利安太空公司的織女星C型火箭發射升空。

國家太空中心說,獵風者衛星於6月完成太陽能板組裝後,即進行太空環境測試。接續在太空環境測試之後的全功能測試,檢測包括指令、姿態控制、以至酬載儀器等所有次系統都能正常運作,且維持設計的性能。最後要進行測試報告的彙整分析,負責各次系統的太空中心同仁必須檢視每個階段的測試數據,進行交叉比對,歸納各項設計效能的變化趨勢,總結出一份完整的分析報告。

此外,太空中心也啟動獵風者衛星的操控演練,針對衛星升空後可能遭遇的各種狀況模擬除錯,確保衛星發射後若遇到問題,可從地面下指令操控衛星來克服問題。

獵風者衛星的任務酬載為太空中心自行研發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ometry,GNSS-R),GNSS反射訊號應用是近十年才興起的研究,台灣能在短時間內自行研發這項任務酬載,代表台灣除了遙測衛星外,也有研製氣象衛星的基礎能力。

國科會說,今年是《太空發展法》實施的第一年,將加強推動太空產業發展,也持續發展自主衛星科技。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衛星產業鏈包含衛星製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後端應用四大領域,太空中心2023年行政法人化後,將全方位發展太空技術,以串接完整的產業鏈,有助台灣的太空產業進步更快速,在國際太空產業中佔據一席之地。

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於7日視導太空中心時強調,政府將全力支持太空科技與產業的發展,帶領台灣產業界一起進軍全球產業鏈,打造第二座「護國神山」。期許獵風者衛星成功發射,順利執行任務,為台灣太空產業引路。#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