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出現類鼻疽爆發,至今源頭未明。衛生防護中心昨日聯同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公布最新調查進展,指從深水埗採集的471個環境樣本,當中配水庫附近的6個泥土樣本經細菌培植發現有類鼻疽菌,其中4個的基因排序與患者體內的類鼻疽菌高度相似,但感染源頭和途徑仍然未明。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透露正進行修例,希望將類鼻疽納入法定須呈報傳染病。
歐家榮表示,截至昨日,當局今年來收到34宗類鼻疽感染個案,其中25宗在8月份出現,當中20宗來自深水埗區。當局調查各患者的行程,發現無發現共通之處,而且不少患者大部份時間都留在家中,更難確定感染原因。
他續指,當局在深水埗採集了471個環境樣本,涉及患者單位、患者居住大廈、地盤、配水庫等,當中發現38個樣本呈陽性,32個來自配水庫附近的泥土樣本,6個樣本經細菌培植發現有類鼻疽菌,經分析當中4個的基因排序與患者體內的類鼻疽菌高度同源,而從配水庫取得的30個水樣本則全部陰性。
袁國勇:或從通風口抽入
袁國勇表示,類鼻疽感染個案在2021年已有上升趨勢,今年更出現爆發增至超過30宗個案,其中深水埗的個案最多。他表示,巡視郭配水庫環境,認為本港食水安全和氯含量達世衛要求,配水庫亦沒有發現滲漏,排除有泥土滲入配水庫。不過他指,配水庫有通風口用作平衡內外氣壓的,估計泥土中的病菌有可能經通風口被抽入配水庫內,當局已取樣進行化驗。他又指,全球暖化下氣溫上升,有利細菌生長。而近月天氣炎熱,水溫上升或令氯含量下降,細菌或得以存活。
袁國勇建議水務署在配水庫通風口加裝高效空氣過濾器,並在出口加設紫外光消毒設施。水務署表示會研究專家建議安裝相關裝置,並會調查配水庫通風口。署方上月亦已增加供應給深水埗食水的氯含量,並安置設施監測配水庫的餘氯含量。
袁國勇又建議深水埗居民不要使用早上首一分鐘的食水,市民若有發燒、膿腫等病徵,應求醫時向醫生表明,以便抽血進行化驗。
另外,上月25日北角及將軍澳分別錄得1宗類鼻疽個案,歐家榮表示,兩個個案的基因排序均與深水埗群組不同,相信與深水埗的群組無關。歐家榮又指,當局正研究修例,希望將類鼻疽感染個案納入法定須呈報傳染病。◇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