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羅馬尼亞籍男性朋友傑斯信因原本租住的房間滲水,房東不理會。他氣憤下退租,但仍未找到合適的房間,寧願暫住酒店。他在木廠負責切割及裝嵌木塊,收入有限。我明白他心裡焦急找房子,但又不肯主動求助,便邀請他來我家暫住。因此我們互相傾訴的機會多了。

我認識的他待人友善,但不輕易信任別人。有次剛巧談及他的朋友,我便乘機問他:「其實你信任我嗎?」我以為他敷衍了事。怎知他認真地說:「我知道你待我很好,我身邊的朋友沒有一位像你般熱心。但這是﹝不信任人﹞我的習慣。」我才醒覺原來「不信任別人」也是一種習慣,想深一層是可悲的經歷。

傑斯信在嬰兒時期由祖母照顧,父母須外出工作,每周甚至每月才見他一次。幸好他的祖母用心照顧他和弟妹。畢竟一位長者帶大三兄弟妹﹝他排行最大﹞,哪有餘力耐心地回應他的需要?根據艾瑞克森(Erikson)的心理社交發展論,0至1.5歲是建立「信任」的黃金階段。他因此而錯過了。

成長的經歷也影響他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在他的中學時期,有一位摯友名叫凱撒。二人同是高中畢業;傑斯信的大學入學試合格,但凱撒不合格。由於他倆家境貧窮,二人也隨著家人前往西班牙謀生。他和凱撒在不同的建築公司工作;傑斯信負責為牆壁塗上油漆,而凱撒負責拆卸舊屋。即使在不同地方工作,他們每天也會見面,感情深厚。

2013年,傑斯信決定前往英國工作。凱撒則獨自返回羅馬尼亞。傑斯信沉醉在新的國家、全新的工作環境。他喜歡英國,薪酬待遇比西班牙好。可惜他忽略了凱撒。翌年,他從媽媽口中得知凱撒在羅馬尼亞家中自縊而死。他聽後不敢相信,他哭得死去活來,非常責備自己為何不聯絡他、不關心他。

一位相處多年的摯友,說走便走,沒有跟他道別,感情原是這般脆弱。那年傑斯信28歲,自此他身邊再也沒有要好的朋友。@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