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忙了好一陣子去消化內地「二十大」與香港「施政報告」的財經相關內容,發現「並沒有甚麼新發現」,似乎仍然是緊遵、擁抱防疫至上目標入冬。就這樣,中國人因疫情而受盡折磨的日子還是揮之不去,現在也許是時候回顧與總結一下,封控對本港各經濟範疇、領域的重要影響。

拆解失業率的走勢

自疫情爆發以來,香港經歷了不同程度的防疫政策與措施,有曾經大排長龍做核酸檢測、各式各樣限聚令、逼針、封區等,惟相比大陸的「全天候高壓」瘋控,算是好過一點,但老百姓亦只能苦中作樂,心中抑壓著種種憂愁。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香港經濟表現如何?也不是全部數據向壞,最起碼失業率還在挺著。於疫情爆發前的2018年、2019年,香港失業率分別為2.8%、2.9%,而截至2019年止的十年平均數值為3.3%,疫爆後經季節調整的峰值為7.2%,出現在2021年2月,隨後到第五波的高位亦只反彈至5.4%,昨天公布的最新9月份數字已回落至3.9%,乃Covid-19後的雙低位之一。

於旅遊業凋零、封控的情況下,應如何解讀失業率低於4%水平?首先,於疫爆前直接受聘於旅行代理、代訂服務及相關活動的人數為1.9萬,佔整體就業人口約0.5%,不足1%。但話說回來,間接「吃旅遊飯」的人數還應申延至包括酒店、部份區域的零售與餐飲等。因此,今年已見Crostini與優之良品等因捱不過經濟低迷而宣布全線結業,後者更有分析指「失自由行成最大死因」,惟退一步看一看數字,兩家公司雖為連鎖營運,但員工數目僅在百計範圍,不足以左右大局,影響不了失業率數字下行。

香港近年失業率走勢(來源:政府統計局/大紀元製圖)
香港近年失業率走勢(來源:政府統計局/大紀元製圖)

再進一步分析,不少港人移民、外藉人士因受不了疫封亦陸續撤離後,導致多處職位空缺,霎時之間「公司爭住請人」,最起碼在短期內提供、支撐著就業。

另一邊廂,仍在享受著「高增長」的一條重要經濟支柱乃貿易系統。香港貿易總額在2020年稍為縮減2.46%後,在2021年則猛烈反彈25.27%,升至歷史高位的10.3萬億港元。當中,出口升幅勝於進口,反映香港作為轉口港,於去、今上半年正受惠於國際防疫解封後,像雨後春筍般的「V型」消費復甦。

孤島政策多災多難

然而,故事尚未完結。首先,人口減少、旅客絕跡重擊了零售銷售,數據在第五波後,甚至在暑假旺季期間,竟毫無起色,死寂一片,無力重上每月300億港元銷售額的「最低消費」線。隨著市場原本渴望施政報告中會提及最少「通關時間表」,但卻換來一句「操之過急會出亂子」。按目前形勢推算,人口與旅客均「有出無入」,零售銷售恐將退守至每月275億港元位置。疫爆前每月平均數值為350至400億港元,與275億港元比較,相差約27%至45%。

香港長遠按年月均零售銷售走勢(來源:政府統計局/大紀元製圖)
香港長遠按年月均零售銷售走勢(來源:政府統計局/大紀元製圖)

與此同時,因俄烏戰爭引發的通脹,導致歐美等發達國家進入加息潮,消費於近月一下子煞車。如此一來,香港轉口貿易或見頂回落。加上樓價疲弱下挫財富效應,交銀國際直指香港的施政報告無法扭轉樓市跌勢,亦難吸引人才來港,失業率下降的「好勢頭」絕對存在掉頭向上飄升的風險。

最後,香港在全世界快速的變幻中,漸漸成為「孤島」,若然香港不再是一個全球「人見人愛」的國際金融中心,將很難有甚麼其他定位選擇,因為大灣區別的城市所欠缺的本來就是香港的法治與人權保障,否則彼此之間關係似「困獸鬥」多於能夠互利,因本位差別實在太大,香港難以受益。◇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