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美聯儲辦公樓。(Epoch Times)
圖為美聯儲辦公樓。(Epoch Times)

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布,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成為獲獎者。消息引發軒然大波,有人說,這是個「大諷刺」。

10月10日,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名單,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因為美聯儲前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以及另外兩名學者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Diamond)和菲利普戴維格(Philip Dybvig)等美國學者因研究銀行在經濟中的作用,獲得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此前媒體呼聲最高的經濟學者的名單上,很多人認為一些勞工經濟學家應該得獎。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認為,伯克南獲獎是當前世界面臨大經濟危機時,被選出的一個「政治正確」的人物,也有的媒體直接說伯南克得獎是一個「大諷刺」,因為他們認為正是伯南克造成了2008年之後全球資產泡沫。

那麼,伯南克到底是零利率和量化寬鬆的天使,還是寬鬆貨幣的惡魔和高通脹之父?他應該為今天美國、乃至全球的金融困境負責嗎?這樣一個問題,其實早在伯南克任職美聯儲主席的時候,就是一個備受爭議、看法兩極化的話題。

實際上,列根時期,擔任美聯儲主席的經濟學獎保羅沃爾克,也被很多人看作是持續增長和低通脹的天使,但是也被另外一些人看作是高利率和衰退的惡魔。

但是,我認識的一些金融家朋友卻認為,伯南克獲獎肯定是受爭議,但是其他人得獎可能同樣受爭議。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伯南克是學者出身,他幾乎在美國最頂尖的大學轉了一圈:在哈佛度過了自己的本科生活,隨後又在旁邊的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他的興趣是研究大蕭條,博士論文就是大蕭條方面的話題。畢業之後,他到了西部加州矽谷旁的史丹福大學,在那裏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認為金融系統失靈相比貨幣流動下降,才是造成大蕭條的更本質原因。之後,他跳槽到了東部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大學,發表了著名的金融加速器模型的論文BGG,又成為學校的經濟學系主任。

在普林斯頓期間,伯南克禮賢下士,引進了很多著名經濟學家,包括後來伯南克擔任美聯儲主席期間成為他的著名的批評者的克魯格曼(Paul Krugman)。這個人因為成功預測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而聞名於世,並獲得了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很多人知道他,可能是因為特朗普當選前後,他激烈地批評說一旦特朗普當選美國經濟會崩潰,以及後來他盛讚拜登,功勞遠勝當年列根總統。這裏我們不評價他,我只是覺得美國這個地方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太有包容性,就像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曾經評價說,他的一個美國同事是奇才,但是如果在中國可能就沒有辦法生存了。

2002年,伯南克被布殊總統提名進入了美聯儲,擔任理事。2006年,他又接替了傳奇人物格林斯潘出任了美聯儲主席,直到2014年。卸任後,伯南克進入了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2008年,他因為全球金融危機,成為世界最受矚目的人物,推出了著名的量化寬鬆政策(QE)。

但是,伯南克在美聯儲的感覺,卻一直像一個「陌生人」。因為長期研究大蕭條,他對危機一直存在著憂慮。2003年,在加入美聯儲之後的第一次演講——全國經濟學家俱樂部的演講中,他就警告說,儘管經濟正在復甦,但通貨緊縮和嚴重的經濟衰退依然可能出現,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聯儲應該對其有所應對。不久之後,他又在兩次演講中重申了這個觀點。但是,這在很多經濟學家來看,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比如,當時的理性預期學派的領軍人物,1995年諾獎得主羅伯特盧卡斯(Robert Lucas)就在2003年的一次演講中公開宣稱:「經濟危機的核心已經被解決了」。

2006年,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擔任美聯儲主席。2年之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很多人批評他沒有及時預見到這次危機。但是,也有人認為,伯南克只是格林斯潘的接盤俠,因為老格任上為了刺激經濟,一直採用低利率政策,這催生了房地產市場的巨大泡沫,也導致了向次級抵押市場的迅速發展。而且,格林斯潘還對各種金融創新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極少有監管。所以,火只是在伯南克時代被點燃了。

在拯救危機的時候,伯南克有兩個決定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其中之一,是在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破產之後,用美國納稅人的錢拯救了一批私人機構,包括,幾乎和雷曼一起死亡的美林證券,AIG(美國國際集團),甚至包括被認為是引發金融混亂的華爾街中流砥柱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批評者認為,美國政府是用納稅人的錢拯救了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卻沒能拯救那些為此失去住所和工作的民眾。

然而,在伯南克2015年出版的對8年美聯儲主席生涯的回憶錄——《行動的勇氣》一書中,他追憶2008年在讓雷曼倒下後卻不得不救下美國國際集團(AIG)的抉擇道,「如果我們行動了,誰會感激我們?但是如果我們不行動,又有誰會(行動)?」

這樣的行動,確實讓伯南克裏外不是人。批評主張政府干預的評者則認為,伯南克和當時的財政部長鮑爾森只針對這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動手,太縮手縮腳,使危機無法被迅速撲滅。而主張讓那些機構破產的人則認為,援助那些貪婪的大型金融機構完全是對市場的扭曲,這樣很可能在未來助長它們的道德風險。

而且,2008年,是美國的大選之年,救助私有機構無異於「政治毒藥」。但是,也有支持者認為,作為一名學者,他是信仰自由市場,痛恨那些利用市場牟利的金融寡頭的,但在當時的環境下,他卻不得不去拯救那些自作自受的金融寡頭。作為世界上最了解1929年到1933年大蕭條的起因與教訓的人之一,他竭盡全力不讓美聯儲再一次犯下上世紀30年代曾犯下的錯誤。

2008年金融危機,伯南克的另一個舉動,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戰。那就是,危機過後,如何復甦經濟?當時的主流意見是,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包括當時的美聯儲副主席(同時也是後來的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芝加哥聯儲主席查理斯伊文思(Charles Evans)、紐約聯儲主席威廉達德利(William Dudley)在內的一眾大佬都支持這種方案。

但是,伯南克的選擇是採取了量化寬鬆。因為他認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會帶來通脹,而這就像是毒品,一旦用上了就很難停下來,對經濟的傷害可能是致命的。在綜合考慮了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這兩個目標之後,伯南克選擇了比較中庸的道路,通過量化寬鬆,把通脹維持在了一個相對溫和的位置。

當然,這也引發了兩極化的批評。干預派指責,這過於謹小慎微了。比如,「大嘴」克魯格曼就公開批評美聯儲採取了「可恥的」消極態度,而伯南克本人則是一個「軟骨頭」。而與此同時,經濟自由派則批評伯南克扭曲了經濟的自我調節。

金融危機後,美國通過量化寬鬆(QE)導致資產負債表快速擴張,主要資金運用方向是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總規模為4.25萬億美元,接近危機前(7,500億美元)的6倍。

2008金融危機之後,美聯儲量化寬鬆的使用幅度過大,以及多年接近零利率,在短期內幫助美國和全球經濟復甦的同時,也被認為長期來看對經濟弊大於利。過去十幾年,全球有天量的低利率資金,讓金融機構和不同國家可以大量借款,投資於那些受利率波動影響較大的資產,這就導致了現在美聯儲加息之後,很多企業和國家出現了金融風險。比如,最新暴露出可能破產的瑞信證券。

當然,我認為現在問題的大棒不能完全打在伯南克身上。因為,2013年中,伯南克離任之前釋放了QE退出的訊號。耶倫2014年初接任後開始減少並停止資產購買、五次加息、持續縮表,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但實際上幅度都小得可憐。鮑威爾2018年初繼任後,連續加息四次並縮表,幅度較大,但2019年為了應對貿易局勢緊張的衝擊,他又三次倉促減息並重啟擴表,中斷了貨幣政策的正常化進程。到了2020年之後,為了應對疫情造成的危機,美國政府採取了大撒幣政策,則是現在美國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

伯南克得獎,也許是諾貝爾經濟獎委員會希望提醒全球關注大蕭條,尋求解決方案。不過,我們必須認識到,現在我們面臨的滯脹和經濟衰退危機,是前所未有的,融合了政府激進大瘟疫、物流危機、俄烏戰爭、能源和糧食漲價等多種因素,是非常難以解決的,之前看似的靈丹妙藥,已經不好使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