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攝於2018年4月的照片如今可能讓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覺得尷尬和恥辱。在這張照片上,習近平正在武漢視察國有半導體公司長江存儲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家下屬企業。而站在他身後的人,是時任長江存儲董事長兼紫光集團董事長的趙偉國。
今年7月26日,大陸財新網報道,趙偉國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知情人士說,趙偉國被有關部門從北京家中帶走,目前仍處於與外界失聯的狀態。
趙偉國被業內稱為「晶片狂人」。在他主導下,從2013-2014年,紫光集團分別以17.8億美元和9.07億美元併購展訊、銳迪科,後合併為紫光展銳,涉足手機通信晶片行業。他甚至還想過收購台積電。
2016年,紫光集團入主武漢新芯後並成立長江存儲,計劃總投資1,600億元人民幣(約228億美元)。同年,紫光集團在武漢、成都、南京設立了三大半導體製造基地,計劃總投資超過700億美元。
2015年7月,紫光集團還意欲以230億美元收購美國內存生產商美光科技公司。當時輿論普遍認為,該交易可能面臨美國官員的嚴格審查。最終該交易不了了之。
「大煉晶片」運動
人們把中共的大規模製造晶片運動比做中共上世紀50年代末搞的「大躍進」中的「大煉鋼鐵」運動,戲稱其是「大煉晶片」運動。
習近平視察長江存儲的時候正值美國政府禁止中國電信公司中興通訊與美國供應商做生意後不久。美國要跟中共脫鉤的意願令他覺得焦慮。習近平對陪同的高管們說,半導體對製造業的重要性不亞於人類的心臟。習近平催促半導體行業要抓緊時間,取得技術突破。
早在2014年,中共財政部、中國煙草總公司等部門已經共同出資,設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俗稱大基金。第一期募資1,387.2億元人民幣(約197億美元),第二期為2,041.5億元人民幣(約291億美元)。自成立以來,大基金直接和間接的以股權、債權投資等形式,扶持了中芯國際、長江存儲、長電科技和中微公司等一大批半導體企業,僅持股的上市公司就達到34家。
2016年,大基金對湖北紫芯以及長江存儲發起兩宗投資,投資規模分別達141.4億元人民幣(約20億美元)和135.6億元人民幣(約19億美元),持股比率分別為49%和24%,總投資規模接近300億元人民幣(43億美元)。
在2020年6月,大基金入股紫光展銳,認繳出資額達7億元人民幣(約1億美元),投資佔比近14%。
習近平期待「舉國體制」能讓中國晶片行業再次創造上世紀60年代「兩彈一星」那樣的奇蹟。
2016年8月,在習近平提議下,中國高端晶片聯盟(HECA)正式成立。這個聯盟的發起單位囊括了紫光集團、長江存儲、中芯國際、中國電子、華為、中興、聯想,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微電子所、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等中國頂尖晶片產業鏈骨幹企業及研究所。
此外,在中共「大煉晶片」的熱潮下,中國在2020年成立了23,100 家半導體企業;2021年成立了47,400 家半導體公司,堪稱晶片「大躍進」。在資本市場上,無論是VC(風險投資)還是PE(私招股權投資)都在找晶片項目,晶片投資諮詢機構遍地開花。騙子的身影也在這個領域開始出沒。
爛尾與腐敗
冒進的「大煉晶片」運動帶來不少爛尾工程。武漢弘芯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該項目在2017年11月成立,號稱要生產14納米及7納米以下晶片。它還拉來業界大佬、在台積電任職多年的功勳人物蔣尚義為弘芯CEO。當年年底,弘芯還大張旗鼓地舉行首台ASML光刻機進廠儀式,聲稱這台ASML光刻機是「國內唯一一台能生產7納米晶片」的光刻機。
然而如今,該項目已經爛尾。 2020年9月,大陸媒體《證券時報》記者探訪弘芯的宿舍和辦公樓施工區,看到閘機已近乎廢棄,院內一片荒蕪。
《證券時報》調查後發現,武漢弘芯的背後是一個專注於半導體領域四處出擊的小團體。幾個名為蘇雲、龍偉、曹山的人物公開以中國海外控股相關身份活動,並自稱具有神秘背景,藉由空殼公司將風險轉嫁給當地政府、金融機構和各級工程承包方,而他們的目標則指向國家半導體資金。濟南泉芯和安世半導體項目的背後也有這個小團體的身影。《證券時報》將這個小團體稱為空殼股東和"晶騙"團夥。
今年7月,中國晶片領域突然颳起反腐風暴。數名與大基金有關的人士相繼受到調查。
7月15日,大基金管理公司(華芯投資)的前總裁路軍,被中紀委駐國開行監察組和吉林省監察部門帶走調查;7月30日,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被帶走調查。丁文武曾先後擔任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高管。
最新消息是,華芯投資副總裁、國開行副總裁兼中芯國際非執行董事任凱被帶走調查。據中芯國際9月16日公告,任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開發銀行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北京市監委監察調查。
造晶片難於造原子彈
轟轟烈烈的「造晶」運動之後,中國晶片產業徒剩一片淒涼。國產晶片,從量的角度看,本土市場佔比只有一成,剩下九成仍然依靠進口;從質的角度看,中國仍然徘徊在14納米製程以下。
對於早先有關中國上海微電子即將量產28納米DUV的傳言,今年9月,知名半導體研究顧問SemiAnalysis 分析師迪倫·帕特爾(Dylan Patel)向半島電視台透露,中芯國際工程師自曝,中國自行開發的DUV光刻機問題一大堆,目前根本沒有製造出功能良好的DUV光刻機。
此外,中國半導體產業今年因為清零政策,出現嚴重倒閉潮。今年前8月高達3,470家半導體相關廠商倒閉,創下紀錄。晶片產量也暴跌,8月晶片產量同比下跌24.7%,前8月中國晶片總產量同比下滑 10%。
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共晶片的圍堵行動也達到了高峰。
8月25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2022晶片與科學法案》,鼓勵企業在美設廠,並要求取得補助的企業,10年內不得在中國建造新廠或是擴充低於28納米的先進製程。
同月,美國商務部宣布禁止對中國出口用於3納米以下製程的EDA軟件。 9月,美國限制超微(AMD)和輝達(NVIDIA)的高階人工智能晶片出貨中國。
面對內外交困的局面,習近平依然將晶片突圍的希望寄託於舉國體制。 9月6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一份有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文件。在此次會議上,習近平再次敦促要發揮其制度的所謂「優越性」,要「集中力量辦大事」,要強化中共政府「對重大科技創新的領導」。
然而,有大陸學者指出,舉國體制不是攻克晶片碉堡的正確途徑。原《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今年5月表示,舉國體制可以用來奪金牌,可以用來造原子彈,但是不適合用於發展半導體晶片。
他說,「原子彈不是商品,它不存在產業化的問題,也不存在成本的問題。但是晶片不一樣,晶片是商品。」
造晶片比造原子彈更難。「晶片不是一種產品或者一種產業,而是一個產業鏈。這個小小的晶片,可能小得就像手指甲蓋那麼大,但它是全體人類迄今為止工業文明的一個集大成者,涉及到很多行業,比如機械、電子、冶金、化工、材料等。」劉亞東說。 @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