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9月13日),美國勞工局公布了上個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8.3%,低於6、7月份的9.1%和8.5%,這顯示部份商品和服務的通脹出現緩和跡象。但經濟學家指出,因核心物價指數不降反增,可能意味著美聯儲未來將祭出更大幅度的加息動作。
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ore CPI),是指在扣除掉對物價較為敏感的能源及食品價格後,能準確反應一個階段的物價水準。8月份的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為6.3%。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松管理學院經濟學家俞偉雄教授分析指出,因為核心物價指數上升嚴重,美聯儲未達到加息的預期目標,這意味著在9月底之前美聯儲將繼續加息,「大概可以看到三碼的增加,然後還會再有繼續加息的情況」。
核心物價指數為何仍保持上升趨勢呢?俞偉雄認為,這是需求面和供給面相互作用的結果。美聯儲加息的主要目標是為了減少需求,以此來降低需求拉動的物價,但未能影響供給面。
從供給面上分析,食物、油價的通脹跟俄烏戰爭有關,俄烏戰爭影響了供給面。但美聯儲的加息無法消除俄烏戰爭對供給面造成的影響,只會影響需求面。
在減少需求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經濟衰退。他推測,因為聯準會要全力解決通脹問題,可能會把衰退的問題暫時放到一邊。
租房成本是影響物價的重要因素
房租是核心物價的一個主要構成因素。
俞偉雄認為,過去因為利率低,讓很多人想買樓;但在加息之後,很多人開始買不起房,於是轉向租樓市場,造成房租不斷攀升。
他說,過去10年,美國房屋供給量不足,造成僧多粥少,需求增加。尤其是過去2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人在家工作,加大了對房屋的需求。但需求增加了,房屋供給卻受到限制,造成房租快速膨脹。
「我們發現過去一二十年,尤其是在一些都會區,像加州是很明顯的。如果要蓋房子,有一些法令規定有重重的限制,所以房屋的供給受到很大的限制。」 他說,「這不是貨幣政策能夠完全解決的。因為這有供給面的一個因素,要把通脹拉下來,可能要付出很大的社會經濟成本。」
貨幣政策寬鬆和學貸減免助長通脹
除了供給面和需求面的因素外,俞偉雄認為,過去兩年的貨幣寬鬆政策也是造成通脹的一個原因。
他說,政府在2020年疫情初期做了一些急救措施,來幫助中小企業很有必要;但在2021年後又做了一次救市措施,「我覺得那個做得太過了。因為那時候經濟已經全面復甦,再配上這寬鬆的貨幣政策,就造成整個市場的通貨膨脹」。
他認為,通脹也與美國的能源政策有關。因為要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限制石油產量,造成石油供給緊張,使石油價格一度居高不下。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但疫情之後一直未能恢復到疫情前的石油產量。
另外,他提到,最近拜登政府提供的學貸減免計劃可能也會助長通脹。「這就像是貨幣寬鬆的財政政策,本來借錢的人,突然間不用還錢了,它就會增加消費。所以,我覺得在政府的財政政策方面,要稍微節約一點。」他說。
俞偉雄認為,如果政府能夠在房屋供給方面放鬆管制,減少對建房的限制,增加供給,降低美國人的置屋成本,減少租金上漲的壓力,對降低通脹會有幫助。#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