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糧佔大陸全年糧食產量四分之三。官方表示,高溫乾旱令今年秋糧收成面臨威脅。中共四部門聯合發緊急通知,要打「保秋糧豐收保衛戰」。而大陸專家指,預計未來幾周,長江中下游可能會出現夏秋連旱,要做「最壞的打算」。

官方:糧食生產面臨威脅

當前正值中國秋糧作物生產關鍵時期,距收穫季節僅不到兩個月時間。8月21日,中共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召開會議,稱高溫乾旱已成為影響南方秋糧豐收的最大威脅。

8月22日,中共農業農村部、水利部、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四部門聯合印發緊急通知,要求有關地區毫不放鬆抓好防災減災各項工作,全力以赴打贏抗高溫熱害乾旱奪秋糧豐收保衛戰。

8月16日,中共副總理胡春華在京出席三季度「三農」重點工作影片調度會時強調,抓緊抓實秋糧生產。胡春華說,秋糧產量佔全年糧食總產量的四分之三,是糧食生產的大頭。

本次旱情對長江流域影響最大的省份是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和四川六省(市)。截至8月17日,在不到一周時間內,6省市耕地受旱面積已從967萬畝擴大到1,232萬畝。

水利部資訊中心副主任劉志雨在8月17日的記者會上稱,長江流域部份中小水庫蓄水嚴重偏少。當前,四川、重慶、安徽水庫蓄水較常年同期偏少一成,有70座中小型水庫低於死水位,110座接近死水位運行。

中共水利部8月21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9個省(市)耕地受旱面積已經達到3,299萬畝,246萬人、35萬頭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響。

8月18日,重慶市水利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16日,全市66條河流斷流,25座水庫乾涸,2,138眼機電井出水不足,34個區縣遭受乾旱災害,累計受災人口88.9萬人。

重慶渝中區市民韓先生8月24日告訴本報記者,當地高溫非常嚴重,長江和嘉陵江都乾枯了,估計再過半個月,長江水就乾了。「農田早就乾成沙漠了。」

韓先生說,目前當地的糧食、蔬菜、水果、副食品通通漲價,絲芹漲到二十多塊一斤了。豬肉漲得更厲害,每斤二十多、三十塊錢。老百姓根本都無法生存。

上周,重慶北碚最高溫達到史無前例的45℃。韓先生說,重慶持續44℃以上的高溫,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韓先生說,當地經濟狀況好的人都離開重慶了,到附近海拔高的地方去避暑了。「但是我沒錢,沒辦法離開,就在家裏待著,度日如年、非常難受。太熱了,我不敢出門。」

「如果在重慶家裏沒有冷氣機,根本都無法活下去,那絕對是死亡。重慶人民的生活簡直無法形容。我是個孤寡老人,政府對我沒有任何照顧。政府已名存實亡。」

他表示,聽說高溫還將持續一周。

8月20日,因青衣江和岷江水流量明顯減少,四川樂山大佛底座罕見露出。同日,中央氣象台將氣象乾旱預警升級為橙色。

江蘇無錫市的吳先生24日對本報表示,今年的天氣特別熱,要熱死人了。「我的電動車底下有個溫度表,太陽比較曬的情況達到五六十度。太陽不曬人也濕透了。在室外待不住啊。能扛過來的人是很難的,身體質素要特別好的。」

吳先生說,往前也有高溫天氣,但溫度沒有現在高,而且今年的高溫周期比較長。「我家淨水器放出來的水都是熱的,可以泡奶粉了。」

大陸專家:或出現夏秋連旱

《中國新聞周刊》的最新報道說,7月以來,長江流域正在遭遇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氣象乾旱,出現罕見的「主汛期反枯」。

8月6日,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期,水位退至11.99米,成為1951年有紀錄以來最早進入枯水期的年份,較2003年至2021年平均出現枯水期的時間提前69天。

江西省氣象局8月20日乾旱監測數據顯示,江西目前有75個縣(市、區)達中度以上氣象乾旱,其中22個縣(市、區)達重旱,35個縣(市、區)達特旱。

湖北截至8月22日共有17個市(州、直管市、林區)85個縣(市、區)657.95萬人因旱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達1,159.7萬畝,其中絕收面積102.57萬畝,直接經濟損失58.22億元。

江西是中國產糧大省,環鄱陽湖地帶是江西糧食主產區,都昌縣下轄的24個鄉鎮中,21個瀕臨鄱陽湖,其湖岸線長達308.8公里,幾乎是整個鄱陽湖的三分之一。

舒洋春是江西九江市都昌縣土塘鎮的種糧大戶,她承包的2,000多畝水稻橫跨五個村,其中雙季稻就有1,100畝。今年7月底時,她發現,部份水稻的葉片開始萎縮,短短幾周後,稻田附近用來取水的溝渠和山塘就接近乾涸。

都昌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中心主任周小華稱,8月中旬以後,部份正處於抽穗揚花時期的晚栽中稻也因為連續缺水而枯死、絕收,一些田面已經開裂。

他說:「水稻只要連續10至15天缺水就會枯死,今年乾旱又比較特殊,疊加持續高溫,對正處於抽穗揚花的水稻而言,高溫會影響結穗率,最終造成產量下降。」

湖南也是農業受災較重的省。湖南省農情分析研究中心、農情調度科科長王景晨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湖南屬於丘陵地區,只能靠天吃飯,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的耕地,抗旱成本極高。

隨著高溫乾旱的持續,部份地區的山塘、小水庫幾乎乾涸,零星地區「已經喪失了水源」,無法保障作物的基本生產。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鄭飛對陸媒表示,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分析,今年長江中下游地區可能會出現夏秋連旱。

如果後續旱情繼續發展,水庫群調度也可能面臨一定挑戰。因此要在戰略上做好「抗大旱、抗長旱」的準備。受旱地區要考慮到「最壞的情況」。

專家:天災與中共人禍分不開

8月24日,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對《大紀元》表示,四川、重慶、湖北、湖南等省市乾旱嚴重,肯定會影響今年的農業生產,秋糧肯定會減產。

他認為,中國出現極端天氣,與人禍相關聯。水電的開發是一級一級的,如雅魯藏布江修了很多的電站、水壩,這麼做了以後,就把原來的自然環境破壞了,這是人為破壞的。

這對氣候的變化也起到了不良作用。三峽大壩的建造也導致很多問題出現。中共執政的七十多年,一直在講「人定勝天」,「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最後是老百姓受苦。中共這樣的政策去管理國家,最終一定會被大自然教訓。

李恆青還指出,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溫室氣體排放量是世界第一,會造成氣候的暖化;而且中國的污染問題嚴重,很多的污染物在天空當中吸附太陽的熱,使得氣溫不斷升高。這些都是人禍。目前的天災與過去幾十年來中共無休止地對大自然的破壞、對人文環境地破壞都是有關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