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外宣」紀錄片《春,又見香港》(Spring, Seeing Hong Kong Again),描述中共「協助香港」從政治動盪與武漢肺炎疫情中「復原」,遭香港大學「中國傳媒研究計劃」踢爆,由製作團隊到國際反響,均疑似造假。有意見認為,中共的大外宣不改「崇洋媚外」的心態,更可能反映中共的經濟狀況嚴峻,導致此紀錄片搞得「亂七八糟」。

中共「大外宣」紀錄片《春,又見香港》(Spring, Seeing Hong Kong Again),描述中共協助香港從政治動盪與武漢肺炎疫情中「復原」,遭香港大學「中國傳媒研究計劃」踢爆,由製作團隊到國際反響,均疑似造假。資料圖片。(GlobeNewsWire)
中共「大外宣」紀錄片《春,又見香港》(Spring, Seeing Hong Kong Again),描述中共協助香港從政治動盪與武漢肺炎疫情中「復原」,遭香港大學「中國傳媒研究計劃」踢爆,由製作團隊到國際反響,均疑似造假。資料圖片。(GlobeNewsWire)

「中國傳媒研究計劃」發表了由駐大陸的荷蘭籍獨立記者宋楷文(Kevin Schoenmakers)撰寫、題為「Telling China’s Story, Poorly」(拙劣地講中國故事)的調查,當中提到這齣25分鐘短片,在6月1日發布的新聞稿中,聲稱紀錄片在法國的第75屆康城影展(Cannes Film Festival)引發熱議(sparked heated discussions),放映後全場觀眾掌聲長達3分鐘,又說部份觀眾稱被震懾(stunned),改變了對香港的印象。該新聞稿又稱,在康城電影節前,《春,又見香港》還獲得了捷克的布拉格電影節(Prague Film Festival)最佳紀錄片獎。

《春,又見香港》由法國導演列Benoît Lelièvre今年拍攝。親共星島新聞集團旗下的《巴士的報》在6月曾經刊登署名Sebastian的網誌文章,提出該片「向觀眾展示了民主、自由、和平、包容、多彩的真實香港」,片中追蹤長居香港的紐西蘭籍人士,講述4個「普通香港人」包括青年演員、證券從業員、義工女孩和虔誠的天主教徒的「故事」,反映出反送中運動時被抗爭者堵路影響演出、香港宗教自由等。文章形容經歷修例風波和疫情衝擊後「香港社會猶如春暖花開,重新出發」,北京政府使香港在修例風波後「繁榮穩定」,並「幫助香港戰勝第五波疫情」。

根據介紹資料顯示,《春,又見香港》由法國導演列(Benoît Lelièvre)執導。據他的Facebook,他已於2019年離開中國且再也沒回去。他拒絕回覆所有記者的問題。(推特截圖)
根據介紹資料顯示,《春,又見香港》由法國導演列(Benoît Lelièvre)執導。據他的Facebook,他已於2019年離開中國且再也沒回去。他拒絕回覆所有記者的問題。(推特截圖)

虛構參與國際影展

捷克傳媒「Denik N」記者的調查發現,該片「在布拉格電影節獲獎」根本不存在,當時只有2人購票觀看,其宣傳照片僅來自圖庫。

而當時放映的申請者王杰,被宋楷文發現是「江蘇片投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的主要股東和董事總經理,該公司曾經為陝西省一個地方政府,製作過至少一項宣傳,即紀錄片《楊家將》。宋楷文調查發現,王杰的公司亦幫該片「參與國際競賽」,但當中多是沒名氣的小影展,甚至真實性成疑的影展。

進一步的調查亦發現,《春,又見香港》並非在康城影展的主會場放映,而是在「康城電影市場展」(Marché du Film)上播放,此是花錢即可播放的平台。

《春,又見香港》的工作人員名單,在宋楷文調查下,卻幾乎都是查無此人,更沒提及任何製作公司。至於僅可以找到的兩名《春,又見香港》顧問,親共導演金華青和希臘「耶拉派特拉國際紀錄片電影節」(IDFI)藝術總監瓦拉西(Eleni Vlassi),前者否認參與這部紀錄片,後者的電影節與大陸關係密切,推出「中國夢」計劃。

在所謂的「布拉格電影節」網站(http://ybcpff.com)上找到的部分《春,又見香港》電影宣傳圖片為庫存照片。(推特截圖)
在所謂的「布拉格電影節」網站(http://ybcpff.com)上找到的部分《春,又見香港》電影宣傳圖片為庫存照片。(推特截圖)

找外國人說「大外宣」故事

中共就香港情況的「大外宣」,並不止於《春,又見香港》。英國導演、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得主柯文思(Malcolm Clarke)6月發布長10集的反送中運動影片《香港:被掩蓋的真相》(Hong Kong Returns),受訪者全部都是親建制,包括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親建制英文報章《南華早報》首席新聞編輯Yonden Lhatoo、《南華早報》專欄作家Nury Vittachi和前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沒有民主派政治人物被訪問。

柯文思稱,自己在2019年街頭拍攝到和看到的畫面,與西方傳媒的報道不一樣,「訊息出現了斷層」;又問「所有發達國家都有相類的國安法」,為何只有《港區國安法》受批評;認為對比1980年代大陸的貧困,現在生活水平提高、科技等「多方面進步」。他還提出「一國」不是威脅,而是「機遇」。

影評人林兆彬批評,紀錄片雖然表面上裝作客觀中立,但親共立場明顯,只是重新包裝大外宣,企圖為中共洗白,抹黑2019抗爭運動。

吳志森:反映中國人「崇洋媚外」DNA

資深傳媒人吳志森在其網台節目說,中共這種「大外宣」在外國沒有人相信。身在英國的他表示,在當地遇上10個人,「10個人都問香港最近是否出大事,是否很危險,是否很多人都失去自由?」全部的結論都一致。他認為,影片對香港人、外國人的效果「幾乎是零」,質疑花錢的意義何在,但或許能夠說服資訊封閉下的大陸人。

他指出,「崇洋媚外」的DNA,一直存在於中國人當中,即使他們反英反美,骨子裏還是崇拜外國人,「否則為何不找中國,找張藝謀(大陸名導演)拍,為何要找柯文思拍?」因為「中國人不相信中國人拍的東西」,質疑「大外宣內宣化」是否有用。

「大外宣內宣化」

大陸國際關係學者儲殷,曾經在去年7月的全球化智庫(CCG)舉辦的「中國新敘事研討會」中表示,大陸隨民族自信心提升,形成奇怪的「外宣內宣化」,宣傳對象不明,大量金錢投入外宣後,只在國內產生效果。她又警告,不要陷入「外宣內宣化」的陷阱,「在早期,我們相信流利的英語有助於(講中國的故事)」,「現在,我們可以講流利地道的英語,但我們的外國同行根本聽不懂。」有傳儲殷的言論當時引來中共外交部不滿,儲殷受到「高層警告」。

之後,中共在今年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中,似乎已經調整策略:一方面在國內批評北約利用烏克蘭打代理人戰爭;但在國際上的表態則含混曖昧,例如中共駐美大使秦剛說,中共不會提供武器彈藥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並會提供幫助以緩和危機,而在被問到為何中共不能公開譴責俄羅斯入侵行為時,秦剛稱,那是幼稚無用。

然而,「大外宣內宣化」似乎又在《春,又見香港》事件中重現。

桑普:疑中共經費不足「搞得亂七八糟」

時事評論員桑普在其網台節目批評《春,又見香港》是粉飾太平、蠱惑人心、篡改歷史;認為《春,又見香港》搞得亂七八糟,懷疑當中有沒有人剋扣「大外宣」款項,甚至連臨時演員的數也省回,分析官員在現時「割韭菜」的環境下,「袋得幾多得幾多(能拿多少拿多少)」。他又表示另一個可能性是中共缺錢。但是兩者都顯示大陸潰爛的情況在加速,形容現在經濟只是「潰而未崩」;無論是房地產、資金鏈、地方債務等,「卷躺潤」(內卷、躺平、潤——移民海外)的情況嚴重,資金大幅外流;外資亦因撤走而減少。◇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