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肆虐全球,危害公眾健康,部分患者在康復後仍要經受「長新冠」症狀之苦。美國喬治亞醫學院(Medical College of Georgia)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患者在感染COVID-19後會出現慢性神經精神症狀,在染疫約4個月後,最常出現的症狀是疲勞和頭痛。

參與該研究的神經學家Elizabeth Rutkowski在《Science Direct》雜誌上表示,很明顯很多人長期受到COVID-19綜合症影響。

喬治亞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200名患者感染COVID-19後約125天時的狀況,結果發現有80%的參與者出現了神經系統症狀。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疲勞,佔68.5%,其次是頭痛,佔66.5%。有超過一半的人出現了嗅覺和味覺的變化,分別佔54.5%和54%,近一半(47%)人符合輕度認知障礙的標準,其中30%的人表現出詞彙受損,32%的人工作記憶受損。25%的人符合抑鬱症的標準,表現為有糖尿病、肥胖、睡眠呼吸暫停和有抑鬱病史。18%符合焦慮客觀標準的人患有貧血及有抑鬱病史。

疲勞症狀在COVID-19患者中表現最為突出,原因可能是炎症水平在一些人的體內仍然很高,發炎是身體對感染的自然反應。Rutkowski表示,這些發現表明,即使病毒本身的抗體可能會減弱,持續發炎仍會導致疲勞等症狀。她指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多發性硬化症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也具有高水平的炎症,首要症狀是疲勞。

Rutkowski說:「他們感到身體疲勞,呼吸急促,他們去洗碗時感到心悸,他們不得不立即坐下,他們感到肌肉酸痛,就像剛跑了一英里或更遠一樣。」她說:「可能還有一定程度的神經系統疲勞,因為患者也有腦霧,思考、甚至閱讀一封電子郵件都會很痛苦」。一些研究甚至表明,即使是輕度至中度的疾病也會導致腦容量縮小。

研究還發現,參與者報告的症狀通常與客觀測試表明的不符,Rutkowski表示這一事實令人驚訝,而且它是雙向的。例如,大多數參與者報告了味覺和嗅覺的變化,但對這兩種感覺的客觀測試並不總是與他們報告的一致。研究人員表示,事實上,根據客觀測量顯示,未報告這些變化的人中,有更高比例的人實際上有功能受損的證據。Rutkowski說,雖然原因還不確定,但有此差異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他們的味覺和嗅覺的質量發生了變化,而不是純粹的能力受損。

自COVID-19開始傳播以來的經驗和研究都表明,直接的神經系統影響可能包括味覺和嗅覺喪失、腦部感染、頭痛,以及較少見的癲癇發作、中風、神經損傷或死亡。研究人員寫道,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味覺和嗅覺喪失等可能會變成慢性問題,以及腦霧、極度疲勞、抑鬱、焦慮和失眠等症狀都是「長新冠」的表現。

Rutkowski指出,有證據表明,被感染的次數越多,出現持續問題的風險就越高。因此每個人能做的就是努力避免感染以及加強免疫,以幫助保護大腦和身體免受「長新冠」症狀的影響。@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