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進入7月,全球大事頻出,7月7日,英國首相約翰遜辭職。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7月9日,斯里蘭卡政府宣布破產。這之外,還有一件事,就是石油了,7月6日,國際油價突然暴跌,WTI(輕質原油)跌破100美元大關,跌幅超過10%。一些分析認為,油價暴跌,是由於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心造成的,不過,也有分析認為,是因為7月5日一個重量級人物的去世造成的。
那麼,這個人是誰?油價又是否會繼續下跌呢?另外,油價的漲跌,為甚麼會牽動全球的經濟命脈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些內容。
歐佩克秘書長去世 影響油價?
我們先來說這位重量級人物,他就是歐佩克(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秘書長、尼日利亞政治人物穆罕默德·巴爾金多(Mohammad Sanusi Barkindo),現年63歲的巴爾金多在7月5日晚上去世,媒體沒有披露他的死因。
巴爾金多的去世頗為突然,因為當天,他還在尼日利亞舉行的石油會議上致辭,還和該國總統進行了會談,但是,幾小時後卻驟然離世了。
那麼這個巴爾金多是甚麼人?他的去世怎麼會影響到石油價格呢?
巴爾金多是尼日利亞人,自2016年起擔任歐佩克秘書長,原計劃將在本月底卸任。他在任職的6年中,讓世界石油價格持續高位,被稱為「油價定海針」。那麼我們來看看他都做了甚麼?
2016年,在巴爾金多上任歐佩克秘書長的第一年,當時的國際油價一度跌破每桶30美元,為了推升油價,他推動了歐佩克+聯盟的成立,把俄羅斯等非歐佩克成員國拉入夥,組建了全球最大的壟斷組織,從此油價就開啓了上漲態勢,並且持續多年。
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也導致了石油需求驟降,油價跌落到谷底,不過,巴爾金多卻在一年內,促成了史無前例的最大規模的減產協議,減產規模接近每天1,000萬桶,結果就是促使油價能夠繼續上行。
在今年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美對俄羅斯實施制裁,造成全球能源價格隨之上漲,為了減少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歐美政要紛紛走訪中東,美國高層不惜兩次出訪委內瑞拉。
美國總統拜登,要求歐佩克增產,以填補制裁俄羅斯帶來的供應缺口,降低油價。但巴爾金多以歐佩克各國產能已經接近上限作為藉口,不斷拖延增產的時間和規模,讓油價持續維持在100美元以上。此外,他還拒絕了把俄羅斯踢出歐佩克+行列的要求。
可以說,巴爾金多是石油生產國的「貴人」,在他上台之前,石油生產國大都潦倒,比如,沙特瀕臨債務危機,俄羅斯經濟負增長,其它產油國也都是危機重重,但是在巴爾金多擔任了歐佩克的祕書長之後,俄羅斯、沙特、伊朗、委內瑞拉等各個石油大國,都憑著高油價獲得了巨大的財政收入。
尤其是俄羅斯,持續高企的油價,讓俄羅斯賺得盆滿鉢滿,也讓普京有了和烏克蘭開戰的能力。巴爾金多,被公認是普京最堅定的盟友,如果不是巴爾金多的堅持,俄羅斯應該早就被踢出歐佩克+了。
也因此,巴爾金多的死,對普京肯定會是一大打擊。因為油價不僅是俄羅斯維持戰爭的軍費來源,也同樣是普京跟北約博弈的最重要籌碼,如果失去了高油價帶來的國家收入,俄羅斯的侵略戰可能就難以繼續維持。
原本,巴爾金多是計劃在7月31日,結束在歐佩克的第二個任期,繼任者,是科威特石油公司資深人士、前歐佩克的理事海瑟姆·蓋伊斯(Haitham al-Ghais)。和親俄的尼日利亞相比,新任秘書長是來自親美的科威特,一些分析認為,蓋伊斯上台,應該不會像巴爾金多那樣頂著西方壓力強力支持俄羅斯,高油價的局面可能會有所改變。
也因此,一些分析認為,這幾天油價的暴跌,就和巴爾金多的去世不無關係。事實上也是,巴爾金多在5日去世,而第二天油價就有了下跌。
另外,由巴爾金多一手締造的歐佩克+組織,其鬆散的聯盟恐怕也會難以為繼。瑞士銀行的分析師就認為,巴爾金多是歐佩克背後的「穩定力量」,因此,從中短期來看,這將增加歐佩克下一步行動的不確定性,並會加劇油價的波動。
歐佩克會增產?
這種變動是否會出現,在兩天後,我們可能就會看到結果。7月15日到16日,美國總統拜登將會訪問沙特,到時他將會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會面。訪問期間,拜登還將與中東國家領導人討論一系列問題,其中能源問題將會是關鍵。
不過對於訪問沙特,人權團體以及部份民主黨人都曾經警告拜登,他的出訪將會傷害美國對於守護人權的承諾。
原因是,2018年,華盛頓專欄作家、沙特的異議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在沙特駐土耳其的領事館內被殘忍殺害,在白宮2021年2月發布的情資報告中,確定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就是批准該行動的人,因此,一些聲音認為,拜登訪問沙特的舉動,等於是向沙特高層示意,即使他們嚴重侵害人權,也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
在拜登訪問前,沙特已經同意放寬石油產量。但是,加拿大皇家銀行(RBC) 的分析團隊在報告中表示:在現行歐佩克+協議延長到12月的背景下,領導階層恐怕得努力尋求解決辦法。
事實上,歐佩克一直不願意增產石油,以抵消制裁俄羅斯石油出口而產生的供應缺口,即使答應增產,也只是象徵性,理由是,沙特和阿聯酋的產能已經接近極限。那麼,歐佩克增產情況如何呢?根據路透社日前的調研,歐佩克曾經答應,6月份增產27.5萬桶,但實際上,在6月時,歐佩克只實現了日產2,852萬桶,比5月反而減少了10萬桶。
另外,為了降低油價,遏止通膨,七國集團也在商討對俄羅斯石油出口設置價格上限,同時還可以減少俄羅斯的收入,但是,這有可能讓俄羅斯進一步減產,反而推升國際油價。這之前,一些歐佩克的代表已經稱,產油量上不來,主要原因就是制裁打擊下的俄羅斯產量下降。
日前,摩根大通分析師也警告,如果俄羅斯以削減原油產量,作為對七國集團(G7)制裁的報復,全球油價可能會達到每桶380美元。
俄羅斯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就曾經在7月5日威脅,限制俄羅斯石油價格,將大幅減少市場上的石油,並且可能會推動油價突破每桶300~400美元。
吃穿住行離不開石油
相信很多朋友,都感受到了油價高企的壓力了,也許有不開車或是開電動車的朋友,會認為油價高低跟自己沒太大的關係,但其實不然,因為油價的升高,會帶動生活方方面面的物價升高,加劇通貨膨脹。
事實上,我們的吃穿住行都離不開石油。
首先來看吃。有媒體曾經報道,每個人的一生,會「吃」掉551千克的石油。石油能吃嗎?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當然剛開採出來的石油是不能吃的。
不過,我們吃的糧食和蔬菜都離不開化肥和農藥,而這兩樣東西都是石油副產品。化肥是用石油、天然氣為原料製成合成氨,並進一步生產製成硝酸銨、硫酸銨、尿素等等重要的氮肥,為植物生長提供重要的氮元素。
另外,很多食物的保鮮、染色,以及調味都有石油副產品的參與,比如,生日蛋糕上五顏六色的奶油中,添加的人工食用香精、色素,就是來源於石油。還有很多日常用品的生產,也都離不開石油,比如,一瓶500毫升的純淨水,經過發現水源、開採、淨化、裝瓶、運輸等環節,最後擺在我們面前,一共要消耗167毫升的石油。
甚至連醫藥,都離不開石油。很多藥品都由苯衍生而來,而苯又是從石油裏製取的。另外人造器官、醫用X光片及其處理溶液等等也都使用了石油製品。
還有穿,大家知道,我們現在很多衣服面料都是滌綸、腈綸、錦綸等等,而這些也是來自於石油生產的合成纖維。現代紡織所使用的纖維中,化學纖維的比重接近3/4,而有90%以上的化學纖維產品依賴於石油,據說,每人一生花在「穿」上的石油,會達到290千克。
說到住,人的一生花在「住」上的石油,將近3,790千克。我們家裏的各個角落,可能都離不開石油的參與。比如,保鮮膜、食品袋、牙刷、塑料盆、iPad等等,幾乎所有的塑料都是石油產品。
還有廚房、衛生間裏的水管,以及房間裏的電線、電纜都能找到合成橡膠的身影,而石油就是製作合成橡膠的主要原料。還有油漆塗料也要用到石油。
另外,我們的清潔用品,比如洗面奶、洗髮水、洗滌劑等等,也是石油的衍生品。石油甚至也是製作化妝品的原料,目前市場上90%以上的潔面乳和化妝品都含有礦物油,凡士林、石蠟、香精等等都來源於石油。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行。除了車輛使用的汽油、柴油外,鋪設道路的瀝青也來自石油。同時,要想機械運行順暢,就需要潤滑油,而潤滑油同樣是石油產品。汽車的輪胎需要合成橡膠,也是來自石油化工。每個人一生中,在「行」上,大約要用掉3,838千克的石油。
可以看到,石油價格的起伏,直接關係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石油大國們的一個決策,簽單的是他們,買單的是我們。@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陳思雨
粵語配音:Ada
剪輯:曲歌
監製:李松筠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