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指出,歐美發達經濟體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正大幅放緩,這影響了中國製造商,並使得大流行期間飆升的海運價格也隨之下降。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報道(超連結),廣東咖啡機製造商HiBrew總經理曾秋平說,今年迄今為止,該公司的銷售額已下降了30%至40%。他表示,其他出口商告訴他,他們的美國訂單也正在減少。

CNBC指出,貿易商雖然過去苦於應對供應鏈的擁塞和動盪,然而,現在他們可能需要面對發達經濟體的需求下降。

分析師表示,貨運成本在大流行期間飆升到創紀錄的水平後,現在已開始下跌,這表明物流需求正逐漸消失。他們警告,這些動態表明經濟可能走向衰退。

數字供應鏈平台Shifl的創始人沙布西‧利維(Shabsie Levy)說,中國和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海運即期運費(spot ocean freight rates)確實已下降。

利維表示,這是因為美國消費需求下降,使許多美國零售商的庫存過剩。

「零售需求的下降已經拉低了海運即期運費,並將繼續如此」,利維說,「我還不會把這種需求減少稱為經濟衰退,但事情似乎正在走向困境。」

他表示,他聽說「一些客戶正經歷銷售額下滑,特別是在某些高價物品和不太必須的物品上」。

根據Shifl的數據,在2020年1月到今年5月期間,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即期海運費用增加了近3.5倍。這些物流成本可能被製造商吸收,也可能轉嫁給了消費者,從而推高了通脹。

不過,美國的新訂單已經放緩,例如美國第七大進口商三星公司(Samsung U.S)已將其7月份的訂單減半。美國第二大進口商泰基特(Target)也宣布將削減訂單,因為庫存正不斷增加。

據英國倫敦海運諮詢機構德魯里(Drewry)所編製的世界貨櫃運價指數(World Container Index, WCI),主要航線上40呎貨櫃的運費,自去年9月以來已下降了30%以上。

此前,經濟學家馬克‧萊文森(Marc Levinson)在LinkedIn上說(超連結):「美國的分銷系統物滿為患。4月的商業庫存比一年前增加了近18%。非汽車零售商的庫存增加了20%。」

「庫存過剩的原因是甚麼?很簡單,消費者已經不再大肆消費。隨著購物習慣恢復到大流行前的常態,通貨膨脹削弱了購買力,房屋銷售停滯,許多消費品的需求也隨之停滯。」

萊文森表示,這一趨勢在歐洲、北美和亞洲部份地區都很明顯。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商品需求正面臨著「三重打擊」,即封鎖解除後消費支出轉向服務,通貨膨脹使預算緊張,以及對經濟衰退的擔憂等。

BMO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資策略師馬容宇(Yung-Yu Ma)說:「如果經濟衰退不是很嚴重或持久,那麼到明年春天,供需應該會恢復平衡。」

不過,馬容宇表示:「更漫長的經濟衰退,將使庫存調整拖得更久。」#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