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本港現時疫情,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近日宣稱,研究將「安心出行」實名制並提供高風險通知,亦會考慮引入大陸「綠碼、黃碼、紅碼」三色動態管理方法。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日(11日)表示,當確診個案相對較多時,尤其社區源頭不明個案佔較高比例時,重點未必是追蹤接觸者,因為一方面未必做得到,另一方面會有明顯滯後情況出現,認為當局循著這個方向加強追蹤,收到成效未必很大。
盧寵茂昨日(10日)宣稱,早前已與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會面,要求當局調整「安心出行」系統,包括增加提示,提醒須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士在接受檢測前勿到高風險的場所,強調最重要是實名登記及提供高風險通知;另外或會考慮日後引入大陸「綠碼、黃碼、紅碼」三色動態管理方法。他今日受訪時解釋,「紅碼」會針對確診者發出,「黃碼」則構思在海外返港人士,希望能讓處所負責人知悉其狀況。
盧寵茂亦表明,希望提升現有核酸檢測速度、數量及準確性,要求檢測供應商能做到「多、快、準、易、平」的效果,意即檢測數量要足夠多、報告結果快而準確、市民很容易可以做檢測,而且檢測價錢便宜。他指抗疫已逾2年,或可商討調整檢測價錢,「如果是工作上的原因需要做核酸檢測,應該是由政府資助。」
何栢良今日接受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時表示,本港疫情進入復常階段,近期確診數字均徘徊於2,000至3,000宗之間,直言當確診個案相對較多時,特別是當社區源頭不明個案佔較高比例時,重點未必是追蹤接觸者,因為一方面未必做得到,另一方面會有明顯滯後情況出現。
他舉例指,自從5月初至今的2個月,衛生防護中心都會公布較嚴重的場所爆發群組。根據當局數據,最大型的感染群組來自星月樓及位於中上環的一些酒吧等等,涉及總數接近或超過1,000人。不過,這些大型群組僅佔當時整體確診個案很低比例,約2%至3%,故此即使當局針對處理這些感染群組,對於疫情整體影響很小。
何栢良又特別提到,現時追蹤接觸者最大的問題在於滯後,由帶病毒者進入處所發生傳播鏈當日,到衛生防護中心發現個案時,當中滯後約7天。鑑於現時Omicron變種病毒潛伏期中位數介乎2天半至3天,假如當局7天後才去採取行動,作密切接觸者追蹤,他預期不會對疫情趨勢具有很大影響,「政府循著這個方向加強追蹤,收到成效未必很大,應該考慮處理現有漏洞,清楚分析成效,效果才會更好。」
他更指,本港現時已實行「疫苗通行證」制度,倘進入高風險場所都要使用,如果當局對確診者或抵達香港後須要檢疫或醫學監測的入境人士暫停有關權限,都能達到所謂「精準防疫」目的,認為參考大陸及澳門「健康碼」制度,禁止市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等等,做法未必可行,未必具有很大效益,甚至會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至於核酸檢測方面,何栢良亦認為有關滯後問題同樣需要處理。他指,現時核酸檢測過程由採樣到發出報告,政府沒有定期公布相關所需時間,如果日後絕大部份人士能在24小時以內完成程序,帶來效益將會更大。
他建議政府參考新加坡做法,當地對須接受家居檢疫或醫學監測的人士,會不定時要求透過手機程式拍攝一張近照,或者顯示當時身處定位,認為有關做法能夠堵塞現時追蹤漏洞,同時加強對確診者處理,「如果能夠將受影響人士聚焦,而非全港700多萬市民同一時間受到影響,比較合乎最低成本效益以及本港整體復常方向。」
至於近日疫情略有升溫跡象,單日確診個案維持2,000至3,000宗水平,衛生防護中心揚言未來疫情或會上升一倍,何栢良則坦言本港現時處於「後疫苗浪」,這波疫情確診數字仍未見頂,主要原因由於現時本地傳播仍然主要來自新變異病毒株BA.2,其它亞型病毒株如BA.4,甚至BA.5雖然已在社區傳播,不過佔比仍然很低,僅有不足1%。
觀乎世界各地近2至3星期疫情,尤以歐洲為例,過去2個星期BA.4及BA.5已急升70%,他預計當本港其後相關病毒株個案開始冒升時,整體社區感染上升速度將會更快及更明顯,參考歐洲情況,本港疫情有可能會翻倍。
當被問及是否應該讓核酸檢測常態化,何栢良就斷言有關做法未必是最關鍵,他解釋,Omicron的潛伏期很短,加上很容易經空氣傳染,除非當局採取很嚴厲的手段,例如是將所有處所關閉,否則要將高傳染性病毒短時間內壓低,不是很容易以低成本能達致,最終控疫目的應該是為減少住院及重症率。@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