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學的時候,我不喜歡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因為覺得句字很長,字詞都頗深奧,難以閱讀。某一日,我意外地在圖書館借閱了一本《衛斯理》小說,還記得是《貝殼》,隨即讓我跌入倪匡的科幻世界,沉迷得一口氣連續看了50多本,即大約三分之一的《衛斯理》系列。最近,倪匡與世長辭,回顧他一生的經歷,可能比「衛斯理」更傳奇。

1935年在中國上海出生的倪匡,年輕時成為公安幹警,被調派到內蒙古管理勞改農場犯人。倪匡後來因為拆掉木橋生火取暖,被指是「反革命」。在等待審判期間,決定逃離內蒙,然後到上海、廣州、澳門,再在1957年成功偷渡到香港。

倪匡好像有水晶球,早已看穿「一國兩制」不可信。重溫1989年六四屠城後的經典電視節目《今夜不設防》,倪匡當時猛烈批評中國政治幾千年以來仍然是封建統治,由一個「皇帝」(中共領導人)決定一切。他甚至說和平反抗從來不會成功,因為「皇帝」不怕殺人,例如文化大革命;他亦指出「今日中國,明日香港」。在2019年,他於反送中運動期間表示:「我已經反共反了這麼多年,難道現在去撐警啊?」

最諷刺的是,正因為香港當年被英國殖民統治,才成為他的避風港。假如倪匡在數十年後的今日才出生,就算成功偷渡來港,也會被引渡到中國大陸坐牢;就算不被引渡,報館也會封殺他,無論小說寫得多麼出色,也不會有機會成功。

在今日的香港,不會再有第二個倪匡。他就是2019年「送中條例」可以對付的「逃犯」之一,這個政治極不正確的「反共作家」,在香港甚至已經成為了禁忌。中共黨媒《文匯報》和《大公報》印刷版至今竟然也沒有報道倪匡離世的消息,只在網頁版用數十字報道。另外,新成立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只發表不足100字的聲明去致哀;相反,名導演羅啟銳最近離世,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的聲明共300字,亦有表示「對他的離世深感難過,並會永遠懷念他」。或許有一天,公共圖書館會把帶有政治隱喻的《衛斯理》小說《追龍》下架。

倪匡在七一主權移交25周年離世,再加上林二汶和Supper Moment最近分別發表新歌《中華·頌》和《共創新篇》「慶回歸」、張學友拍片講「香港加油」被中國網民炮轟,都反映出香港已經進入了「二次回歸」,時代已經改變了,歌手藝人都要學懂「政治正確」。距離10月1日中共建政紀念日還有不足3個月,相信將會有更多藝人作曲或拍片表忠,亦不會再犯下張學友的「錯誤」,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