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安法》出台,教育政策大變後,香港中小學教師流失率屢創新高,光是今個學年已流失逾四千人,較上學年急增七成。昨天(6月4日)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受訪,仍若無其事稱,「暫未見整間學校有主任、中層管理或校長離職的情況出現」,強調現時教師供應充足,未見影響學校運作及教學質素云云。

似乎在蔡若蓮眼中,只要學校的中、高級管理層尚未集體離職,就沒有甚麼大問題,不會影響教學質素了。但今天「公務員secrets」專頁有一帖文卻直斥其非。帖主稱自己任職的中學,今年聘高中數學老師,幾十封求職信中,DSE數學考5*或以上的,一個也沒有,反觀早幾年前,仍能聘得DSE有幾科5*和5**的名校生。帖主最後說:「我驚今次到最後只能請到個數學考4嘅返嚟!蔡若蓮講嘅野唔係事實囉!」

網上常聽到一個梗,叫「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嗎」,用來揶揄數學差(通常指加減乘除運算力差)的人。其實我一直不明白,體育老師教數學究竟有甚麼問題。換個角度看,不就是「數學老師教體育」嗎?聽起來簡直文武雙全,四肢與頭腦一樣發達。由此可見,即使同一件事,說「大學生做援交」跟「做援交也唸大學」,予人的感覺實有天淵之別。

憶起在學校的日子,莫說找體育老師教數學,就是找「保險經紀」教數學,我也領教過。九十年代初,不知何解,某年的數學老師居然走馬燈一樣,轉換了兩三個——如今回想起來,好像又有點頭緒,是否六四後有老師移民呢?——其中有個代課的阿蛇,每天穿黑色皮褸上班,腰掛傳呼機,教數學卻十問九不知,當年給我的感覺,是他像保險經紀,遠多於像數學老師。

不懂數學又如何教呢?少年你太年輕了,難道不知道世上有「教師用書」嗎?有一種教書,叫抄書:只要把教師用書的例題和解法,一字不漏抄到黑板,那就無驚無險,又到三點。但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人還不時發現教科書有誤,故意舉手大叫:「阿Sir,本書印錯答案呀!」然後在鬨堂大笑聲中,保險經紀才如夢初醒。

今天看完那帖文,跟內子聊及上述數十年前往事,她一時有感而發,說:「我一直唔明數學有乜用。學完sin、cos啲野,咁多年都冇用過,識加減乘除咪夠囉,數學叻又點?DSE 4級教又好,體育老師教又好,甚至保險經紀教都好,我覺得冇所謂啦。」

對此,我表示不同意:「先不說數學是現代科學基石,它本身就是一種尋找pattern、解決難題的藝術,融合邏輯思考和審美能力。中學數學即使未能登堂入室,窺見數學之妙,但也足以訓練邏輯思維,不能說沒有用。」

內子說:「我邏輯思維唔好咩?你考下我丫。」

我不虞有詐,沉思片刻,想起Raymond Smullyan寫過的一條邏輯題,於是改動了些微細節,問她:「聽好了,在某國某小區,有三件事是千真萬確的:一、沒有兩個居民做核酸檢測的次數是相同的;二、沒有任何居民做過恰恰8,964次核酸檢測;三、小區居民的數量,多於任何一個居民所做過的核酸檢測數量。現在問你,這小區最多可以有多少居民?」(明天在文末揭曉答案)

內子問:「一個人可以做幾千次核酸嗎?」我說:「在某個現實世界的國家,每個人一輩子做上一萬次也可以的。」「有人是一次核酸也沒做過嗎?」我說:「題目中並無排除這個可能。在某國,只要你權力夠大的話,當然可以一次核酸也不做。」

她想了一輪,還是答不出。在我打算揶揄她一兩句之際,她忽然開腔:「你比我有邏輯,係咪?咁嗌交係邊個贏呢?」我無言了。她乘勝追擊:「香港教育就算訓練到你好有邏輯,咁又點呢?𠵱家講邏輯嘅咩?我又問下你,噚日有人楂架車牌8964嘅車出街,結果畀警察截查,咁係咩邏輯呢?與其讀好數學,不如學好體育,有強健嘅體力仲好啦!」

我說:「對唔住!一聽你咁講,就知道你邏輯比我好!不過我想補充一點,今時今日有強健嘅體力,都係冇用,又唔係練義和拳。有強健嘅體力,不如有強勁嘅火力,係咪先?我和我們唔需要講邏輯,最緊要好打得。」◇(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