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美台宣布啟動「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將針對11項議題展開談判,第一次會議預定6月底前於華府舉行。稍前,拜登政府推動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未納入台灣,但表示「美國正在尋求深化與台灣的經濟夥伴關係」。「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與IPEF有很大的協同性,拜登政府等於是為台灣加入IPEF打開大門。
好事成雙。6月2日,歐盟與台灣貿易與投資對話;在此前夕,歐盟決定將對話的官員層級由技術官員提升到司局長及部長級。台灣方面稱此為「深化台歐經濟夥伴關係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台灣為甚麼會好事雙雙臨門呢?推動力是美歐的印太戰略協調。去年12月3日,歐盟對外行動署秘書長斯特凡諾薩尼諾(Stefano Sannino)到訪華盛頓,並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溫迪捨曼(Wendy R. Sherman)就美歐在印太地區的協調工作舉行了首次高級別磋商,都視對方是印太合作的首選夥伴;而薩尼諾此行,也是為了參加第二次美歐「中國問題」高級別對話。
今年5月9日,美歐共同舉辦「與坎貝爾的印太跨大西洋對話」(Transatlantic Dialogue on the IndoPacific with Kurt Campbell),被稱為「印太沙王」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政策協調員坎貝爾在主題演說中表示,越來越多亞洲國家正在靠近美國,同時,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戰略,並不意味著美國要離開歐洲。換言之,美國聯手歐亞遠離中共。他說,對亞洲國家而言,烏克蘭成為諸多方面的前車之鑑,認識到「絕對不能讓類似歐洲發生的那類軍事行動發生在印太地區」。而「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對於我們而言具有深遠的意義……現在有一種謹慎的認識,就是需要使用甚麼手段來維護台海的現狀,這在將來也是關鍵的問題」。
此外,已經脫離了歐盟的英國也經常為台灣安全發聲。例如,今年3月,英國首次與美國就如何防止台海衝突舉行了高層官員對話;英國外交大臣利茲卓慧思(Liz Truss)公開表示,有必要確保台灣擁有足夠的自衛能力。
於此,我們看到,中共被世界越來越解讀為威脅並引發防範,而台灣的戰略地位正在顯著提升。
台灣的戰略地位顯著提升,除了國際戰略格局這個基本因素外,也與台灣的自身實力和獨特優勢密切相關。例如,台灣是世界上半導體產業龍頭老大,今年2月公布的歐洲委員會「歐洲晶片法律報告」中就曾兩次提及台灣,現在歐盟聚焦半導體,這就直接推動歐盟提升與台灣的貿易與投資對話級別,讓主要官員來談。
美國對此瞭然於胸。這也是為甚麼考慮國際政治現實,在IPEF首輪沒有納入台灣的情況下,啟動「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的原因所在。這當然是積極的一步。6月2日,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這是具體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的重要進展,也將有助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及印太經濟框架(IPEF)。
不過,本文認為,對與台深化經濟夥伴關係上,美國不應該僅僅是往前走,還應儘早明確前行的目的地。
去年6月30日美台恢復中斷了五年的《貿易暨投資框架協定》(TIFA)會談,筆者即撰文 「美應儘快與台灣達成FTA或BTA」。現在啟動「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美方更應從戰略角度,下定決心,確立達成美台雙邊貿易協定(BTA)或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政策目標。
否則,沒有明確目標的前行,其意義將是有限的,而且還會招致中共的反撲,增加台海的危險因素。例如,6月2日,中共外交部、商務部同聲「堅決反對」「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聲稱一貫反對建交國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官方往來,包括商簽具有主權意涵和官方形式的經貿協定。
當然,中共這是強詞奪理。既然2002年台灣能以「台澎金馬單獨關稅區」(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的名義加入WTO(香港與澳門是以「附屬關稅領域」資格加入,兩者大不同),那麼,台灣再以此名義與美簽BTA或FTA,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不存在外交上的不可逾越的困難。
但是,如果美方在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就使中共有機可乘,無理取鬧,增加難度,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目前,美台之間經貿合作框架已有幾個。其一,「貿易暨投資框架協議 」(TIFA),1994年簽署,分別於1995、1997、1998、2004、2006、2007、2013、2014、2015、2016、2021年舉行,共十一次,中間頗有間隔。起初由經濟部貿易局長層級為主談人;2004年、第4屆起拉高層級為經濟部次長。台灣為推動洽簽台美自由貿易協定,採堆積木策略,即利用TIFA架構與美方研析洽簽FTA相關章節的可能性。
其二,「經濟繁榮夥伴對話」(Taiwan-U.S. Economic Prosperity Partnership Dialogue)。2020年11月20日,美台簽署備忘錄(MOU),宣布美、台雙方將在未來5年輪流於華盛頓和台北召開年度高階經濟對話。首屆對話,議題範圍涵蓋科學與技術、5G及電信安全、供應鏈、婦女經濟賦權、基礎建設合作、投資審查、全球健康安全等,美、台雙方將依據以上經濟議題建立工作小組,於必要時召開會議討論進一步合作。美國政府輪替後,仍繼續於2021年11月底線上召開第二屆 「經濟繁榮夥伴對話」,雙方針對四大議題深入探討——供應鏈韌性、反制經濟脅迫、數碼經濟與5G網絡安全、科學與技術等。
其三,「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這是2021年12月7日,台灣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視訊會談時宣布建立的,以促進雙邊貿易、投資擴展及產業合作,達成關鍵供應鏈多元化目標。
現在又增加了一個「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這些經貿合作框架當然有其一定意義,但侷限性也很大。例如,台美《貿易暨投資框架協定》,只是個非常小的架構協議,僅限於資訊、意見的交流等等方面,而BTA或FTA有幾千項、上萬項的產品要談,才是全面性的協商。
即使僅僅從經濟角度看,美台BTA或FTA對台灣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國應高度重視如下兩個問題。
第一,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若長期被排擠在經濟區域整合大潮之外,恐將逐漸被邊緣化。台灣目前已生效FTA的貿易涵蓋率僅13.6%,佔台對外貿易總額1/4強,而佔台六成對外貿易總額的RCEP,台卻不得其門而入;CPTPP的成員國佔台灣出口總額的兩成,台灣在中共之後已申請加入該協定,但能否加入,尚在未定之天。
第二,中共對台「經濟吸附」、「經濟統戰」已有重大進展。依據陸委會的估算,1984年台對大陸貿易總額佔台外貿比重為1.04%,2013年上升為21.6%。2021年,據台財政部數據,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1,889.06億美元,佔台灣總出口額的42.3%,順差1,047.35億美元,若扣除大陸市場順差,2021年全年台灣進出口貿易轉為逆差。同年,美僅是台第8大貿易夥伴(台美貿易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對美出口657億、進口390.8億,順差266.2億)。如果這個趨勢長期下去,對台美都不是好事。
結語
過去,考慮到國內政治問題和中共的態度,美國多屆政府對美台BTA或FTA不上心,無視台灣被隔離於經濟區域化潮流之外。例如,2015年和2016年的兩次台美對話中,台灣都向美國表達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意願,可惜都未如願。
這次拜登政府推廣「印太經濟架構」,台灣也未被納入。如果「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因此僅僅被當作美對台的一種補償,那意義實在是有限的;如果把「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當作向雙邊貿易協定或自貿協定邁進的一步,那才能體現美國的戰略高明。
眾所周知,台灣的戰略地位正在顯著提升,對美國而言,並不亞於以色列在中東的戰略價值。美國的第一個自貿協議,就是1985年與以色列簽署的。在當今這個危險而又關鍵的時期,美國完全應該儘快與台灣簽署FTA或BTA。
大紀元首發 #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