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美國不再承認香港會計師 會計師:影響不大 表態多於實際

在香港討論區「連登」上流傳一篇文章稱,香港會計師公會在本月初悄悄公布說,美國全國州會計委員會聯合會(NASBA)由明年開始不會再延長與香港的資歷互認協議。文中稱,香港會計師公會解釋說,因為美國要求香港承認美國當地的審計實習經驗,作為延長協議的先決條件,但是香港的《專業會計師條例》就要求申請人要有香港本地的實習經驗,所以這個互認協議到今年年底就會結束,不會再延長。

發出帖文的人表示,他翻查資料發現,香港會計師公會所講的《專業會計師條例》由1997年6月30號已經存在,而美國與香港的資歷互認協議則是在2011年第一次簽定的。為什麼現在又突然不會延長這個協議了呢?

發出帖文的人說,這件事可能與「反送中」運動有關。他說這個美國全國州會計委員會聯合會在2019年9月很罕有地提及香港的會計師支持抗爭,又批評羅兵咸與支持抗爭的會計師割蓆,同時還說正在對香港的資歷互認協議進行檢討。他解釋說,會計師的英文意思可以理解為認可的公眾問責師,即以獨立第三方的身份,以公眾的名義向包括政府在內的不同人士及機構進行財務方面的問責。所以,全球各地包括香港的會計師專業守則第一條都是「以公眾利益為依歸」。而2019年不少香港會計師都有份抗爭,但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就為了自身利益而割蓆,加上會計師的專業精神之一就是獨立原則,但是政府在去年10月就修例,將發牌的權力由會計師公會轉移到政府身上,也就是說政府發牌給會計師,令會計師本身的獨立性受到打擊。發帖人更說,之後英、澳、紐、加會不會跟大隊,還有待觀察。他呼籲會計師及其他專業人士盡快拿到西方國家的專業牌照,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大紀元就對文章中提及的Reference嘗試Fact Check啦,發現這篇文章本身講到與香港會計師公會終止互認的並不是NASBA,而是IQAB,即US International Qualifications Appraisal Board,但是我們在NASBA的聲明中見到,的確有提及IQAB正在與HKICPA檢視資歷互認條款,而IQAB是隸屬於NASBA的。大紀元就訪問了一位會計師,他表示這個「互認」其實也是表態多於實際,因為香港與美國的制度並不相同,所以這個互認就算存在,也只是少考幾個試,才可以換到美國的執業資格,而且申請的人一直都不多。

另外,有網民說,今次的協議沒有延續,實際影響不多,主要也是象徵意義,如果是與香港制度」相近的英國皇家特許會計師公會(ACCA)、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以及英國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都不再互認,才真是問題啊,最大影響可以說是少了一條移民的方法啦。

似乎今次的決定對香港會計師的影響不算很大,但是這樣是否代表香港的金融地位進一步下降了呢?如果這樣做是一個表態的話,以後這些表態會不會陸續有來呢?

全球小麥最多捱10星期 俄羅斯用小麥做武器

有沒有想過在供應鏈全球化下,糧食也可以被用來做武器呢?上星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指責俄羅斯阻止烏克蘭出口小麥,甚至說莫斯科在利用小麥打仗,他說俄羅斯政府想著可以透過糧食做武器,去打擊烏克蘭。俄羅斯當然是否認啦,對此,農業專家又怎麼看呢?

農業分析機構Gro Intelligence的CEO Sara Menker就不覺得戰爭和糧食問題兩者非常有關係啦。她早前對聯合國安理會講,就算明日戰爭結束,但是如果不一致做些事情,糧食安全的問題也不會很快得到解決。俄烏戰爭最多只是令糧食危機火上加油,而她認為小麥短缺的真正原因,最主要是與乾旱、化肥供應及天氣問題三者有關。目前糧食庫存是歷史上的新低,類似的庫存問題也同時出現在粟米及其它穀物上。再加上化肥的供應亦很緊張,而全球的小麥生產區又遭遇二十多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這些問題連同俄烏戰爭,加上印度這幾個星期開始禁止小麥出口,全球的小麥儲備只能捱10個星期。她說目前的情況比2007、2008年更差。

世界耀食計劃執行主任David Beasley說,世界現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有43個國家一共4,900萬人迎接飢荒。而隨著飢荒出現,政治動盪亦會發生,比如斯里蘭卡、印尼、巴基斯坦及秘魯都已經不斷發生騷亂和示威,亦見到部分地方如乍得、馬里等也慢慢不穩定,似乎都是動蕩的先兆。

之前不是提到俄羅斯否認自己以糧食做武器嘛,但是現在俄羅斯又拿烏克蘭的糧食出口通道,去要求西方國家先解除部分制裁,讓烏克蘭積存的糧食由港口運走。這種行徑也很蠻不講理。不過講到糧食危機,大家聽起來可能覺得很遙遠,始終香港這麼繁榮,也很難會說香港沒有麵包賣啦。不過,其實未必是落後地方才要面對糧食危機,發達國家像是英國都深受其害,他們還沒到無有東西吃的地步,不過食物就貴了很多。

官方資料顯示,有四成的英國成年人減少了買食物所花費的錢,節衣縮食的比例是今年年初的2倍。搞得有七分之一的成年人每日都要忍受飢餓,比如少吃一餐,減少食量等等,同時亦有越來越多的人由食物銀行買冷凍食品。其實像英國一樣,食物加價也令大家生活更困難。有網友說,既然氣候變遷確實是造成糧荒的原因之一,希望大家平時可以為環保出一份力,少開些電器,盡量環保一些,人人出一份力,糧食危機自然就可以減輕一點啦。

德州慘案倖存學生:槍聲如煙花

前日(24日)的德州槍擊案慘劇導致至少21人死亡,當中19人是學生,1人是教師,還有兇手被附近的特工當場擊斃。其中一名倖存者是遭受今次慘案的學校的一名學生。

他對他的祖母講,那些子彈聲聽起來好像在放煙花一樣。這個小朋友只是腿部被擊中造成皮外傷,現在已經出院了,還和送他入院的警察合了影。這名小朋友的祖母對當地電視台講,當時知道孫子的學校出事,她和家裡人都嚇傻了,不知道可以做什麼。當在醫院見到自己的孫子出院時,她的女兒突然哭了起來。

這名小朋友沒有事,但是其他小朋友就沒有這麼幸運。他的祖母說,他們的家人正在為這場慘案中過世的小朋友祈禱,所有遇到這件事的家庭相信都會不知道怎麼辦好。她說今次的事件令人們更加緊密,更加團結,雖然她的孫子仍然很害怕,但是他現在也算沒有什麼大礙啦。

今次的慘劇奪走21個人的性命,對任何人來講都是一件非常悲慘的事。相信香港人經歷過這麼多場運動,一定很明白開槍開到好像放煙花的感受,也明白當中的可怕經歷。希望這個悲劇對這個小朋友的成長,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中共核酸檢測常態化 檢測費高過21年軍費

中共早前要求核酸檢測常態化,在大城市建立15分鐘步行核酸「採樣圈」,每一個人口過千萬的城市及部分省分都慢慢在實行啦。如此大規模的常規檢測需要錢呀,有研究說,大陸醫保只有3.6兆的儲備啦。如果大陸真的兩日測一次,相信3年半就會花光這筆錢啦。

華創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說,僅是今年前4個月,花在核酸檢測的錢就已經差不多有1,500億啦。目前只算上海,就已經有9,900百個這類核酸採樣點,在杭州全市亦有1萬個以上。這個規模只是聽數字都嚇死人呀,但是到底是不是每個地方都要隔日測一次呢?

原來每個地方都不同的,例如合肥就要求市民每5日做一次檢測,而河南就要求每隔48小時做一次。河南測得這麼密,咁「新浪網」之前就發出一篇文章,估計河南全省搞「2日1測」的支出,結果是全年要花大概820億左右,但是中共官方很快就不准人討論,而且刪除了這篇文章。

另外,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陶川曾經發出一份報告說,如果估計整個中國的一線、二線城市都要核酸檢測常態化的話,每年差不多要花18,000千億人民幣,佔了2021年中共GDP的1.5%,公共財政的8.7%。而這筆錢已經高過2021年中共軍費的開支,當年的軍費開支也只是13,000億左右。

酒店隔離變入方艙?上海爆出「大白」打「大白」

檢測常態化,也就是說那些防疫人員「大白」也常態化啦。這樣搞下去,會不會變成另一個利益集團?萬一他們出現紛爭,不是就會搞得像黑社會一樣,不同地方的大白為了爭地盤而大打出手了嗎?

網上流傳的一條片段,就證明上海有類似情況出現啦。片段裡面見到,有兩大批「大白」,「外省大白」激戰「上海大白」,你推我撞,互相打架,不說還以為在看黑社會古惑仔那些戲一樣呀。甚至有「大白」拿著盾牌防住那些倒地的「大白」再站起來。之後,就有個疑似管事的人出來談判說,方艙已經是現在可以安排給他們入住的最好地方啦,還說大家都是身不由己,既然外省的「大白」進入過方艙工作,走的話都要隔離,否則就算想回自己家鄉和家人團聚都不敢呀。這個領導還說,你想走,也沒有交通呀。你不肯進方艙,搞得上海更晚「解封」,那你們之前做的事情都會白費心機。他還反問那些「外省大白」,敢不敢回去見家裡人?

原來這件事是這樣,之前上海「封城」,大陸不同省份的防疫人員都去上海協助當地「封城」,最近他們慢慢「完成任務」回老家啦,當初政府應承他們是去酒店隔離的,誰知最後是去方艙。

再看之前方艙的報道說,方艙環境惡劣,怪不得那些「外省大白」如此不滿啦。之前這班大白胡亂趕市民去方艙隔離,現在終於要飽受回社會主義鐵拳的味道啦。不知大家看完這個新聞之後,又有什麼感覺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