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了解資料如何儲存

筆者曾經廣泛詢問使用電腦的朋友如何刪除資料,大部份的回答都是按刪除鍵,然後到資源回收筒按清理。當筆者再問他們是否肯定資料已經徹底刪掉不能復原,絕大部份人都不能肯定,這只能代表一般用家根本不知道刪除資料到底如何運作。如果按照上述方式刪除資料,不是電腦專家亦可輕易把資料復原。事實上,要徹底刪除資料絕不簡單,完全超乎一般人所想。要理解刪除如何運作,先要解釋一下資料生產後如何儲存。電子裝置通常使用四類物理儲存模式,第一類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M),需要供電才能運作,截斷電源短時間內資料便會消失,且無法復原。另一類是唯讀資料記憶體(ROM),一經寫入不能更改且永久儲存,一般使用者都不會接觸到ROM。另一類是磁碟儲存(HDD),利用物理磁化儲存資料,壽命長且可多次存取。理論上舊有資料一經覆蓋便消失,但實情是資料被覆蓋一兩次仍留下一些物理軌跡,利用用高級儀器有機會復原部份資料。今時今日主流儲存是快閃記憶體(Flash),簡單的有USB手指儲存,較高級的有固態儲存(SSD)。儲存在快閃記憶體的資料一經清洗或覆蓋便無法復原。

用家不知道資料被收藏

可是當你選取資料移進回收筒然後按清空回收桶之後,電腦不會即時將這些資料刪除或覆蓋,而是將這些資料佔有的空間指派成可用空間。坊間已提供很多工具可以將這些資料復原,證明資料並沒有被刪去。穩妥的做法是將舊有資料覆蓋,HDD要覆蓋數次才安全,快閃記憶覆蓋一次便可。問題是剩餘的資料到底在哪裏?一般用家根本不知道。SSD情況更加複雜,為了保持存取高速進行及延長使用壽命,清洗及寫上資料是兩個不同的步驟,而且清洗是以一個區塊進行,若區塊有其它未有被刪除的資料,SSD將等候時機才將區塊內有用資料移開,然後才進行清洗或重新寫入,過程稱之為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何時進行垃圾收集一般用家無法控制,意味刪除了的資料可能仍在。若果這些資料是你主動生產的還比較容易追蹤,另一大問題是使用電腦時生產了大量資料而不自知。最普遍的情況就是瀏覽器,當你瀏覽時收取大量網頁資料,即使你設定關掉瀏覽器時刪除所有瀏覽資料及紀錄,瀏覽器只進行簡單的刪除,如同用家按刪除鍵。另一是幾乎所有軟件都生產大量暫存資料,典型的例子是Office,生產大量tmp檔案,一般人都不知道它存在或存放在哪裏,軟件刪除亦只是簡單地刪除。

清洗及儲存資料有策略

某天你電腦被奪去或被充公,若你曾經儲存的重要資料未被徹底删除,只會對你不利。如何自保?筆者建議先改變習慣。首先要記著資料一經儲存難以洗去的事實,審慎地生產及儲存資料,避免生產及儲存額外資訊。例如一些資料你可以任何時候於網上登入後可取,卻又額外下載又或擷取熒幕儲存。其次是將整個系統加密,正如上述你根本不知道電腦在使用中生產及儲存了多少你的資訊,刪除資訊後那些殘餘的資料到底在哪裏。整個系統加密可確保這些資料安全。請參考本文前兩期有關加密OS的建議。若未能做到整個作業系統加密,應避免使用裝有作業系統的硬盤儲存個人資料,因為這個硬盤清理較為困難。應儘量利用可易於收藏的外置硬盤,必要時可將硬盤內資料轉移,然後徹底清理,甚至暴力燒毁。將整個硬盤加密是一個好的做法。儘量將所有下載指向這個裝置。若要清洗整個外置硬盤,可利用上期介紹的Veracrypt 將裝置變成一個加密庫,但HDD最好重複以上動作三次以策安全,然後再格式化。另外一招是使用RAM 作虛擬硬碟(Ram Drive)。正如上述,RAM的特性是關掉電源便洗去所有資料,可利用一些Ram Drive的開源軟件將記憶體一部份劃作虛擬硬碟,將需要進一步處理的資料及軟件的暫存檔指向擬硬碟,但要注意Ram Drive的限制,若突然失去電源或當機,資料便無法取用。對於已經用了一段時間的電腦硬盤如何清理?另文分析。

資訊安全時時要「打爛沙盤問到篤」,任何一個假設都要驗證。太多人對你的資訊虎視眈眈,鑽盡每一個漏洞,務求獲得你所有的資訊,包括你已刪除的資訊。相信你明白筆者的意思。◇

 

 

 

(fotolia)
(fotolia)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