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港疫情緩和,政府逐漸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近日食肆開始出現感染群組個案,政府專家顧問梁卓偉更推算下月或出現第六波疫情。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今日(16日)在電台節目指,現時過千間食肆恢復營業下,僅有幾間食肆出現感染群組屬於個別情況,而有關群組數目佔整體確診個案比例仍然偏低,認為當局目前毋須大幅調整社交距離措施。他又預料,隨著人與人的接觸增加,未來疫情或回升至低四位數,不過在未有新變種病毒株出現下,仍僅屬第五波疫情餘波,對於疫情發展相對樂觀。

本港昨日(15日)新增259宗確診個案,仍徘徊在200至300宗之間。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近日推算,下月初可能出現第六波疫情。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亦表示,個案趨勢仍有上升跡象,社區可能存在數百條傳播鏈。

出行指數顯示已回復到第一波疫情前水平

郭健安今日接受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時,引述Google出行指數指,自從3月21日政府公布復常路線圖後,截至4月21日首階段放寬措施前,出行指數已由低位60,升至90甚至100水平,反映市民外出頻密程度已回復到2020年1月23日第一波疫情爆發前的情況。

他指,隨著出行指數上升以及社交接觸增加,理論上應會令感染因素提升,不過單日確診個案數字卻由一萬多宗,回落到近日在200至300宗徘徊,反映情況比較理想。

逾千食肆僅有數間出現群組 個案約佔整體10%

郭健安亦表示,近期過千間食肆恢復營業下,僅有幾間食肆出現感染群組個案,屬於個別情況,從比例上而言仍然維持在低水平,「例如在星月樓,初步看到感染源於空氣不流通或環境污染因素」,強調現時已有「安心出行」可以追蹤個案,效率已經較高。

他又提到,現時食肆感染群組牽涉大約10多宗個案,只佔整體新增感染個案大概10%,比率仍然屬低水平,可以接受,「當局反而需要留意其餘200多宗確診個案來自甚麽源頭。」

郭健安按上述數據認為,當局現階段在社交距離措施毋須作大幅度調整,「未必需要在這秒鐘作一刀切狀況」,形容只有當處所的感染群組數目,佔整體確診人數比例開始增加時,當局才應調節該處所的社交距離措施。

病毒繁殖率雖回升 未回到第五波高峰水平

郭健安再引述香港大學「本地個案的即時有效繁殖率」數據指,中國新年前後、第五波爆發高峰期,有關數字曾高見至3.0或4.0,反映平均一人可以傳播給3至4個人。上月有關數字已經低見至0.3或0.4,隨著當局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接觸上升,近日數字亦緩緩回升至0.8、0.9,甚至1.0水平,不過按他暫時觀察,仍未回到第五波高峰期水平。

翻查資料,另一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亦曾於4月15日接受電台訪問時援引有關數據指出,當時數字介乎於0.5至0.6之間,代表疫情相對受控。假如該項數字超過1.0甚至接近2.0,代表一個患者可傳染2個人,2個患者可傳染4個人,感染數字很快就會「幾何級數」上升,政府屆時才需考慮再度收緊社交距離措施。

有關梁卓偉推算下月初將出現第六波疫情,郭健安就坦言,他的團隊對於疫情發展相對較為樂觀,認為經歷第五波疫情後,社區已經出現免疫屏障,只要本港在未有新變種病毒株出現下,疫情輕微上升機會較多,確診數字或回升到低四位數,不過仍僅屬第五波疫情餘波。

郭健安指,現時港人感染的屬於Omicron BA.2病毒株,相比歐美大部份人早前感染BA.1情況較好,因為現時出現亞型新病毒株BA.2.12.1,會令很多曾經感染BA.1的人再次受到感染,本港尚未面對如此情況。不過,他亦呼籲當局仍需密切觀察,未來會否出現新變種病毒株流入香港情況,從而令到曾經感染BA.2港人再次受到感染。

他又估計,第六波疫情應會在冬季來臨出現,由於大部份人在近月接種第三針疫苗,隨著時間消逝,到10、11月秋冬季時已經相隔半年時間,抗體水平大幅下降,加上屆時亦有可能會面對新變種病毒情況,判斷可能會有較多人士受到感染。@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