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中國大陸的戰俘的命運如何呢?他們在回國途中受到夾道歡迎,一人一包大中華,戴大紅花,但是到了國內就被關押起來,政審,交代問題,大部份戰俘被遣返回鄉,並在檔案中註明「控制使用」。
1946年,少年張澤石從美國人開辦的教會學校畢業,考入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在北京,他聽說美國大兵強姦中國女學生,於是對美國人的仇恨,迅速超越了多年來美國學校和《聖經》培養出來的那份平和溫良的感情。張澤石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離開清華,參加了華北軍政大學。四年後,1951年5月16日,韓戰第五次戰役,張澤石所在的第三兵團60軍180師每個人帶上一個星期的乾糧,奮力向美國人撲過去。
但是美軍早已了解到志願軍的一星期攻勢,主動退卻,到了第七天,美軍開始反撲,彈盡糧絕的180師被包圍了。張澤石和戰友們接到了不惜一切代價突圍的命令,衝上公路,向密集的美軍坦克撲了過去,以血肉之軀衝出了包圍圈。他們接到上級通知,只要到達老鷹山,就可以得到救援,於是強忍著飢餓和極度的疲勞,在風雨中跌跌撞撞向老鷹山衝去。美軍的排炮就像冰雹一樣不斷落在隊伍當中,戰鬥序列很快就被打亂了,最要命的是當倖存的部隊終於來到老鷹山的時候,發現山頂上全是美軍的重武器。於是大家每個人分了一點兒炒麵,四散突圍逃命。張澤石從一個山崗上跌落下去,醒來的時候,已經成了戰俘。
在押解戰俘去轉運站的路上,一名難友腹瀉,憋不住跑到路邊的草地上,要跑?美軍立刻拉開了槍栓,張澤石著急的用英語大喊:「不要開槍,他是得了痢疾。」美軍一下子把槍放下了,驚奇的看了一眼他,迅速報告美軍連長,發現了一名會講英語的俘虜。於是他作為志願軍戰俘總翻譯,經歷了韓戰戰俘遣返這個特殊的歷史事件的全過程。
韓戰爆發後,整編建制的中共軍隊以「志願軍」的名義越過鴨綠江,進入北韓參戰。經過2年多的戰爭,雙方軍民損失數百萬人。其中美軍陣亡5.4萬人。中國軍隊陣亡數字一直是中方刻意隱瞞的數字,彭德懷最初給中央的報告50萬人,可是官方只公布了18萬人。而根據當時老大哥蘇聯的解密文件,志願軍犧牲高達100萬人。
其實早在1951年,雙方就在開城舉行了停戰談判,商定了停戰談判的五項議程,雙方在前三項議程上已經達成妥協,眼看韓戰離停戰越來越近,12月11日進入了第四項,戰俘議程。結果,在這誰也沒想到的問題上,出事兒了。
當時聯合國軍的戰俘大概是不到十萬,人民軍戰俘十一萬,志願軍兩萬多,雙方差不多。於是韓、中、蘇三國提出全部遣返戰俘,一個對一個,都放了拉倒。最有意思的就在這裏:美軍有個心理戰部門,他們的頭兒叫做麥克盧爾,他給參謀部打了報告,說中共志願軍當中有特別巨大的比例是在國共內戰當中被俘虜的國軍士兵,如果自願遣返,肯定會有很多人願意去台灣,這樣會鼓動戰場上志願軍戰鬥力下降,甚至譁變。更重要的是根據共產黨的對待自己人當俘虜的一貫政策,回去的戰俘一定不會受到善待,甚至會遭到槍決。因為台灣在聯合國還是中國的國際法意義上的代表,中共反而是不合法的政權,所以戰俘回歸所在國,送到台灣,也不違反《日內瓦公約》。當時總統杜魯門舉例,二戰蘇聯戰俘強制遣返回蘇聯,結果蘇共把他們全都送到西伯利亞,九死一生。美國國內輿論幾乎是一邊倒——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希望志願軍戰俘可以避免遣返中共一方,遭到清算。所以,美國人提出的自願遣返從美軍本來打擊志願軍戰鬥力的早期目的,發展到了現在美國國內民眾意願出於人道主義,不願意接受不道德的停戰協議,除非自願遣返。志願軍可以去台灣,那朝鮮人民軍是不是也可以留在南朝鮮呀?中、朝兩國不幹了。美軍代表就說了,我很奇怪你們的邏輯,你們自稱是「志願」軍,全部都是「自願」到北韓來作戰,為甚麼會擔心有人不想回家呢?
這就是韓戰在俘虜的問題上談不攏,無端多打了一年多的原因。一直到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美國換總統了,艾森豪威爾急切要結束戰爭。而北韓這邊,美軍的剿殺戰讓北韓一片赤土。金日成說:別打了,平壤都沒了,莊稼也沒了。只有毛澤東一個人堅持要打,要跟他一輩子的敵人蔣介石較真兒。世事難料呀,就在這騎虎難下的節骨眼兒上,1953年3月史太林死了,赫魯曉夫要求立即結束戰爭。那就大家都讓一步吧,中立國來主持戰俘自願遣返的過程,也允許中共方面派代表來勸說戰俘回家。
最終,2.1萬名中國戰俘,有7,110人回中國大陸,14,235名戰俘,也就是三分之二的戰俘,選擇前往台灣。
1954年1月23日,美軍向中華民國正式移交了戰俘。中華民國政府在台北總統府前面舉行了慶祝集會,廣場上敲響了自由鐘。這一天被台灣列為「123自由日」。戰俘中大部份人後來被編入國軍,有些也死在對大陸的反攻滲透戰中,活下來的從國軍退役之後,一些人找到了職業發展機會,也有一些人的生活都較為艱辛,很多人終生未婚、孤獨終老。1988年,兩岸開始三通,老兵可以去大陸探親。
那7,110名回到中國大陸的戰俘的命運如何呢?他們在回國途中受到夾道歡迎,一人一包「大中華」香菸,戴大紅花,但是到了國內就被關押起來,政審,交代問題,大部份戰俘被遣返回鄉,並在檔案中註明「控制使用」。在歷次運動中,所有戰俘都受到批鬥迫害,有的被當作特務槍斃,也有人自殺。張澤石的檔案中就被標注著:「終身控制使用」幾個字,後來因為抗美援朝變節者身份,張澤石在歷次政治運動中都被迫害,九死一生。1980年平反後,張澤石積極開始聯繫戰俘倖存者,記錄他們經歷的戰俘的屈辱、政治上迫害,對人的尊嚴的殘暴踐踏。
在張澤石的倖存的難友當中,有一個特殊的人物,蔣慶泉,他是1964年上映的紅色經典《英雄兒女》中,高喊「向我開炮!」的大英雄人物王成的原型。這部電影它影響了幾代中國人對韓戰的認知,電影插曲《英雄讚歌》被廣為傳唱。
電影是根據戰地記者洪爐寫的報道改編的。結果洪爐發現,它記錄的英雄蔣慶泉並沒有戰死,被震暈了,出現在了美國人遣返的戰俘名單裏。知情的洪爐被上級領導嚴令保密。
蔣慶泉和其他志願軍被俘人員一樣,回國後遭打壓,一輩子受迫害,生活艱難。為了謀生,快九十歲的蔣慶泉,為掙錢補貼家用,一周三天的集市,一天也不敢落下。1塊錢一雙的鞋墊,一天賣幾十雙的時候有,賣一兩雙的時候也有。家離集市只有二里地,路不遠,老人和老伴兒卻要推車走上半個小時。
「我是戰俘不是英雄」,蔣慶泉最怕看到《英雄兒女》這部電影,每次看到,他都要全身顫慄,老淚縱橫。
我們沒有能力去選擇歷史,但我們還有機會選擇未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